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784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docx

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2019长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8分)

每个季节,霞浦的滩涂都会__甲___出与众不同的风韵(   ):

风光旖旎的海bīn( )沙滩、潮起潮落的海上人家、日出日落的霞光束影,构成了一幅幅和xié( )美丽的画卷;整个海岸线在光影中变幻着丰富的色彩与优美的韵律,浑然天成地造就了大自然的涂鸦大作,这种壮观的海景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感受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魅(   )力,这里是理想的摄影胜地,让众多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字注音。

(4分)

①和xié( )  ②海bīn( )  ③风韵(   )   ④魅(   )力

⑵在语段“甲”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

(填序号,2分)

A.表现 B.呈现  C.出现

⑶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2.默写。

(12分)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⑶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⑷子曰:

“其恕乎!

已所不欲,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⑸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落红明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漫步于古诗的艺术长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花草初生景象令人着迷;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所体现的潇洒与自信使人叹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朋友间的豁达与真诚让人感动。

 

3.名著阅读。

(8分)

⑴读名著,识人物。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人物的名字或称呼。

(3分)

走进名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迎面走来:

鲁迅笔下朴实善良的保姆___________,鲁滨逊救下的聪明忠诚的野人____________,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_________……他们的形象镌刻在我们年少的记忆里。

⑵识人物,记故事。

选择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吴用,绰号“__________”(A.赛诸葛 B.智多星 C.神机军师),精通韬略,神机妙算,与众好汉一起__________(A.智取生辰纲 B.义夺快活林 C.大闹五台山)。

⑶记故事,辨情节。

下列故事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洪教头瞧不起林冲,林冲几番谦让不成,只得与其比试,只几个回合,就将洪教头打倒在地。

(出自《水浒传》)

B.一次,小人国的皇宫失火,由于运水困难,格列佛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大火,这使皇后十分反感。

(出自《格列佛游记》)

C.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玉帝派十万天兵和二郎神捉拿未果,后被太白金星擒住,打入炼丹炉,逃脱后大闹天宫,结果被观音菩萨压在五指山下。

(出自《西游记》)

D.《衔肉的狗》讲述的是:

狗衔着肉过河,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于是放下嘴里的肉去抢,结果两块肉都没了。

(出自《伊索寓言》)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4.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解读徽标(3分)

学校收集了以下三幅传统节日徽标,请你依照示例,简要说说“春节”或“中秋”的主体图案内容和寓意。

 

          

示例:

端午徽标,主题图案利用粽子、龙舟这两个标志性符号,构成一个山川连绵、龙舟竞渡的画面,舟中嵌入“端午”二字,加强标识的整体感。

寓意生活满载希望,蒸蒸日上。

 

活动二:

探寻习俗(2分)

请你写出当地“春节”或“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各一项。

 

活动三:

谈古论今(2分)

从下面材料二、三中任选一则,参照示例,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还有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腊八、祭灶等。

材料二:

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举行与农业祭祀、祖先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和浪漫。

材料三:

今天,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不仅海外的华人华侨在过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示例:

我选择材料一,探究的结论是: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

我选择材料_________,探究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

喜送祝福(3分)

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给你的老师写一条节日祝福短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三、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5.解释下面加点词。

(4分)

⑴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⑵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6.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7.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月光竹柏倒影的摇曳多姿;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怀才不遇的人用来抒发感慨。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虽篇幅短小,只有三段,但从交代的、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再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

B.甲文“怀民亦未寝”的“亦”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心境相通。

C.乙文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千里马没有真实才能。

D.乙文使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9.甲乙两文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经历,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

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文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

(21分)

在心田种一畦黄瓜秧

①十三岁那年的夏天,酷热难耐。

在城里读书的我,一放假便回到父母工作的小学度假。

②回到家时,看到门前的池塘干涸龟裂,池中原本翠绿的茭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几丛枯茎耷拉着脑袋,在炫目的阳光下泛着白光,先前那一群群自由游弋的鲫鱼早已不知去向,好在池塘边的沙地上,一畦黄瓜秧正郁郁葱葱地蔓延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迎着骄阳绽放笑脸,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茂密的瓜叶下隐隐约约点缀着许多黄瓜条。

一向爱吃黄瓜的我不禁一阵暗喜,仿佛看见了父亲早晚为瓜秧浇灌的身影——在这样一个大地备受饥渴煎熬的时节,只有勤劳的母亲才能赋予这一畦黄瓜如此蓬勃的生机……

③清晨天刚亮,母亲便起床煮饭,我跟着起来晨读。

推开房门,一眼就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我家的黄瓜地里捣腾着什么。

“爸,有……”我本能地想告诉爸爸有贼在我们的菜地里偷黄瓜,母亲却一把捂住了我的嘴,快速把我拉回房里,轻轻关上房门。

爸爸忙问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有贼!

”我气愤愤地说,“有人在我们的菜地里偷摘黄瓜呢,可妈妈却不让我喊,难道就任由那人偷我们的黄瓜吗?

④我见爸爸没有反应,就接着说:

“我认得那人,是我同学小磊的爸爸阿根叔,哼,真丢人,这么大的人还干这事!

”“嘘!

小声点,别吓着人家了!

”母亲边朝我打手势,边指指隔床正睡着的弟弟、妹妹,示意我不要让他们听见。

我嘴里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气恼:

刚回来,还没尝过鲜呢,现在可好,那几根大的肯定被偷了……

⑤我急得想哭,希望爸爸能出去制止那人的恶行。

然而,爸爸却用宽厚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轻声说:

“孩子,你妈刚才做得很对。

我们丢失几根黄瓜那是小事,让人家丢了面子那可是大事呀!

你想想,要不是今年这样干旱的天气,往年这时候可是家家户户菜蔬最丰富的时节啊!

人家如果不是实在没菜下饭了,怎么去干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呢?

……”最后,父亲郑重地说:

“记住,今后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得提起这件事!

决不能让你弟弟、妹妹知道。

⑥“可我昨天跟弟弟妹妹说好了今天早上一起去摘黄瓜的啊!

我们可都数过了,今天有十二根可以摘了,那等下怎么跟他们交代呢?

⑦“这好办,等下发现瓜少了,我就告诉他们是给田鼠吃了吧!

”母亲的话打消了我的几分顾虑。

⑧“没错,就按你妈说的办!

”父亲边说边温和地看着我……

⑨尽管我心中仍有丝丝的气恼,但想想阿根叔养活一家十口的不易,顿时觉得自己先前的举动确实有点过分。

我不敢迎视父亲殷切的目光,不禁感到有些惭愧:

去年,阿根叔因为孩子学费减免一事产生误会,当众数落身为校长的父亲,父亲也没多加辩解,而我……

⑩过了许久,母亲悄悄推开房门,看清菜地里的人已走了,才让我跟她一起出去……记忆中,这是我家最迟的一顿早餐。

吃完早饭,父亲还叮嘱母亲到菜地里摘些茄子、豇豆,派我给阿根叔家送去,好让刚回家度假的小磊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改了主意,交代菜不要我送,叫我弟弟、妹妹送去……

⑾岁月如歌,往事如风。

眨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酷暑来临时,每当餐桌摆上脆嫩可口的凉拌黄瓜时,总会想起年少时的那个清晨,想起父母那一番质朴却让我终身受益的话,想起家门口那一畦翠绿蓬勃的黄瓜秧……

 

10.根据提示,概括“我”在主要事件中情绪变化的过程。

(3分)

气愤愤→___________→急得要哭→___________→觉得自己过分→___________

11.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4分)

 

12.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划线句子。

(5分)

⑴妈却一把捂住了我的嘴,快速把我拉回房里,轻轻地关上房门。

(品析加点词,2分)

 

⑵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迎着骄阳绽放笑脸,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分)

 

13.阅读第10段画“       ”的句子,简要说说父亲为什么“又改了主意”。

(2分)

 

14.有首儿歌唱到:

“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文中的父亲在“我”心田种下了什么?

(3分)

 

15.请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描写阿根叔收到“我”弟弟、妹妹送去茄子和豇豆时的心理活动。

(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1分)

幸福的底线

陈鲁民

①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

“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

”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②一次,曾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

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

感谢上帝。

因为:

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③作家史铁生曾写道: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终于醒悟: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④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划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

譬如说,一个把幸福底线划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

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

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

所以,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不一定就比幼儿园阿姨幸福。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的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低,很容易达到。

⑤总之,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幸福就在身旁。

(本文有删改)

 

16.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3分)

17.文中第②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来阐明道理,这样阐明道理的作用是_________。

(3分)

18.以下选项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2分)

A.陶渊明甘于清贫,隐居南山,采菊东篱,悠然自得。

B.诸葛亮感念先帝,出师北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

C.刘禹锡身居陋室,交往鸿儒,弹琴阅经,清闲自在。

D.欧阳修谪居滁州,怡情山水,醉翁亭下,与民同乐。

19.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

为什么?

(3分)

 

(四)阅读文段,完成20题。

(3分)

①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今后我市将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步伐,逐步建成宁德市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通过保护闽东畲族文化、民俗文化、廊桥文化和红土地文化,重视培育文化名人、文化大家,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构建丰富多彩新文化的“大宁德”。

②到2017年,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全面实施文化风尚引领、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惠民推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精品打造、文化产业跃升等“六大工程”;与此同时,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力争到2017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基本实现文化强市目标。

20.阅读以上文段,你认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力争到2017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这句话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B.构建新文化“大宁德”需要保护闽东畲族文化、民俗文化、廊桥文化和红土地文化。

C.文段①加点词“逐步”意为“依照先后次序,一步挨着一步”,说明建成宁德市图书馆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需要一个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以上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四、作文(60分)

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题一:

以“初三生活是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以“我__________,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8分)

(1)(4分,每空1分)①谐②滨③yùn④mèi        

(2)(2分)B

(3)(2分)“这里是理想的摄影胜地,让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

”或“这里是理想的摄影胜地,让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

2.默写。

(12分,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值为止)

(1)千树万树梨花开

(2)商女不知亡国恨(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勿施于人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名著阅读。

(8分)

(1)(3分,每小题1分)阿长(长妈妈)   星期五   朱赫来

(2)(2分,每空1分)B  A   (3)(3分)C

二、综合性学习(l0分)

4.活动一:

(3分)

示例一:

春节徽标,主体图案用了灯笼、毛笔书法“春”字作为标志性符号,构成灯笼高挂、喜迎新春的画面,寓意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活动二:

(2分)

“春节”民俗活动:

扫尘、祭灶、吃“做年饭”、守岁、分发“压岁钱”、挑年头水、“出行”、贴春联、贴年画、初五请神

“春节”饮食文化:

吃“做年饭”、正月初一喝糖茶、正月初一早饭吃线面年糕

 

“中秋节”民俗活动:

福鼎吃月饼、贴饼花、斗饼花;霞浦大京村游神;霞浦沙江曳石(福安曳石);畲族迎“田元帅”游中秋,唱山歌;赏月;送节(送中秋);福安、蕉城、福鼎偷俗(中秋夜青年男女出外游玩偷摘邻家的柚子、南瓜等,以讨吉利)

“中秋节”饮食文化:

月饼;霞浦糖塔;吃“中秋暝”

 

活动三:

(2分)

示例一:

我选材料二,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历史悠久。

示例二:

我选材料三,中国传统节日影响广泛深远。

(中国传统节日走向世界,影响广泛。

活动四:

(3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表达2分)

示例一:

春节——爆竹声声迎春到,喜气洋洋送祝福,恭祝敬爱的老师新春愉快,合家幸福!

示例二:

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示例三:

元宵——您是汤圆,让我感受生活的甜蜜;您是灯谜,为我打开知识的天窗。

老师,元宵快乐!

三、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17分)

5.解释下面加点词。

(4分,每空1分)

(1)想   

(2)一同,共同   (3)有时   (4)等同,一样

6.翻译下面句子。

(4分,每句2分)

(1)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喂马的人)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7.(3分,每空1分)水中藻荇交横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2分)C

9.(4分,每文2分)

甲文:

表现了作者在贬谪中旷达、坦然的心情,以及对生活中闲适、淡雅之美的领悟和追求。

(表现了作者受贬的忧伤、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旷达的心情。

乙文:

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

(21分)

10.(3分)还是气恼 仍有丝丝气恼 有些惭愧

11.(4分,答对两点得2分,对应分析各得1分)

父亲是个勤劳、细心、宽厚仁慈、善良、教子有方的人。

例:

勤劳的父亲种下黄瓜,面对偷黄瓜的人,善良的他表现得宽厚仁慈,教子有方的他及时教育愤愤不平的“我”,细心的他不让“我”去给阿根叔送茄子、豇豆。

12.(5分)

(1)(2分,意对即可)“一把”“快速”“轻轻”三个词语用得好,修饰动作,准确传神地写出母亲怕“我”惊动偷瓜人的心理,表现了母亲一心为别人着想,宽厚善良的品质。

(2)(3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2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瓜长势良好,生机勃勃,烘托“我”当时喜悦的心情。

13.(2分)父亲怕“我”还有情绪,送去茄子、豇豆时让阿根叔难堪,失了面子。

14.(3分)父亲在“我”心田种下了宽厚仁慈、善良的品质。

15.(4分)示例:

“真是好人啊!

我偷了他家黄瓜,还曾数落过他,他居然还送来这么多菜!

唉,真是……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要点为惭愧和感激,符合情境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1分)

16.(3分)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幸福就在身旁。

17.(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举例论证列举罗斯福坦然面对家中失窃的事例,证明了把幸福底线画低,以达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幸福就在身边的道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8.(2分)B

19.(3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我赞成本文观点。

因为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倘若我们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期望值小一点,欲望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就会感到幸福。

示例二:

我不赞成本文观点。

因为如果认为画低幸福底线就可以得到幸福,就有可能会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丧失前进动力,人生将没有大作为。

(四)阅读文段,完成20题。

(3分)

20.D

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