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061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病防治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禽病防治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禽病防治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禽病防治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禽病防治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禽病防治笔记.docx

《禽病防治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病防治笔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禽病防治笔记.docx

禽病防治笔记

禽病防治

※禽病分类

传染病: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霉形体病)、真菌病。

此外,还有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及其他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

1、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4、感染者可以产生特异性反应

5、耐过者获得特异性免疫

三、传染病发生具备的条件

1、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

2、病原微生物入侵易感禽的环境

3、有对该传染病易感的禽

四、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问诊→症状检查→病理剖检→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动物试验→结论。

五、禽病流行的特点

1、传染病多发混合感染,很少单一病发生。

2、细菌耐药性增强。

3、病毒病有的毒株变异,难以用传统疫苗预防。

4、老病新变化,新病型,非典型性表现。

5、新病不断出现。

6、免疫抑制病多发。

禽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1、生物安全体系建立,降低环境污染

2、控制免疫抑制病,避免免疫失败

3、科学的免疫和定期检测,消除易感禽

养禽场的选址

远离:

居民区、畜禽场、畜禽屠宰场、畜禽产品加工厂、垃圾场。

必需条件:

1.地势较高,气候干燥2.便于排水通风,供电有保障3.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禽场的布局

1、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

2、净道与污道分离

3、远离垃圾、粪便、病死禽

消毒

1、进场前消毒

2、养禽场门口、生产区入口、禽舍门口消毒

3、外来人员消毒

4、饲养人员消毒

5、日常舍外环境消毒

6、舍内带禽消毒

饲养管理

1.全进全出2.饲料全价卫生3.饮水洁净无毒4.防串舍(人员、物品)5.温度、湿度、密度、空气

药物种类:

抗应激类(Vc)、、抗菌药物(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维生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

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合理、免疫操作规范、定期免疫检测、疫区紧急免疫

禽病控制

一类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时,首先上报,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并不得对发病禽采取治疗措施。

二、三类疫病可参照一类疫病的应用措施适当药物作一定控制。

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新城疫

新城疫病毒→一个血清型,副粘病毒I型

毒力分型:

强毒型(速发)、中毒型、弱毒型

有血凝活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HI、HA。

1、易感禽:

鸡、鹅、鸽、火鸡、鹌鹑、鹦鹉、鸵鸟

2、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未发现垂直传播)

3、发病率及死亡率:

根据体况、免疫效果、毒株毒力决定

4、日龄:

根据母源抗体高低

5、季节:

一年四季均发

6、发病原因:

A.毒株毒力变异B.疫苗质量C.母源抗体干扰D.免疫程序不合理E.免疫操作失误F.免疫抑制疾病G.管理不当应激

※7、临床症状

典型新城疫

呼吸症状:

呼吸困难,冠发绀,有叫声

口腔:

嘴角流出黏液,作甩头吞咽动作

嗉囊:

挤压有酸臭液体,倒提口腔流出酸臭液体

神经症状:

扭头,仰头,震颤,转圈,翅腿麻痹

产蛋禽:

产蛋下降或停产,蛋质量下降

粪便:

黄绿色

非典型新城疫

呼吸道症状:

轻微

神经症状:

受到惊吓明显,反复发作

产蛋禽:

产蛋下降20%~50%,蛋质量下降,20天后慢慢回升,但不完全恢复。

※病理变化(典型新城疫)

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内有黏液

腺胃乳头出血,肌肉角质膜下出血或溃疡,腺胃与食道、两胃交界处出血或溃疡,有的腺胃外观呈花斑状或网络状。

小肠黏膜出血斑点,肠黏膜上三点有岛屿状或枣核状坏死或溃疡。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或溃疡

直肠、泄殖腔出血

卵泡:

充血、出血,变形、易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心冠脂肪等部位有出血

有的病例脑膜充血、出血

非典型新城疫

气管环状出血

肠道:

三点位置有的病例突起

盲肠扁桃体肿胀、充血或轻度出血

腺胃乳头出血少见。

8、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做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群体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不鉴定,鸡胚中和实验,动物回归实验。

9、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

消毒剂(亲脂性)

免疫接种:

合适的疫苗、合理的程序

发病后控制:

A.隔离、封锁、上报B.对发病率低,病情缓慢的群体紧急免疫接种C.应用高免抗体、抗病毒药物等可适当控制。

禽流感(正黏病毒)

一、病原:

根据各亚型毒株对禽类致力分为

高致病性病毒株:

H5、H7(少数)

低致病性病毒株:

H9

不致病性病毒株:

H1~H16

一定环境下毒株致病力可发生变化:

具有血凝性,能被特异性的抗体所抑制

各抗体之间无交叉保护性

二、流行病学

1、易感禽:

多种类的家禽和野禽

2、传播途径:

呼吸道、眼结膜及损伤皮肤

3、季节:

一年四季,气温骤变的季节发病率较高。

4、易综合感染,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等

三、临床症状

※高致病性A.头部肿胀B.冠、肉髯发绀、出血或坏死C.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D.鸡腿鳞片出血,有的褪肿E.呼吸困难,啰音F.神经症状:

转圈、扭颈G.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黏液和血液H.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停止,但质量下降,受精蛋孵化率下降。

※低致病性A.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下降B.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呼吸啰音C.有的鸡面肿,眼角分泌物多,有小气泡。

病理变化:

※高致病性

1、头颈部、脸部、下颌部皮下胶冻样渗出

2、喉头管粘膜出血、充血

3、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心肌坏死

4、胰腺坏死,出血

5、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膜下、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与食道的交接处出血。

6、输卵管黏膜出血,水肿。

内有蛋白分泌物

7、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坏死

※低致病性

1、气管下段、支气管内有黄白色纤维素栓子

2、胰脏萎缩有坏死点,边缘出血

3、卵巢退化、出血和卵泡畸形、萎缩和破裂

4、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内有白色粘稠纤维素渗出物,似蛋清样

四、诊断

临床诊断:

据发病特点,典型症状和剖检病变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与鉴定

五、预防

1、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2、免疫接种、现用H5和H9油乳剂灭活疫苗

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病毒

血清型多,易变异

血清本身无学凝特性,经胰酶等处理有血凝活性(本病毒能干扰新城疫病毒在雏鸡体内增殖)

一、呼吸型临床症状

雏鸡:

咳嗽,喷嚏、张口呼吸、气管有啰音、有鼻涕、眼泪

6周日龄以上:

啰音、气喘、微咳、无鼻液

产蛋鸡:

产蛋下降、品质降低、蛋清稀薄如水、早起感染出现永久性不产蛋、

※病理变化

1、雏鸡发病早期:

气管、支气管、鼻腔和眶下窦内有黏液后期:

气管、支气管内有干酪物或栓子

2、产蛋鸡输卵管囊肿;卵泡出血、充血

3、蛋鸡早期感染:

输卵管短、细,卵巢发育较正常,有卵泡,但不产蛋

二、肾型传支诱发因素

1、饲料中粗Pr含量高

2、饲料中钙的含量高或钙、磷比例高

3、Va缺乏

4、应激

5、致肾损害药物

6、饲料中氯化钠过高

※临床症状

1、前驱期:

感染后2~4天呼吸道症状轻微,持续一周症状基本消失,死亡开始

2、明显期:

皮肤变暗,腿爪干瘪,饮水增加,白色水样粪,死亡高峰见于感染后第10~15天,21~25天渐停死亡。

死亡率11%~33%

3、产蛋下降,但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

1.肌肉脱水(胸部、腿部)

2.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输尿管内有尿酸盐,重者其他内脏及关节也有尿酸盐——痛风

3.产蛋鸡腹腔内有卵黄物

三、腺胃型症状与病变

症状:

羽毛松乱,无光泽,鸡冠色淡,消瘦

病变:

1.腺胃肿呈球状或蒜头状

2.切开腺胃胃壁增厚,乳头凹陷且基部周边出血

鉴别:

肾脏变化Va缺乏

四、防治措施

1.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2.免疫接种疫苗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一、1.病原:

ILT属疱疹病毒科

2.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不同

3.易感禽:

各种日龄育成鸡和成年鸡多发,火鸡、野鸡亦可感染

4.传播途径:

呼吸道、眼结膜

5.群内传播快,群间传播慢,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6.一年四季,秋、初冬易发

二、临床症状

1.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奋力甩头

2.口腔中甩出带出黏液或血块

3.弱毒力株感染眼流泪,后期眶下窦炎

三、病理变化

1.喉头、气管黏膜出血,有带血黏液或血凝块

2.病程长者,喉头气管由黄白色纤维素假膜或黄色干酪样物

四、诊断

1.临床诊断2.鉴别诊断

五、防治

1.搞好饲养管理

2.免疫接种:

时间,疫苗

3.发病后处理:

A.紧急接种B.抗病毒药物

传染性法氏囊炎——免疫抑制病

1.病原:

血清型(鸡源性毒株)有变异株

血清型(火鸡源性毒株)

属双RNA病毒科

2.临床症状:

潜伏期2~3d。

典型症状:

突然发病,闭目,缩颈,翅重,毛松,颈部毛逆立,怕冷聚堆,啄肛,头震颤,白色稀粪,后期脱水。

非典型:

精神不振,轻度腹泻,死亡率3%以下。

3.病变:

(典型)a.腿胸肌出血

b.法氏囊出血,水肿,胶冻样渗出,耐过萎缩

c.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

d.肝脏色淡,边缘网状坏死

e.腺、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

(非典型)a.眼、胸肌出血

b.法氏囊萎缩

4.预防措施(免疫接种)

a.时间:

10~14日龄首免,首免后3周二免

b.疫苗:

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c.免疫途径:

活苗滴鼻,点眼,饮水,灭活苗注射

发病后控制:

a.对环境和鸡舍进行彻底消毒

b.发病早期用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或康复鸡血清注射

c.抗病毒药物+抗菌药+肾肿解毒药

禽痘

1、概念:

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类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分为:

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

2、病原:

禽痘病毒,每一种病毒只对同种宿主有易感性,不同种禽痘之间有一定交叉保护。

3、易感禽:

鸡、火鸡、鸭、鹅、鸽、鹌鹑

传播途径:

损伤的皮肤和粘膜

发病时间:

一年四季,秋季和蚊子活跃的季节最为流行(夏季:

皮肤型冬:

白喉型)

4症状、病变

A.皮肤型:

冠、肉髯、啄角。

眼皮和耳球等无毛或毛少的部位有结节。

B.黏膜型(白喉型):

呼吸和吞咽困难,喉头、气管有扁平状结节,后形成白色假膜。

C.混合型:

有一种寄生虫病在腹部有黑褐色结节,但结节向内凹陷。

5、防治措施

(预防)1.加强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

2.预防接种,刺种禽痘疫苗(首免于10~20日龄,3~5周后二免)

(发病后)发病初期紧急接种,也可用抗病毒药物,同时防继发感染。

马立克氏病

1、病原:

马立克氏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2、血清型:

型致病毒株:

强毒及弱毒株

型不致病株:

自然无毒株

型火鸡疱疹病毒:

HVT无致病力株(用于制疫苗)

存在:

无囊膜的存在感染的细胞中,是细胞结合型,与细胞共存亡。

有囊膜的存在于羽毛囊的上皮细胞中,是非细胞结合型,随皮屑散播,感染性强。

3、流行特点: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

易感禽:

鸡(7日龄最易感)、鹌鹑、火鸡、野鸡、鸽、鸭、鹅

发病率、死亡率:

毒株毒力,日龄,管理,免疫等。

一般不吵过5%

4、症状、病变

神经型症状:

步态不稳,劈叉,翅下垂。

病变:

坐骨神经肿胀,淡黄、横纹消失

内脏型:

消瘦,

病变:

肝、心、脾、腺胃、肾等肿痛,法氏囊萎缩

皮肤型:

皮肤毛囊有大的结节或肿瘤

眼型:

瞳孔缩小,边缘不整齐,橘红色虹膜变为灰色,俗称灰眼病

5、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症状及病变

实验室诊断:

琼扩试验

6、防治

发病后处理:

淘汰

搞好饲养管理,严格消毒

接种时间:

出壳后24h

免疫方法:

颈部皮下注射

鸭瘟

1、病原:

鸭瘟病毒,禽疱疹病毒科

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