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9653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docx

幼儿园优质课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

  3、知道在不同的场合适合不同的音量,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音磁带:

响声和轻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请你用桌上的东西试着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发出声音的?

  请你说一说,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你听过哪些声音?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发生原理。

  大鼓为什么敲击时会产生声音?

敲击时大鼓的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一纸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

敲击大鼓时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鼓面的振动还可以通过手的触摸感知。

(引导幼儿实验感知。

  原来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的震动的?

请你说说你让什么物体发出了声音,它振动了吗?

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动的?

  三、分辨轻声和响声,引导幼儿讨论:

声音轻好?

还是响好?

  播放磁带:

听一听,这里有些什么声音?

你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电话种类的丰富,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2、认识并能讲出各种不同电话的名称、外形,知道电话的使用方法,感受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师幼收集各种样子的固定电话,以及翻盖、直板、滑盖的移动电话。

  2、特殊电话的录像:

无绳电话、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电话,对话机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请你猜一猜是什么?

  二、幼儿交流和介绍自己带来的电话。

  1、前几天,老师请你们收集了一些电话,请你们互相讲讲:

电话是怎么样的,怎么用?

  2、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电话。

  3、你还知道哪些电话?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别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1、出示各种电话,引导幼儿分类比较。

  请你们找一找,这些电话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2、得出电话可分为两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而移动电话又可分为翻盖、直板、滑盖的等不同名称的电话

  共同点:

都有键盘、数字、听筒、话筒。

  不同点:

固定电话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

移动电话是可以随身带的。

  3、教师小结。

  四、引导幼儿了解并熟悉打电话的方法。

  1、你会打电话吗?

是怎样拨打的?

  2、指名拨打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让幼儿知道拨打电话先要找到键盘,按下电话号码,介绍固定电话有两种打法。

移动电话还要按下绿的通话键才能接通。

  五、幼儿了解各种特殊电话。

  1、教师:

除了小朋友认识的这些电话以外,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特殊的电话,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幼儿看录像,教师介绍特殊电话的名称和用途。

  3、电话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当发生火灾……当碰到小偷……当生病……我们该怎么做?

  让幼儿感受电话的方便。

  六、游戏:

打电话。

  请幼儿两人自成一组玩即兴游戏,内容可是:

我最喜欢的水果……

  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爱吃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2.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

  3.初步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了解四种特殊味道蔬菜的名称。

  

(1)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这些小客人经常在我们的饭桌上出现,来看看它们是谁?

  

(2)依次出现:

胡萝卜,芹菜,香菇和蒜头,启发幼儿与蔬菜宝宝互相问好。

  (3)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蔬菜宝宝吗?

我们用小鼻子去闻一闻它们身上有什么味道。

  (幼儿四散闻一闻,教师问幼儿:

“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

  小结:

小朋友都用鼻子闻了闻,知道这些蔬菜都很香,但每一种菜的香味都不一样,你们喜欢吃这些菜吗?

  2.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1)教师:

这些蔬菜宝宝经常到我们的饭桌上来。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有的不喜欢,它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

  

(2)一边看实物木偶表演一边提问,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

  胡萝卜宝宝说:

“我是胡萝卜宝宝,小朋友要和我做朋友,吃了我以后,我们的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

”胡萝卜宝宝刚说完,香菇宝宝跑上去说:

“我是香菇宝宝,我身上有许多的营养,吃了我,身体会更加健康”。

芹菜宝宝也抢着说:

“我是芹菜宝宝,小朋友吃了我以后,就可以天天大便了”。

蒜头宝宝头抬一头说:

“可别忘了我,吃了我以后,我们就少生病。

  教师边看边提问:

吃了胡萝卜宝宝,我们的眼睛会怎样?

吃了芹菜宝宝,会怎样?

香菇宝宝身上有什么?

吃了香菇宝宝身体会怎样?

吃了蒜头宝宝,会怎样?

  小结:

我们知道了这些蔬菜有许多营养,经常吃,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3.幼儿品尝四种蔬菜,鼓励幼儿吃完。

  教师:

你们看,胡萝卜宝宝,香菇宝宝,芹菜宝宝,蒜头宝宝又到班上来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幼儿的实践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认知及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让幼儿认识到要多吃蔬菜及蔬菜的营养价值。

运用这些手段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在内容安排上,我注意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幼儿去感知新的经验、获得新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身体的一些关节及保护方法。

  二、活动准备:

  一张人体图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寻找全身会动的地方

  师:

  

(二)认识灵活的关节,

  1、引导幼儿发现关节。

  师:

为什么我们的手指可以弯曲下来做点点头、弯弯腰的这些动作啊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引出关节

  骨头和骨头连接起来的地方,它有一个名字关节

  师:

有了关节才可以灵活的动起来,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地方有关节,找找我们的关节藏在哪里了?

  3、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在人体图上画上红色的圈圈。

  4、请幼儿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

  5、哦!

我们的关节必须灵活,牢固,才能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动作,

  (三)、没有关节,我们的身体会怎么样?

  幼儿讨论,教师可逐步引导,如:

没有手指关节,我们就没有办法拿东西等。

让幼儿体验没有关节的动作。

原来关节是很重要的,没有它们可不行啊!

  但是,我们的关节它也会生病,不信,你们听————

  (四)通过故事,知道关节的重要性。

  1、师:

这个其其真调皮,他碰到了意见什么事情啊?

  什么是脱臼了?

怎么会脱臼的啊?

  幼:

关节错位,用力过猛————

  师:

哦原来脱臼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麻烦!

那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关节呢?

  2、讨论如何保护关节。

  (合理锻炼、加强营养、注意安全、天冷保暖)

  (五)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关节对我们的帮助

  师:

我们的关节本领可大着呢!

现在让我们来玩关节的游戏吧!

———我的关节会表演

  师在我这里有两个很大的筛子,我把他们丢出去,在上面的数字是几,我们就根据图上的的数字在哪里,是什么关节,我们就让这个关节来动动吧!

  (六)、结束

  师:

哦,我发现这个场地不是很大,现在我们带着筛子去楼下的操场去玩吧!

科学活动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中国的茶文化是我国的代表特色之一,而家乡安康的茶文化也是渊源流长,幼儿园的孩子们对茶的认识不多,这次学习通过看、闻、品,让孩子对三种茶有了初步的认识,看——看茶叶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状态、色泽的变化,闻——茶叶的香味,品——感受几种茶叶的口味,全面地让孩子感知了解。

  活动目标

  知道家乡盛产茶叶。

  在观看茶叶制作过程和饮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茶文化。

  活动准备

  各种茶叶若干、杯子、透明茶壶等

  茶叶制作过程PPT

  活动过程

  1、观察茶叶,小组交流

  

(1)请幼儿拿出家里带来的茶叶,看一看,闻一闻,互相说以自己带来的茶叶的名称,是什么地方产的,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味道怎么样。

  

(2)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绿茶、红茶和花茶,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三种茶叶的不同。

  (3)小结。

  2、出示PPT

  教师讲解,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3、品茶

  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别倒一点绿茶和红茶,请幼儿观察颜色、闻清香,然后品尝,说说喝两种茶的不同感觉。

  教师冲泡茉莉花茶,请幼儿品尝,说说和钱两种茶有什么不同。

  4、小结活动反思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也调动了孩子的基础经验,看到过爸爸、妈妈喝茶,和今天的学习联系后也有一些自己对茶的认识。

这里将茶道的展示添加并放在延伸环节是让孩子将对茶的认识的延续,激起他们新的学习的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东西,它们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

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这样一方面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

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活动准备:

  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

“纸可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

“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教师:

“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

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

“你的桌子站得稳吗?

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

“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

”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

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

“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

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

“谁的积木放得多?

”“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

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

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

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操作,体验操作的快乐。

  2、初步了解不同的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已认识皱纸、蜡光纸等多种纸。

  

(2)已学会折双体船。

  2、材料准备:

  

(1)各种质地的纸已折好的纸船。

  

(2)盆、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两只纸船,引导幼儿观察纸船分别是用什么纸折的。

  

(2)预测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

  2、幼儿第一次实验,并表达实验中绿色皱纸折的船先沉。

  3、寻找原因:

为什么皱纸折的船先沉?

  通过两张纸宝宝示意图,了解纸的间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则慢。

  4、幼儿再次操作,发现报纸、蜡光纸、餐巾纸等不同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5、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性进行导入,让幼儿乐于参与探索活动。

通过巧妙地提供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

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

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

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感受蔬菜娃娃可爱的造型,增强对蔬菜的好感。

  活动准备

  1、蔬菜画—我的妈妈

  2、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

  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

  教学过程

  一、蔬菜宝宝好

  1、教师:

今天来了许多蔬菜宝宝,看看是谁来了?

  

(1)出示卷心菜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形状,并向卷心菜问好。

  

(2)出示土豆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形状,并向土豆问好。

  (3)出示辣椒、西红柿,方法同上。

  2、教师:

今天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游戏,我们欢迎它们吧!

  二、蔬菜宝宝放这里

  1、教师:

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小筐,引导幼儿按标记分放蔬菜。

  3、幼儿将蔬菜按标记分放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三、蔬菜娃娃真可爱

  1、教师:

蔬菜太可爱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可爱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用--卷心菜。

  

(2)蔬菜娃娃的脸可以--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西红柿

  (4)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师:

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爱。

  四、观察蔬菜画—我的妈妈

科学活动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黄瓜、辣椒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生长的。

  2.乐于参与种植活动,学习观察和比较,并会用简单的话描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黄瓜、辣椒生长过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动画。

  2.幼儿人手一份生长排序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唤起记忆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蒋老师一起在小

(1)班的实验地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和苗苗。

为了照顾好它们,小朋友还分成了种子组和苗苗组。

谁是种子组的宝宝?

苗苗组的宝宝呢?

  二、观察、比较:

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在种子和苗苗慢慢长大时,老师还给它们拍了一些照片。

出示照片,按顺序观察、比较:

  1、我们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

种子组的宝宝在干什么?

  2、哇,种子变得怎么样了?

  3、看一看,现在的苗苗和刚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这是苗苗组的苗苗刚种下去的样子,多像种子组的苗苗呀。

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5、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炼总结

  1、你看,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颗苗苗,苗苗又会不断长大,结出果实。

其实,种子组的苗苗也会像辣椒的苗苗一样开花、结果。

很多植物都是这样长大的。

(看动画)

  2、再次欣赏动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植物生长的变化。

  四、操作很活动

  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排序。

科学活动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调味品、食品,知道什么叫溶解。

  2通过自护探索实验能描述实验发现,知道如何加快溶解速度。

  3、体验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溶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

  自主操作探索食品的溶水性与不溶水性。

  经验准备:

  幼儿对常见调味品、食品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准备:

  盐、糖、蜂蜜、食用油、透明塑料杯若干,搅拌棒若干,装有食盐和油的大碗,纸巾。

  活动过程:

  一:

认识实验材料。

  1、逐一介绍食盐、糖、蜂蜜,食用油。

  2、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问题引导:

能否食用?

盐什么味道?

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

  如果把这些放水里会发生什么?

猜一猜。

  二:

幼儿自主探索实验。

  1、实验:

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盐放入自己面前的1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

盐去哪了?

(融解了)教师解释溶解的科学原理。

  观察:

还有一点盐溶解得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溶解速度?

(搅拌)

  2、实验:

不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油放入自己面前的2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

油在哪?

为什么浮在水面?

(不溶于水)

  三:

幼儿观察教师实验。

  1、教师将一勺糖放入水中,请幼儿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说“糖溶于水”。

  2、区分油与蜂蜜。

  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油与蜂蜜。

颜色、

  教师将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观察蜂蜜有什么变化?

(溶解慢)请幼儿搅拌,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说“蜂蜜溶于水”。

  提问:

如果搅拌油,油会溶于水吗?

猜一猜。

  请幼儿自主探索搅拌自己面前的2号杯。

说一说实验结果。

  四:

活动小结。

  1、幼儿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教师提炼幼儿的实验发现,给予正确的科学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