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4929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docx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

临床常用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适应证的比较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以及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我们在临床中应用的药品数量不断增加,而其中很多药品的名称虽然相似,但药理作用、适应证却差别巨大。

无论作为医师还是药师,如果因为不认真辨别这些名称相似的药品而造成药品的选择或调配错误,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将临床上常见的30种名称易混淆药品进行梳理总结,以促进正确、规范用药。

1.阿比多尔VS阿比特龙

阿比多尔:

抗流感病毒药,治疗因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阿比特龙:

激素类抗肿瘤药,与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合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新诊断的高危转移性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前列腺癌。

2.阿米卡星VS阿米洛利VS阿米替林

阿米卡星: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敏感菌(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下呼吸道感染、骨关节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阿米洛利:

保钾利尿药,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病所致的水肿和腹水,以及难治性低钾血症的辅助治疗。

阿米替林:

三环类抗抑郁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主要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

3.阿糖腺苷VS阿糖胞苷

阿糖胞苷:

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可以单用或联合其它化疗药物,适用于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尤其适用于成人或儿童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的诱导缓解,还可用于脑膜白血病及其它脑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维持治疗。

阿糖腺苷:

抗病毒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4.阿昔洛韦VS阿昔莫司

阿昔洛韦:

抗病毒药,用于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粘膜感染。

阿昔莫司:

烟酸衍生物类药物,用于作为替代疗法或辅助疗法用于降低对其他治疗(如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不能充分缓解的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适用于: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患者。

5.艾司洛尔VS艾司唑仑

艾司洛尔:

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控制心室率,围手术期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艾司唑仑:

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焦虑、失眠,也可用于紧张、恐惧及抗癫痫和抗惊厥的治疗。

6.倍他洛尔VS倍他司汀

倍他洛尔: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

倍他司汀:

抗眩晕药,治疗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征、眩晕症伴发的眩晕、头晕感。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梗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

治疗高血压所致的直立性眩晕、耳鸣等。

7.布桂嗪VS桂利嗪

布桂嗪:

中枢性镇痛药,麻醉药品,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癌症引起的疼痛等。

桂利嗪:

钙通道阻滞药,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出血恢复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脑外伤后遗症、耳内眩晕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末梢循环不良引起的疾患等。

8.多沙普仑VS多沙唑嗪

多沙普仑:

呼吸兴奋剂,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

多沙唑嗪:

α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

9.厄贝沙坦VS厄多司坦

厄贝沙坦: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

厄多司坦:

粘液溶解剂,治疗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痰液粘稠所致的呼吸道阻塞。

10.氟胞嘧啶VS氟尿嘧啶

氟胞嘧啶:

抗真菌药,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感染。

氟尿嘧啶:

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用于乳腺癌、消化道癌肿(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胆道系统肿瘤和胰腺癌)卵巢癌和原发性支气管肺腺癌的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用于治疗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可用于浆膜腔癌性积液和膀胱癌的腔内化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和肝癌的动脉内插管化疗。

11.呋喃妥因VS呋喃唑酮

呋喃妥因:

抗菌药物,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也可用于尿路感染的预防。

呋喃唑酮:

抗菌药物,治疗难以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12.福莫司汀VS福莫特罗

福莫司汀:

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原发性脑内肿瘤和播散性恶性黑色素瘤(包括脑内部位)。

福莫特罗:

β2受体激动剂,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用于治疗和预防可逆性气道阻塞,在维持治疗中也适用于作为抗炎药治疗时的附加药物。

13.甘草锌VS甘草酸

甘草锌:

抗溃疡药,用于口腔、胃、十二指肠及其他部位的溃疡症,还可用于促进刀口、创伤和烧伤的愈合;儿童厌食、异食癖、生长发育不良、肠病性肢端皮炎及其他儿童、成人锌缺乏症也可用本品治疗;也可用于青春期痤疮。

甘草酸:

保肝药,有多种形式的产品,可改善各类肝炎所致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等生化异常,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对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均有较好作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可与抗病毒制剂联用;治疗自免肝也可与免疫抑制药物联用,适用于部分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14.环磷酰胺VS环磷腺苷

环磷酰胺:

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可以单药或联合化疗形式治疗白细胞、恶性淋巴瘤、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的恶性实体瘤、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全身性脉管炎、重症肌无力等)、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抑制治疗。

环磷腺苷:

心血管疾病药物,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及心源性休克,对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心悸、气急、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对急性白血病结合化疗可提高疗效,亦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各种肝病和银屑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15.卡比多巴VS卡比马唑

卡比多巴:

抗震颤麻痹药,用于原发性震颤麻痹和症状性震颤麻痹综合征。

卡比马唑:

抗甲状腺药,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6.克拉霉素VS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所致的咽炎和扁桃体炎,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中耳炎、肺炎和支气管炎,流感嗜血杆菌、卡他球菌所致的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以及葡萄球菌、链球菌所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等)引起的腹腔和妇科感染(常需要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以消除需氧病原菌),还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呼吸道、关节和软组织、骨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17.利可君VS利托君

利可君:

半胱氨酸衍生物,用于预防、治疗白血球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

利托君:

分娩抑制剂,用于预防妊娠20周以后的早产。

18.联苯苄唑VS联苯双酯

联苯苄唑:

抗真菌药,用于皮肤真菌、酵母菌、霉菌和其他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以及微小棒状杆菌引起的感染,如脚癣、手癣、体癣、股癣、花斑癣、表皮念珠菌病。

联苯双酯:

肝胆系统用药,用于慢性迁延型肝炎伴有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升高异常者,也可用于化学药物引起的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升高者。

19.硫酸锌VS硫辛酸

硫酸锌:

补锌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缺乏,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营养性侏儒及肠病性肢端皮炎。

也可用于异食癖、类风湿性关节炎、间歇性跛行、肝豆状核变性、痤疮、慢性溃疡结膜炎、口疮等的辅助治疗。

硫辛酸:

抗氧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

20.尼可地尔VS尼可刹米

尼可地尔:

血管扩张药,用于治疗心绞痛。

尼可刹米:

呼吸兴奋剂,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21.普拉洛芬VS普拉克索

普拉洛芬:

非甾体抗炎药,外用用于外眼及眼前节炎症的对症治疗,如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术后炎症。

普拉克索:

多巴胺激动剂,用于治疗特发性帕金森病的体征和症状,可单用或与左旋多巴联用。

22.普罗布考VS普罗帕酮

普罗布考:

降脂药,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普罗帕酮:

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23.曲美布汀VS曲美他嗪

曲美布汀:

胃肠动力药,具有对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

用于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鸣、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改善;也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

曲美他嗪:

心血管疾病药物,适用于在成年人中作为附加疗法对一线抗心绞痛疗法控制不佳或无法耐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24.他克莫司VS他莫昔芬

他克莫司:

抗排异药物,用于预防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

他莫昔芬:

激素类抗肿瘤药物,治疗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乳腺癌手术后转移的辅助治疗,预防复方。

25.乌拉地尔VS前列地尔

乌拉地尔:

α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重度和极重度高血压及难治性高血压,用于控制围手术期高血压。

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类药物,用于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

脏器移植术后的抗栓治疗,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用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26.西替利嗪VS氟桂利嗪

西替利嗪:

抗组胺药,用于治疗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及皮肤瘙痒。

氟桂利嗪:

钙通道阻滞药,用于典型(有先兆)或非典型(无先兆)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由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的对症治疗。

27.依替巴肽VS依替米星

依替巴肽:

抗血小板药,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包括将接受药物治疗或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

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敏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肾脏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和其他感染。

28.乙胺丁醇VS乙胺嘧啶

乙胺丁醇:

抗结核药,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治疗结核杆菌所致的肺结核,亦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乙胺嘧啶:

抗疟药,用于疟疾的预防,也可用于治疗弓形虫病。

29.乙酰唑胺VS利奈唑胺

乙酰唑胺:

碳酸酐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

利奈唑胺: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感染。

30.吲哚美辛VS吲哚布芬

吲哚美辛: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发热的退热治疗。

吲哚布芬:

抗血小板药,用于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栓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