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188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docx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6)

附表1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号0803110418

姓名李泽高

班级土木工程四班

日期2011、8、14

 

郑州华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011年6月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

姓名:

李泽高年级:

08级班级:

土木工程四班

前言:

近几年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7月15号至7月25号对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城郊乡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

主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途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调查;从学生就业难入手,阐述成因,寻求对策,开拓学生在就业、创业中的新思路。

据统计,2008年,城郊乡毕业大学生达3000多人,比2007年增加500多人,增幅为16.7%。

而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65%,也就是说有近1000名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

2011年毕业生将达到3600人左右,是近年来的最高值;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201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学生数量剧增,加大了就业压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毕业生数量剧增。

现在国家虽然已经限制了扩招,但是这些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扩招后,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仅为115万,到2008年已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

城郊乡接收大学毕业生也由1500多人猛增到近4000人,与此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就会长期存在。

高增长则会形成高存量,如若不考虑社会需求而与之脱节的话,则会造成存量膨胀,最终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2、用人单位门槛高

城郊乡的大部分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它们只顾眼前利益,在招聘单位用人时,除考虑学历外,特别注重本人工作经历,总想聘用能独当一面的高素质人才。

而大学生毕业就业时只有较短的见习经历,不被用人单位所看好,使本来就岗位少,就业难的大学生,又提高了就业门槛。

3、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困境

从08年9月,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漫延至世界各个角落。

此次危机带来的是实体经济的萎缩,出口经济的衰退。

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出口企业大面积倒闭,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它们的出口订单减少,市场在萎缩,开工不足,加上国内融资难和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压力,出口企业倒闭了11万家,造成2000万农民工春节前提前返乡,变相失业。

城郊乡的企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有裁员现象,导致用工“供大于求”,而今恰逢大学生毕业又恰逢大学生毕业的高峰年,就业的压力、竞争的激烈也就而不言而喻了。

4、就业理念落后,对社会认知不够

正确的就业理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

大学生在目标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而这种对社会认知的缺失,是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妥善结合,缺乏毕业以后对人生路程的思想准备,对自己有多大潜能一概不知,到了毕业时就会出现就业恐慌现象。

5、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多头管理,职能交叉

城郊乡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注册难,二是融资难,三是创业抗风险能力差。

城郊乡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分别由教育局、人事局、劳动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共同管理,各部门各有侧重,职能交叉,加上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笼统,操作性不强,造成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管理难度大。

6、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我国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还是按照学科性引导这种评估标准,很少关注就业问题。

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等多方面仍沿袭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脱离市场经济的现象十分严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盲目扩大教学规模的现象屡见不鲜,必然造成毕业生“出口”不畅,专业素质不强,综合能力欠缺,加大了就业压力与难度。

二、对策研究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管理,用人单位在制定招聘条件时应遵循男女平等的用人原则,不得随心所欲地制定招聘标准,增强聘用条件。

最大限度地从政策上、管理上消除一些鸿沟壁垒,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政府要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积极开发和创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

积极开发和创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

2、政企合力推动“大学生实习计划”

根据国家规定:

从2009年开始,实行政府选择部分企业提供岗位为大学生实习使用,实习期间对大学生600元/月/人,财政、企业各负担一半。

此举不但可以有效地为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减负,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地提高了大学生动手能力,丰富了大学生工作经历,可谓一举两得。

在社会保障、就业和劳动关系等方面实施多项优惠政策,包括对企业实施贷款和税费减免政策,降低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综合保险缴费费率等。

鼓励企业接收应届大学生,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主创业是大学毕业生展现才干、体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最好的舞台。

从我国目前的创业制度(政策)来看,存在着门槛过高的问题。

4、高校要加强“三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

所谓“三观”教育,就是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转变“十年攻读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传统观念,教育学生理性面对现实和自我,转变就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成才观。

三、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增加就业竞争力

1、在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无论是教师在课堂授课还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应在教学教育中渗透就业指导思想,加强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2、加强学风建设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一张文凭,更希望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求知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认识更多的同学,为自己踏上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参加与专业相结合的活动,能够在活动中加强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学院和系部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展示他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以社团、专业活动和各项文体竞赛的推进,强化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4、利用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有研究的方法和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社会实践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参观企业见习了解企业对学生岗位情况,另外有专业教师参与的教学实践,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熟悉业务,了解企业流程;同时,社会实践以三下乡和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开展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生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送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注意与市场接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开发和提升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使学生具备创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缓解压力拓宽就业

附表2

社会实践调查表

选题题目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

的与意义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此次调查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从政府、企业、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寻找对策;并提到怎样扩大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途径,以及怎样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城郊乡的部分大学生在当地的就业创业情况进行随机调查,采取问卷形式,调查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么对待,又是怎么解决的。

 

2011、7、15~7、19

对在城郊乡一些中小企业工作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2011、7、20~7.22

对在城郊乡从事教育和服务行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2011、7、23~7、25

对在城郊乡自主创业和从事其他行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