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6489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20个必备考点.docx

马原20个必备考点

马原20个必备考点

现在这个时候,政治的复习应该加紧了,以下是王吉老师整理的马原20个必备考点,大家抓紧背了。

【说明】运用四步审题法审题,然后用关键词锁定考点,五步答题法答题(推荐使用第一、二、三、四步答题),今年考生必须关注的重要考点有如下20个,必须背诵。

(如下内容选自《掌中贝》,今天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掌中贝》已经出版,由于出版流程缓慢,让大家久等了。

马原1

意识的能动作用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

马原3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2.事物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各种联系,发展自己。

马原4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谓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启示我们,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马原5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2.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具体表现在:

第一,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第二,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3.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

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马原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马原7

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再到个别: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意义:

(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前提,所谓分析事物,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马原8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马原9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与抓主要矛盾的方法

1.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启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住重点难点,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难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马原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事物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及其转化所体现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历史阶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马原11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马原1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原13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第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考点14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认识反复性的含义及原因: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第一,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第二,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马原15

认识出错的原因

1.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主观想象出发,认识必然犯唯心主义错误。

2.即使从客观实际出发,但如果否认认识的辩证性质,否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则犯旧唯物主义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3.即使从客观实际出发,即使遵循认识的辩证性质,认识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出错,这是因为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马原16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1.真理和谬误是有根本区别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

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2.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就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启示我们: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就能从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马原17

价值和价值评价

1.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具有如下特点:

①客观性;②主体性;③社会历史性;④多维性。

2.价值评价就是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具有如下特点:

①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马原1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与文化自信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马原19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马原20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机构、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