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726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docx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

本文是一例对考试焦虑的女初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求助者在升入初二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紧张焦虑,以致考试成绩与期望相差甚远。

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招考试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

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咨询师主要采用了精神分析的解释技术和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咨询。

经过6次咨询,改变了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求助者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

严重心理问题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刘某,女,15岁,汉族,初三

学生。

家族无精神病史,本人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2.家庭情况:

父亲做生意,母亲为家庭妇女,父母均为初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

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

3、学习记录:

从小学到初中一年级,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初二期中考试时因身体原因没有考好,导致后来对考试紧张焦虑。

 

4、精神状态:

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自知力,人格较稳定。

5、身体状态:

近三个月睡眠质量较差,食欲下降。

6、社会功能:

人际关系不太好,学习易分心,成绩下降,感到希望渺茫。

7、个性特征:

性格内向,追求完美。

8、心理测验结果:

SCL-90量表总分196分,阳性因子项目数4个,其中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别为2.3分、3.2分、2.7分和2.4分,均呈现阳性,高于正常。

SAS(焦虑自评量表)65分,即中等焦虑程度。

二、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自己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身高约1.60米左右,面貌清秀,身材匀称,比较文静,性格内向,表情忧郁,无精打采,交谈过程中情绪低落,言语及逻辑思维正常。

初一时,求助者学习成绩还不错,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因来例假肚子疼而影响了睡眠,第二天在考场上头昏脑胀,发挥不好,虽然勉强坚持到考试结束,但成绩很不理想。

事后父母了解到实际情况,并没有过多责备求助者,但从那以后,只要到了考试前一天,求助者就觉得心慌、焦急,晚上很难入睡,但自感影响学习和生活并不严重。

升入初三后,一部分学生成绩扶摇直上,求助者成绩却起色不大,她觉得这样下去对不起父母,暗暗下决心调整自己,坚持刻苦学习。

但由于她所上的初中高手云集,加之初二基础不扎实,和同学关系也不太好,求助者成绩一直不理想,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害怕考试。

临近中考,症状加重,晚上常入睡困难,早晨却醒得较早,以致白天精力不足,吃东西没胃口,对其他事也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

此种状况断断续续持续了3个多月。

据父母反映,他们在老师的建议下陪同女儿前来咨询,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近一段时间在学校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回到家中,跟父母也没有什么话说,总是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

基于家人与自己都无法调整,便前来咨询。

1、当前已有症状:

感知觉方面:

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易分心,学习效率低下;

情绪方面:

焦虑、担忧、情绪低落、紧张不安;

生理(躯体)方面:

根据求助者自述,总体上无躯体异常情况,但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即便入睡也睡眠质量不高,多梦易醒;

社会功能方面:

人际关系较差、学习成绩下降;

2、症状的程度:

焦虑程度较严重,自己无法摆脱;

3、持续时间:

3个多月

4、问题的现实原因: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因来例假肚子疼而影响了睡眠,第二天在考场上头昏脑胀,勉强坚持到考试结束,但成绩很不理想,导致害怕考试。

初三成绩一直不理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临近中考,症状加重。

5、资料的可靠性。

求助者陈述时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担忧重重。

咨询师通过谈话内容、观察和心理评估的结果,确定所采集的资料信息可靠。

6、综合分析所获得的可靠性资料,对来访者问题持续的时间(近三个月发生)、强度(反应强度较为强烈)、严重程度(已影响到求助者的学习和生活)和典型心理与行为表现的性质进行分析,初步诊断该求助者是由现实因素激发而引起考试焦虑的严重心理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均可找到相应的原因,即问题的出现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及家庭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个性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综合考虑其年龄阶段特点、生活学习的环境和目前症状的发生情况,决定使用认知疗法帮助该求助者改善困境,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应对中考的来临。

四、求助者背景资料

1、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我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

父亲做生意,母亲为家庭主妇,初中文化。

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检查,我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在姥姥家。

三岁后,妈妈生了弟弟,我才被父母接回身边。

我自幼胆小又温顺乖巧,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很少自己拿主意。

小学阶段学习比较顺利,初中开始住校,在市四中读书。

父母有时在周末来学校看望我,送点食品和衣物,他们对我的学习成绩关注得多一点,很少关心我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时打电话给老师,也是问学习方面的情况,考试不理想时会受到父母责备。

在初二期中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休息好,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虽然那次父母没有过多地责备我,但还是成为一个阴影,使我变得不自信,学习兴趣也不如以前,以致到初三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己根本就无法调整,因此又影响到了我的睡眠,成了恶性循环。

2、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临近中考,我晚上常入睡困难,早晨却醒得较早,以致白天精力不足,吃东西没胃口,对其他事也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

只要一想到中考,就感觉非常紧张,担心考不上晋城一中,对不起父母。

这就更加影响我的正常学习,并且我的焦虑与担忧,让我变得不想和任何同学说话,但人际关系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五、咨询问题的归类或诊断

1、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该求助者由于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应有的安全依恋关系。

被接回家中后,为避免再次被抛弃,完全按照父母要求做事,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各种需求,尤其是当自己考不好时,总会默默承受父母的责备。

这种状态促使他坚持努力学习,以获得父母的好感。

但初二的一次考试失利,对求助者是一个打击,影响了她的自信心,进而又导致初三接二连三的考试失利,更使她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现在离中考越来越近,自己无法面对,出现了焦虑不安,入睡困难等症状,学习效率下降,并已持续3个多月。

症状表层是因一次考试成绩不良而导致考试焦虑的问题,实质是由太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而引发的内心恐惧所致。

2、心理问题的归类或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

本案例属于心理学分类层面的认知问题。

(1)排除精神病。

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无妄想、幻觉等症状,有主动求助行为,有自知力,可以排除精神障碍。

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表现排除精神疾病。

(2)排除抑郁症可能。

求助者虽然情绪低落,对自己的学习感到有些无望,但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也没有出现抑郁症的自罪和自杀意念,并且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可排除抑郁症。

(3)排除焦虑症可能。

焦虑症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求助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而该案例是以明确的具体内容,即因一次考试不好而担心中考结果的焦虑症状,时间短暂,并无严重躯体症状为基础。

据此可排除焦虑症。

 

同时,根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的区别,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面临中考成绩却不理想),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也可以排除神经症。

根据求助者的现实刺激、反应程度、持续时间、是否泛化和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排除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初步诊断结果:

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面对中考,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期成绩却不理想),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怕对不起父母),初期反应较为强烈,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3月有余,并已有泛化(从原来的考试前一天睡不好到现在的经常睡不好),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功能(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同学关系不好),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因此初步诊断为:

由内心害怕失去父母之爱而导致考试焦虑的严重心理问题。

3、对症状(或情绪状态)的归纳;严重程度分级;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

(1)主要症状:

认知冲突、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入睡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2)严重程度:

较为严重,自己摆脱不了,需要他人帮助才能改变;

(3)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

求助者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效率下降,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4、心理测查结果:

SCL-90量表总分196分,阳性因子项目数4个,其中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别为2.3分、3.2分、2.7分和2.4分,均呈现阳性,高于正常。

SAS(焦虑自评量表)65分,即中等焦虑程度。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层面)

1、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1)求助者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都属正常,不存在疾病和心理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

(2)求助者为女初中生,青春期。

2、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心理学因素:

(1)个性:

求助者性格内向,追求完美。

(2)对现实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评价:

如果不是那次因为身体的

原因,让我考试失利,我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害怕考试,担心考试发挥失利,并有如此对不住父母的自责。

(3)存在不良认知:

我如果考不上就是无能,就对不起父母。

3、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社会因素:

(1)求助者和同学关系不太好,父母又不在身边,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2)初二时期中考试失利属于负性生活事件,引发了系列现实问题,进而导致心理挫伤并一直弥散性的影响其整个状态。

(3)面临中考前所特有的学习生活环境:

考试多,竞争强,压力大。

 

七、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包括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

1.具体目标

(1)改变求助者糟糕至极的错误观念:

“考试不理想,我就完了”。

(2)改善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3)改善睡眠与进食。

2.长远目标

充分发挥求助者的心理潜能,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帮助求助者树立自信,学会高效地学习和愉快地生活,走向自我成长。

(二)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也叫理性情绪疗法。

它旨在通过纯理论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上的问题,使求助者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观点主要是强调不良情绪和行为并非由外部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诱发事件的不合理评价与解释造成的。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评价与解释来改变其情绪。

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行为等,因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寻找原因,再配合放松训练给予调整和一些必要的生活、学习指导,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才随之得到改善。

所以,本例主要采用精神分析的解释技术和合理情绪治疗方法对求助者进行治疗。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结合本案例可以看出: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是由于自己初二一次考试失利引起而导致考试焦虑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由于刘某性格内向,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糟糕透顶等,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

比如“我以前学习成绩优秀,我应该永远学习成绩优秀”等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这次成绩再考不好,说明我无能”等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上次没考好,这次再考不好,就完了!

”的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尤其是再考不好,父母就不喜欢自己了,这种内心的恐惧加重了他的自我挫败感。

因此,通过运用精神分析的解释技术之后,对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她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的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帮助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