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878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四年级科学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四年级科学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四年级科学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四年级科学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下.docx

《四年级科学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下.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下.docx

四年级科学下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

“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3.1-3.5

 

2

复习机动

2

3.8-3.12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

2

 

3

3.15-3.19

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

2

 

4

3.22-3.26

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

2

 

5

3.29-4.2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1、油菜花开了

2

 

6

4.5-4.9

2、各种各样的花

1

清明节

7

4.12-4.16

3、花、果实和种子;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2

 

8

4.19-4.23

5、种子的萌发;6、动物的卵

2

 

9

4.26-4.30

7、动物的繁殖活动

1

期中考试

10

5.3-5.7

1、一天的食物

1

五一

11

5.10-5.14

2、食物中的营养;3、营养要均衡

2

 

12

5.17-5.21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了

2

 

13

5.24-5.28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2

 

14

5.31-6.4

1、各种各样的岩石

1

六一

15

6.7-6.11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岩石的组成

2

 

16

6.14-6.18

4、观察、描述矿物

(一);

1

古尔邦节

17

6.21-6.25

5、观察、描述矿物

(二);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2

 

18

6.28-7.2

7、岩石、矿物和我们;复习

2

 

19

7.5-7.9

复习考试

2

 

20

7.12-7.16

 

第一单元 电

单元教学目标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1、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2、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3、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

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

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

出示课题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

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

如:

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

(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

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

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

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

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

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灯泡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

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

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

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