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779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8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58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梳理:

1.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

A: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B: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物质体积不一定守恒;

C:

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

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D:

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E:

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原子的“三不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

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变

2.化学方程式:

(1)含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表示的意义:

A: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B:

表示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C:

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此)

例如;以

为例

2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

32:

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此为2:

1:

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反应物中“+”,号读成“跟”“与”或“和”。

生成物中“+”读“和”。

“==”读成“生成”。

条件读“在……条件下反应“以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4)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A:

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

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B:

书写方法:

①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

③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

注: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等。

下面以最小公倍数法为例讲述一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1)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

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2)、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

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

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4),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

依故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

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5)、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

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2   + O2 

    Fe2O3  +  SO2

⑴确定起点元素:

由于Fe、S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S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2、SO2前面的系数:

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2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2O3中Fe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2O3的系数;

2FeS2   + O2 

    1Fe2O3  +  SO2

⑷确定O2、SO2的系数:

①由于O2、SO2中只含有O、S两种元素,S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2的系数,再确定O2的系数。

由于方程式左边S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右边S原子的个数也为4。

因此SO2的系数为4除以SO2中S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4作为SO2。

的系数。

2FeS2   + O2 

    1Fe2O3  +  4SO2

②由于方程式右边O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11,因此左边O原子的个数也为11。

所以O2的系数为11除以O2中O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1/2作为SO2。

的系数。

2FeS2   + 11/2O2 

    1Fe2O3  +  4SO2

⑸再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即在方程式两边同时乘以2就可以。

4FeS2   + 11O2       2Fe2O3  + 8SO2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简单,但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事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给出体积需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不纯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时,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进行化学计算时,要注意“纯度”与“杂质质量分数”的区别。

“纯度”是指在一定质量的不纯物质中纯净物质(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而“杂质质量分数”是指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所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知识点汇总:

1. 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3)无定形碳: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

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5)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别那么大?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所以说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性质。

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从上面的几种碳的单质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2)化学性质:

虽然说物理性质迥异,但是几种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却相似:

A常温的情况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

碳的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注:

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分析题意,要看情况分析

 

C:

还原性:

C+2CuO

 2Cu+CO2↑ (置换反应)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

还原剂:

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

冶金工业:

2Fe2O3+3C

 4Fe+3CO2↑      C+CO2

      2CO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2)实验室制取原理:

 

注:

为什么不用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

答:

如果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的话,产物里面会有硫酸钙,而碳酸钙是徽容物,就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影响气体的制取。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是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的,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

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而本实验是固体和液体之间进行反应,所以采取的装置图如下:

  

装置的注意事项:

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因为压强差的原因导致稀硫酸喷出。

(4)二氧化碳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是由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由于CO2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只能用:

向上排空气法

(5)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干冰,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所以如果产物里有碳酸生成的时候,一般写成H2O+CO2↑

C: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

其原理是

 

D:

与灼热的碳反应: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5.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 灭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同时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②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 温室肥料  

④  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6.温室效应:

(1)定义:

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大量增加,使得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

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

(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4)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7.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2)化学性质:

A:

可燃性:

2CO+O2

2CO2

实验现象:

发出蓝色火焰

B:

还原性:

CO+CuO△ Cu+CO2(非置换反应) 

  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2Fe+3CO2

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