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786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6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docx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和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上下两册

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2我有好奇心

3我们来观察

4学会运用工具

第二单元水果和蔬菜

5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6美味的水果

7蔬菜长在哪里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

8各种各样文具

9铅笔和彩笔

10常见的尺子

第四单元四季

11凉爽的秋天

12寒冷的冬天

13温暖的春天

14炎热的夏天

最新粤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甚至爱上自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3、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4、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坐姿规范,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2、学生点到,安全第一。

二、课堂进行时:

翻开书本,读标题:

走进大自然。

问:

什么是大自然?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点名回答。

师:

水、空气、山脉、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

问:

我是不是大自然?

生争议中…

师:

简单的叙说地球的产生,人类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

问:

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大自然呢?

生翻开书本看第2、3页

问:

河水是从哪里来?

问:

花儿是不是都有香味的?

(答:

当然不是,地球上有2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还很臭

呢,比如说鱼腥草等。

问:

书上还有什么?

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师:

瀑布,解释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几大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

茶花:

别名叫做山茶花,颜色有红、百、紫、黄等颜色,甚至有彩色的。

属于“十大名花”中的第八,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品种多达2000种,中国有其中的300多种。

翠鸟:

吃鱼和甲壳类等多种昆虫,世界上有15种,中国仅有3种,分别是:

班头、蓝耳、普通三类。

珊瑚:

是一种动物,可用作装饰品,也可以药用。

鱼:

现在大约有32000多种,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适当给孩子带入脊椎动物的定义,但不要太深)。

吃鱼可以健脑、补钙、养血、防畸变等。

特殊的鱼有:

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鱼;会飞的鱼是燕鳐鱼;会走路的鱼是龟壳攀鲈;会发声的鱼有康吉鲤、电鲶、箱鲀、海马等;

会发电的鱼有电鳝、电鲶、电鳗。

电鳐等;会发光的鱼有:

带鱼、龙头鱼、烛光鱼等。

世界十大天然石拱:

美国——虹桥(世界最大)、德里克特拱门

英国——杜德尔门

中国——仙人桥、阳朔月亮山、西普顿石拱门

法国——普安特石拱桥

澳大利亚——伦敦拱

马其他——蔚蓝之窗

猪笼草:

野生的共有170多种,广东只有一种,园艺种有1000多种。

火山:

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分类:

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喷发,旺盛时期

死火山——指曾经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巩固今天所学。

2、与家长和朋友分享今天所学。

3、查找有关星星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教学目标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2、了解温室里的石头、自然中的鸟儿、蜻蜓、彩虹和其他。

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感到好奇。

4、通过对温室里奇怪的“石头”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温室里的石头、自然中的鸟儿、蜻蜓、彩虹和其他。

教学难点:

通过对温室里奇怪的“石头”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质疑

1、课件出示《温室里奇怪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质疑。

2、孩子们,知道吗?

当你在对这幅图片提出疑问的时候,你就觉得好奇了。

二、细心观察,说说稀奇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课件(课件出示:

宝贵的好奇心)板书:

好奇心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宝贵的好奇心,那么我们身边有那些现象会让我们好奇呢?

(1)师课件出示课前收集的奇怪事:

1、蜗牛遇到盐巴会变成水

2、鳄鱼吃饭的时候会掉眼泪

3、把蚯蚓切成两段,它不会死,反而两端还会重新长出来

三、讲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师给孩子们讲爱迪生的故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讲下面名人(课前收集)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摩尔根———在抽屉里养一窝小老鼠会怎样?

(2)李四光————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大石头呢?

(3)鲁班————茅草为什么会割破手指呢?

(4)达尔文————甲虫能吃吗?

四、读名人名言

五、活动1、2:

打开课本第4页。

温室里为什么要种一盆石头?

(3)汇报小结

1、美观;

2、可以如果植物的花粉传递到那盆石头里,有可能长出新植物;

3、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茎很短。

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从对生叶的中间缝隙中开出黄、白、粉等色花朵,多在下午开放,傍晚闭合,次日午后又开,单朵花可开3-7天。

开花时花朵几乎将整个植株都盖住。

异株授粉花谢后结出果实,可收获非常细小的种子。

说说自己身边奇怪的事:

1、蜻蜓有几只脚呢?

2、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

3、什么时候能见到彩虹?

4、……

小结:

希望你们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能记住这些名人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

因为他们就是对这些寻常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作业布置1、记住爱迪生等伟大发明家的发现;2、选择身边的某一样物品或者是现象提出你的问题,在问题卡片上完成。

七、课堂回顾(2分钟)用心观察——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实践探索——发明家

板书设计

我有好奇心

是创造的动力

教学反思

 

第三课我们来观察

教学目标

1.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1:

我们的感觉器官

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

学生汇报: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质疑:

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

它们有什么特征?

你是怎么发现的?

(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

学生汇报

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

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提醒学生注意:

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

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

师小结:

通过师生齐回答巩固每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2:

观察香瓜

教师引导提问:

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

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特征

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

布置作业:

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2.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板书设计

我们来观察

感觉器官有:

眼睛、舌头、鼻子、耳朵......

教学反思

 

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认识事物。

(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4)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

(5)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教学难点: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教学准备:

分小组准备、每人一份:

放大镜1个、花朵一支、较小物体一个、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材料:

课件、花朵一支、放大镜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

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

2、提出问题:

彬彬拿着放大镜做什么呢?

3、师:

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

4、今天,我们学习《学会用工具观察》。

二、探究活动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怎样使用放大镜?

播放视频: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练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

(例如一朵花)

说一说:

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三、建立概念

1、观察较小的物体

出示:

生活中常见的较小的物体

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

尽可能把看的到的部分都画下来。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

你看到了这个物体是怎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

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物体的这个部分总是看不清楚,你有什么方法观察到?

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

四、运用知识

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后,你想用放大镜观察哪些物体?

为什么?

小结:

当我们观察比较小的物体时,直接借助肉眼可能会看不清,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放大镜一类的工具帮助我们进行观察。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水果和蔬菜

第五课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蔬菜与水果。

2、过程与方法:

有效开展科学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我们的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感官对所示蔬菜和水果特点进行归纳整理描述介绍一种蔬菜和水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放在了纸箱里,你能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吗?

(桔子)在刚才的这个游戏中,我们的那些感觉器官帮助了我们。

板书:

眼耳鼻舌手。

设计理念:

老师以用感官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猜测,除了追求导入的激趣,更是为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认识基础。

)衔接问题?

(2)教师出示图片:

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蔬菜和水果。

如:

香蕉、苹草、草莓、西红柿、萝卜、白菜……,最后出示一组果蔬图。

这些是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你来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和水果。

板书课题:

认识蔬菜和水果。

这一节课就利用我们的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按标准分类:

教师为学生准备(20-30)张蔬菜和水果的图片,这么多蔬菜和水果,你能试着把他们进行一下分类吗?

让学生4-5人一组,对蔬菜和水果的图片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时,学生按生活常识和习惯、颜色、形状、味道等等方法进行分类。

适时指导。

尊重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还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理念:

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如果让你来把图片分一分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

(2)通过我们的感官认识蔬菜和水果。

①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7-8种蔬菜和水果的实物,学生再次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选择1种你最感兴趣蔬菜或水果,每人至少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充分利用我们的感官。

设计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