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070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docx

广元地区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中国古代史】

第1课时(七上10-17课)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书P57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P64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

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P70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9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来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P84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2课时(七下15-22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时期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

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后来康熙帝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

“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21、清代著名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第3课时(八上6--9课)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学习内容

历史事件

口号

领导阶级

性质

第一阶段

经济、器物、武器、技术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

封建地主阶级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二阶段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第三阶段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爱国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思想大

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化特点

经历了由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发展过程。

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戊戌变法;⑵孙中山——辛亥革命;

⑶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⑷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要有哪些使命感?

我们应该关心国家前途,从小立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

②你有何感悟?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保证。

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精神,探索的层次越来越高。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㈠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经济、技术)——洋务运动(p八上28~30页)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自救运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⑴主要活动: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②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⑵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⑶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⑷评价: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⑸作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㈡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p八上32~34页):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⑴时间:

1898年6月到9月。

⑵主要内容:

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⑶性质:

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⑷领导人: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⑸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⑹结果:

失败,历时103天。

⑺作用: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2、1911年辛亥革命(p八上36~39页):

领导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⑴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④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⑵辛亥革命:

①标志性事件: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②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君主专制制度、最重大历史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B.也有失败的一面: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㈢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p八上40~42页):

⑴开始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

⑵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⑶口号: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⑷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⑸主要内容:

①前期:

“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

主要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了十月革命。

⑹评价:

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4课时(八上10--1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㈠五四爱国运动:

(p八上46~47页)(中国的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⑴时间:

1919年5月4日。

⑵原因(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⑶过程:

①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聚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陈独秀、李大钊领导这场学生运动,爱国浪潮席卷全国。

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学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②发展扩大:

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⑷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⑸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或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⑹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勤于学习,发扬五四先驱所倡导的科学精神。

要善于创造,不断开拓,甘于奉献,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⑻结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的召开(p八上47~48页)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通过了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㈢国共第一次合作:

⑴黄埔军校(p八上50页):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军校培养一大批优秀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⑵北伐战争(p八上51~52页):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正式北伐。

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重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战果:

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国民革命军的胜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㈣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

⑴八一南昌起义(p八上54页):

(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⑵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p八上55~56页):

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最大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闽西和赣南两个根据地组成),成为共和国的摇篮。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p八上59~63页)

①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②红一方面军(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1934年10月从中央根据地出发(闽西长汀等地)→血战湘江→向贵州进军→渡过乌江,解放贵州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③长征胜利、三军大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④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集体,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⑤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⑥长征精神:

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

第5课时(八下8-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时期)

㈠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的:

(p八下38~39页)

(1)内容:

①思想: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政治: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㈡改革开放: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p八下42~44页)

⑴对内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①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②影响:

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③)意义: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发展。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凤阳花鼓词〉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内容:

①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政企分开;③以按劳分配为主;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⑵对外开放:

①目的:

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城”。

作用:

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经济特区的“特”的含义: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扩大:

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后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发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③对外开放的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区已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④对改革开放的感想、启示:

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

⑤歌曲《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相关;“春天”指改革开放;

“中国的南海边”指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圈”指经济特区。

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各行各业的支援。

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第6课时(八下10--13课)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㈠促进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p八下56页)

⑴背景: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⑵提出:

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的。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国内少数民族实行一律平等政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⑶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⑷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㈡促进国家统一的政策——“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⑴一国两制(p八下60、65~68页):

①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适用的范围是台湾、香港、澳门地区;②含义: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原因:

“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④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⑵港澳回归:

(p八下61~62页)

①前提条件: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②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回归。

※英国政府同意把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说明了: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香港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澳门的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回归。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

我要回来,”——闻一多

④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

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⑤香港、澳门回归说明: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