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454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5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docx

学年温州市名校中考物理综合测试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

1.下列做法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钉尖端做得很尖B.滑雪板板面做得很大

C.书包背带做得很宽D.载重汽车安装多个车轮

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只受阻力的作用

B.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行驶的货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汽车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消失

D.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做匀速运动时运动状态不改变

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作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沸点

B.熔点

C.温度

D.凝固点

4.如图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若断开S2,则: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5.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如果患上近视眼疾,必须到专业眼镜店配近视眼镜,关于配戴了近视眼镜能正常阅读的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的眼睛不再是近视眼了

B.戴上近视眼镜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C.戴上近视眼镜后像仍然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D.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2017•镇江卷)图是一种输液时所用报警电路:

电源电压恒定,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M接触到从针口处漏出的药液后,其电阻RM发生变化,导致电压表的示数增大而触犯警报器(图中未画出)报警,则M接触药液后(  )

A.M的电阻RM变大

B.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乘积不变

D.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变大

7.汽车装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蜂鸣器工作;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蜂鸣器不工作。

图设计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7m/s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kg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若再闭合开关S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10.下列与热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B.冬天搓手手会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北方冬季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

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李辉同学全家到西藏旅游,到达拉萨后发现带去的密封很好的袋装方便面内部气体膨胀了很多,这是因为李辉家所在地的大气压比拉萨的大气压,与膨胀前相比,这包方便面的质量(选填“变小”“不变”“变大”)

12.小强同学迟到了,走到教室外听到老师正在讲课,就知道是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来判断.教室外面有较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学校大门外噪声监测设备的显示屏上某时刻显示的数字是72.16,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

1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实验中,小方将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观察到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4.中国高铁已经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列车梁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挤压一体成型技术,说明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挤压时铝柱保持一个较高的规定温度是成功的关键,而铝柱高温又是靠挤压的速度来维持,在挤压时外力对铝柱_________使铝柱内能增加。

15.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核外电子发生转移.如果将两根相同的塑料棒相互摩擦,塑料棒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带电.

16.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雪”的形成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为有暗香来”说明_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作用下以1m/s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10m,拉力F1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该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下以2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10m,拉力F2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W1_____W2,P1_____P2(选填“>”、“<”或“=”).

18.清晨,小明在湖边看到自己的两个影子,一个是地面上的“影子”,另一个是在平静的湖水中的“倒影”,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小明举起左手时发现自己的“倒影”举起_________(选填“左”或“右”)手。

19.(6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6分)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______)

21.(6分)在图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图。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8分)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倒立、_____的实像;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小刚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_____(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

23.(8分)小聪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由图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_____g;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

(1)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由此可知盐水的密度是_____kg/m1.

(4)小方设计另一种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盐水,再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则测出盐水的密度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10分)体重为400N的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0.5h内,行驶了9km.其它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求:

自行车净重

200N

行驶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

50cm2

轮胎承受的最大气压

2.0×105Pa

车轮直径

0.61cm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

总重力的0.05倍

(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这段路程内小明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行驶过程中,车轮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5.(10分)如图是一款地面清洁机器人,其铭牌上部分参数如下表(g取10N/kg).求:

型号

T2721

质量

3kg

底面积

100cm2

最大速度

0.4m/s

(1)该款机器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该机器人提供50N的水平推力时,以最大速度匀速线运动15s,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

1.A

【解析】

【详解】

图钉尖端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滑雪板板面做得很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书包的带做得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坦载重汽车安装多个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2.B

【解析】

【详解】

A.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也受重力作用,故错误。

B.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货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故正确;

C.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人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任何情况下物体都有惯性,故错误;

D.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错误。

3.A

【解析】

【分析】

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故选A.

4.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如图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若断开S2,则”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电路图的分析能力。

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可以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

一个是当开关S2闭合时,灯泡L2被短路;另一个是当两灯泡串联时,电压表测的是电阻L1两端的电压,而不是电阻L2两端的电压。

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由图知,闭合开关S1、S2,灯泡L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若断开S2,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其示数小于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此时电流表示数

因R1+R2>R1,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所成的像后移,正好移到视网膜上,该同学的眼睛还是近视眼,故A错误;

B.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戴上近视眼镜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仍然是实像,故B错误;

C.戴上近视眼镜后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故C错误;

D.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正确.

6.B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传感器电阻M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可知,M接触药液后,警报器报警,电压表V的示数增大,由I=

的变形式U=IR可知,电压表示数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乘积变大,故C错误;由P=UI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B正确;由R=

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M的电阻RM变小,故A错误;由R=

可知,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的阻值,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传感器电阻M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题意可知,M接触药液后,警报器报警,电压表V的示数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一步可知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乘积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电阻的串联可知M的电阻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结合定值电阻的阻值可知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化.

7.B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

A、系上安全带时开关S2闭合,会造成电源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

B、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时,开关S1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均工作,系上安全带后开关S2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被短路均不工作,此时电路安全,故B符合题意;

C、只有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且系上安全带时,两开关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才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当乘客坐在副驾驶座椅上时,开关S1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均工作,系上安全带后开关S2闭合,蜂鸣器和指示灯仍工作,故D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

【分析】

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

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错误;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错误;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故C错误;

D、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5kg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再闭合开关S1后,R1与R2并联,电压表仍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R1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R1的电流变化。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D错误,C正确;

若再闭合开关S1后,R1与R2并联,电压表仍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仍测R1支路的电流,示数不变,故B错误。

故选:

C。

10.C

【解析】

【详解】

A、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故A正确;

B、冬天搓搓手手会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C错误;

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高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气压越低;还考查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因此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外界大气压也随之降低;而袋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不变,形成内外气压差,导致袋装方便面内部气体膨胀;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这包方便面的位置变了,但质量不变.

考点: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质量及其特性

12.音色传播途中分贝(dB)

【解析】

【详解】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由此能听出是哪位老师在上课;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此时的噪声是72.16dB.

13.响度

【解析】

【详解】

由示波器的波形图可知,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但振动的幅度逐渐变小,所以声音的响度变小。

14.形状做功

【解析】

【详解】

列车梁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挤压一体成型技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将铝柱在机器上挤压出列车梁架的过程中,挤压时外力对铝柱做功,所以铝柱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15.不会

【解析】

【详解】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当两根相同的塑料棒互相摩擦时,由于组成塑料棒的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故电子不会发生转移,所以塑料棒不会带电.

16.凝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

冬天,当高空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积少成多称为降雪;“为有暗香来”,是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

【解析】

【分析】

(1)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二力平衡条件即可比较水平拉力的大小;

(2)知道拉力做功的大小关系,根据W=Fs和P=Fv判断比较功和功率的关系.

【详解】

(1)由题可知,同一物体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两次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又因为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F2=f;

(2)物体运动的距离都为10m,且F1=F2,由W=Fs可知W1=W2;

因为v1

=Fv可知,P1

18.直线传播反射右

【解析】

【详解】

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平静的湖水相当于是平面镜,所以水中的“倒影”是由于湖面发生光的反射造成的;由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当小明举起左手时,会发现自己的“倒影”举起的是右手。

19.正;失去

【解析】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

【解析】

【分析】

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性,作出A点通过镜面所成的像点,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了虚像,可以确定出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入射点,由A点和入射点确定出入射光线.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点的像点A′,连接A′B,与镜面相交与O点,O点为入射点,OB为反射光线,再连接AO为入射光线.如图:

【点睛】

此类作图依据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果根据反射定律是不能一次找准正好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的;而平面镜成像时,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物体的像,所以找出物体的像后,连接像点到B点,则OB一定为其中一条反射光线.

21.

【解析】

【详解】

在电路中,电流表相当于导线,与用电器串联;电压表相当于断路,与用电器并联;由电路图可知,左面的圈与电源并联,一定是电压表;中间的圈与后面的电阻串联,一定是电流表;右面的圈与电阻并联,一定是电压表。

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下放大近视镜发散

【解析】

【详解】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镜向下移动,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将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像也将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不移动光屏,小刚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将光线发散了,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

23.72.41.11×101

偏大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时,烧杯上有残留,导致测量液体的体积偏小

【解析】

【详解】

(1)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m1=50g+20g+2.4g=72.4g;

(1)量筒的分度值为2cm1,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40cm1;

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25g+2.2g=27.2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m1﹣m2=72.4g﹣27.2g=45.2g,

液体的密度为ρ=

=

=1.11g/cm1=1.11×101kg/m1.

(4)液体的质量为m=m2﹣m1,

液体的密度:

ρ=

=

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时,烧杯上有残留,导致测量液体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

知:

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

(1)5m/s;

(2)2.7×105J;(3)1.2×105Pa.

【解析】

【详解】

(1)小明骑车的速度:

v=

=

=5m/s;

(2)匀速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

f=0.05G总=0.05×(G车+G人)=0.05×(200N+400N)=30N,这段路程内小明克服阻力做的功:

W=fs=30N×9×103m=2.7×105J;

(3)行驶过程中,车轮对地面的压力:

F=G总=200N+400N=600N,车轮对地面的压强:

p=

=

=1.2×105Pa.

25.

(1)3000Pa

(2)20W

【解析】

【详解】

(1)由G=mg知道,其重力是:

G=mg=3kg×10N/kg=30N,

该款机器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

F=G=30N

知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3000Pa

(2)由

知道,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是: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

1.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发现只有插入右孔时氖管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A点氖管发光,检测B点氖管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短路B.灯丝断了C.开关接触不良D.插座短路

2.下列图中的简单机械,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A.

自行车的脚踏装置

B.

盘山公路

C.

划船用的船桨

D.

动滑轮

3.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4.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5.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直流电动机示意图,线圈因受到磁场的作用力而转动

B.这是直流电动机示意图,线圈转动的过程中,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C.这是交流发电机示意图,此时导线切制磁感钱,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D.这是交流发电机示意图,工作时主要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7.如图所示,正确表示小磁针N极指向的是

A.

B.

C.

D.

8.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如图是小球弹跳的频闪照片,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每次跳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B.小球从接触地面到离开地面时,主要是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在转化

C.当小球在某次跳到最高点时,若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球在每次跳到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大小都相同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