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778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型养路机械和中小机群在繁忙干线上配套使用,是铁路技术进步规划要点之一,将在铁路养护维修中起重要作用。

但目前仅在大秦线、京秦线使用大型养路机械,主要机械全系进口,价格昂贵,与《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关于“积极发展适合我国情况的养路机械,养路机械立足于国内,建立制造基地和维修系统”的原则相左,故不宜列人用地指标内。

在附录中列大秦线的大型养路机械库房、基地及其列车停留线的用地数量,以供参考。

路外专用线接轨所引起的用地难以预计,如建设项目中有此项用地时,可按实际需要另用地数量。

临时用地,情况复杂,一般不列入用地指标内,项目建成后,如不能归还,可按协议另增项用地数量。

第1.0.4条铁路建设应配合运量的增长分阶段进行改、扩建,分阶段的原则是,既要止过早投资,把设备规模搞得过大,又要避免工程建成不久又要改扩建,造成损失和影响运营铁路的设计年度分为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对车站,尤其是编组站和区段站,较难确定站内各项主要建筑物和设备的配置和规模。

对预留远期发展的可变因素较多,特别是预留远期发展规划,规模,以尽量减少初期投资和用地。

可变因素更多,故按近期运量确定设备

第1.0.5条80对可供筑堤的土源及弃土场地,凡符合要求、运距合理的填料,尽量与地方协议,充分利用取弃土场集中取弃土。

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远运必须考虑工程费增大的限度。

有些平原地区找不到取土场地,或填料不合要求时,则按就近取土设计,但原则上不能占用耕地。

因线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更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二章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2.0.1条初步统计,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路网建设的总规模为17600km,其中新线7350km,复线4800km,电气化5450km。

地方铁路建设规模为4000km左右。

初估用地约为67714h6h

(一百万亩),数量很大,因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确定建设规模,依法设计,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千方百计节约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2.0.2条国家对当前乱占、滥用土地问题非常重视,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使全国耕地锐减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

编制铁路建设用地指标,既具体落实国家的用地政策,又防止和避免了浪费土地的现象。

铁路建设用地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如铁路等级、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车站数量和规模、到发线有效长等,均影响铁路用地。

故设计时,除应统筹规划,合理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外,尚应将用地数量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予以高度重视。

第2.0.3条铁路建设用地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故在线路方案比选中,应多作比较。

除考虑安全运营,满足运输要求外,还需在设计文件的有关章节中,从技术经济方面论证用地的合理性,使土地基本国策得以贯彻实施。

第2.0.4条以桥代路间题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路情来考虑。

一般6~8m的高填路堤,宜以桥代路。

日本有的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占线路总长的50%以上,但其耗资巨大。

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对靠近城市或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的高填路堤,枢纽进出站线路等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可优先考虑以桥代路。

第2.0.5条在铁路建设中,路基土石方工程所占的比重较大,所需劳力和机具较多。

为了节约投资和劳力,少占农田,对土石方合理调配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弃土移挖作填,在经济运距内,是一项减少用地的有效措施。

第2.0.6条推广和采用新型桥跨结构,如低高度梁,可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降低梁高1/2~1/3左右;

槽型梁,可比普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降低梁高2/3一3/4。

这样即可缩短桥头引线长度和降低填土高度,从而节约用地。

第2.0.7条国务院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铁路建设要结合实际积极认真执行。

对用地界外的取土场,复垦标准主要是:

边坡保持一定坡度,不致造成坍塌,取土面大致整平。

弃土场的复垦,主要是防止弃土的流失。

对给排水管网及其他地下工程用地,也尽量予以复垦,以增加土地利用率。

第2.0.8条~第2.0.10条车站,尤其是大站,其站址的选择,站型的选用,均与用地有重大关系。

据统计资料,编组站采用一级三场横列式布置,其占地按100%计,如采用纵列式布置,其占地可增至180%~200%,故选用合理的站型,正确的控制高程,则可取得减少用地的效果。

车站内工程管线的共架、共杆、共沟布置是节约用地的较好方式,但往往受到使用要求、技术性能、施工条件、检查维修等因素的制约,故采用这种布置时,应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安全等条件。

生产房屋综合化和采用多层建筑,也是节约用地的有效措施,除应考虑生产,运营的性质和条件外,还需注意安全,卫生和消防等要求。

生活区用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与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并与城市布局、格调相协调,尽可能采用多层建筑。

生活福利设施宜充分利用城市已建成的或联合建设,共同使用,更有效的搞好社会化协作,以免土地浪费。

第20.11条铁路绿化的目的是巩固路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温,吸收噪音,美化路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存环境。

但对新建铁路而言,短期内不易取得明显效果,故铁道部铁基(1986)474号文件指出:

“铁路绿化要在铁路用地范围内逐步进行… 

…运营后逐年完成”,这是一项经常性的长期任务。

第三章新建铁路工程用地指标

第3.0.1条新建铁路工程用地指标,即控制铁路用地的综合指标,基本包括《铁路基本建设工程文件编制规定》中初步设计铁路用地(不含编组站)的内容。

在统计资料中,各篇章所含各类单项工程是此有彼无,因线而异,很不一致。

但在汇总平均后,其所含的单项均较齐全,能代表一般情况而又接近实际。

再加以区间正线的横断面,各类车站的模型图对比验证,最后确定的用地指标可以满足宏观控制的要求和设计的需要。

第3.0.2条主要编制条件,系按铁道部基建总局《关于编制铁路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安排意见》,结合设计规范和本建设用地指标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一、建设类别新建单线、双线铁路;

二、铁路等级I、Ⅱ、Ⅲ级国家铁路和I、Ⅱ、Ⅲ 

级铁路专用线;

三、牵引种类电力、内燃、蒸汽;

从发展看,铁路牵引动力应以电力为主。

目前是以牵引性能好、运输能力大、热效率高的电力、内燃机车逐步取代蒸汽机车。

但限于国家的财力、物力,在较长的时期内,蒸汽机车还是一种重要的牵引动力。

要用好、修好、改造好蒸汽机车,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新建工级国家铁路,原则上不考虑蒸汽牵引,Ⅱ、Ⅲ级铁路不考虑电力牵引,但应视铁路所在地区的能源资源情况确定牵引种类。

四、车站分布

车站分布与客货运量所要求的通过能力、缓开站的条件、地方运输需要、城市或地区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

据1985年的统计资料,单线铁路站间距离平均约9.35km;

本次编制用地指标所搜集的823个车站的站间距离平均约9.38km。

双线铁路站间距离,据统计为:

平丘地区12~15km,山岳地区15~20km。

故确定单线按平原地区10km,丘陵地区9km,山区8km;

双线按平丘地区15km,山岳地区20km的距离分布车站。

集中货运作业,能充分利用设备,节约用地,提高摘挂列车的作业效率和区间通过能力,并便于实现货场装卸作业机械化,以降低运输成本。

目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亦按货运业务集中作业考虑。

货场设备间距与地方货流的吸引范围及支援地方工农业的发展有关。

据有关资料分析,一般货物在50km以内,公路运输经济方便。

故确定单线每4个区间设一个有货场的车站;

双线平丘地区按30km、山岳地区按50km设一个有货场的车站。

五、到发线有效长度各类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均按850m计算车站单项用地指标。

编制综合指标时,已按铁路等级调整为1级双线1050m,I级单线850m,11级单线650m,皿级单线550m。

六、轨道类型

轨道类型系按铁路等级,并据近期调查运量,最高行车速度等主要运营条件确定。

七、地形等级为使用地指标符合实际,区间正线的地形分为五级。

为使车站分布合理及简化计算,中间站分为I(平原),Ⅱ、Ⅲ(丘陵),Ⅳ、V(山区)三类;

区段站分为平原、丘陵两类;

编组站按平原一类,即一般情况下不在山区设置区段站和编组站。

综合指标按五级地形编制。

但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按建设项目的全线或全段的指标衡量用地,不是按地形等级分段编制设计文件。

第3.0.3条新建铁路工程用地指标,即控制铁路用地的综合指标。

其组合条件为:

一、国家铁路按铁路等级、牵引种类、地形等级分别计算。

由区间正线、区段站、中间站、石碴场、苗圃等单项指标组合而得。

机车交路应根据近、远期的牵引种类、机车类型、编组站分工、车流性质和数量及限制坡度,并结合路网规划、机务设备的布局、既有设备的利用和职工生活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据统计资料,机车交路,蒸汽牵引一般为100km一250km;

电力、内燃牵引一般为200km-500km。

为统一计算用地指标,经综合分析,确定蒸汽牵引时,区段计算长度采用200km;

电力、内燃牵引时,区段计算长度采用400km。

即以一个机车交路为编制每千米综合用地指标的计算长度。

用地指标的组合:

电力、内燃牵引,计算长度400km,内含区段站2个(大、小型各一个),有货场和无货场中间站按站间距离计算个数和站坪长度;

区间长度由计算长度减站坪总长求得,然后按Ⅰ一V级地形分别计算每千米综合用地指标。

蒸汽牵引,计算长度200km,用同上方法(单项指标数值不同)计算每千米综合用地指标。

二、铁路专用线,一般铁路专用线均较短,较长的六、七十千米,短的仅几千米,难以一个合适的计算长度来组合用地指标,所以铁路专用线的用地指标宜按具体的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线路长度,选用相应的区间正线、车站、苗圃等单项或单元指标,组合每千米铁路用地指标,这样既可控制用地,又较符合实际。

第30.4条新建铁路工程用地指标的计算,见附表3.0.4。

第3.0.5条使用本建设用地指标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与工程含量,选用相应的指标。

如与指标的编制条件、工程含量相同时,可直接使用相应的指标。

如不同时,应按不同部分具体核算后加减相应的单项指标。

如建设项目可利用地方石碴场,则减去石碴场用地数量。

如线路长度为200km左右,则减去一个区段站的用地数量。

如线路位于高地震区、软土地区时,应据采用的技术措施而增加相应的用地数量。

使用示例可参见附录。

第四章区间正线用地指标

第4.0.1条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致使区间正线用地含项甚多,主要是路基、排水设备、防护设施、取土坑、弃土堆及站后工程在区间的用地。

在统计资料中,各条铁路所含分项很不一致,含量也不相同,且各种分项的可变部分也很多,如:

同是!

级铁路,在同级地形中,其自然地面纵横坡度不同,填挖平衡各异,取土深浅有别,弃土位置多变,就近取土或远运填料及防护设施用地宽窄等,均变化很大,极难统一。

编制区间用地指标时,求大同,存小异,择其要者,以符合设计要求,又能概括一般情况的分项均予列人,以控制区间用地。

第4.0.2条区间直线路基面宽度,系采用《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及《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并与铁路等级匹配。

如采用的轨道类型与编制条件不同时,可按第六章有关规定调整。

第4.0,3条区间用地宽度,系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节约用地的最小宽度。

但特殊条件下的路基,如风沙、雪害、冻土地区等,因防护要求,冻土开挖限制等,用地宽度较大需增加较多用地。

所增用地,未列人区间正线用地指标内,如遇上述地区时,可另增用地数量。

另增数量见第六章所列。

第4.0.4条区间正线用地指标,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按铁路等级、轨道类型、地形等级等分别统计资料,经两次筛选,综合分析,多方协调,研究论证后确定。

共收集国家铁路95条,铁路专用线67条,计162条铁路近万千米的资料,经初步筛选,去除五、六十年代的和不完整的资料,取国家铁路59条,铁路专用线46条共105条、7890km的七、八十年代的已施工或施工设计的资料。

再次筛选,扣除站场长度和大于6h

/km(90亩/km)的偏大值及小于2h6h

/km(30亩/km)的偏小值及其所占长度,以此作为基础资料,其中国家Ⅰ级铁路占其总长的78.5%,Ⅱ级铁路占14.1%,Ⅲ级铁路占7.4%;

铁路专用线Ⅰ级铁路占其总长的70%,Ⅱ级铁路占28%,Ⅲ级铁路占2%。

各级铁路区间正线统计汇总资料如附表4.0.4一1。

电力、内燃、蒸汽牵引时,区间路基面宽度及用地设计原则基本相同,故三种牵引种类的用地指标均取一致。

以占78.5%的1级铁路的资料为基础,经计算、修改、协调、验证后,确定其用地指标,再按其余各级铁路的路基面宽度差值,推算用地数量。

这样可使各级铁路的用地随铁路等级高低而由大渐小,成为系列,避免了如统计资料中111级铁路的用地大于工级铁路用地的不合理现象。

一、国家铁路

1.1级单线将l级铁路的统计资料平均后,得各级地形每千米用地数量,如附表4.0.4一1,其均值又二3.4120h6h

 

/km。

l级铁路统计资料共88条线段,其中大于统计均值X的有34条线段,占38.6%,X仅能覆盖61.4%,不宜采用。

将大于又的34条线段的累计均值与又平均作为采用的区间正线用地指标,如附表4.0.4一20

验证:

(l)以区间横断面对比:

I级单线I级地形的计算用地为4.1900h6h

/km,如附图4.0.4一1与采用指标4.2067h6h

/km仅差0.0167h6h

(0.25亩)/km,基本一致。

图中路堤高度2.5m系充石、候西等26条铁路资料的统计均值;

取土坑深1.5m系按一般地下水位,实际设计和铁路局的意见确定,如地下水位较低,可深取土时,用地还可减少。

(2)以均方差法计算:

以计算采用指标的88条线段为子样,计算均方差。

查正态分布表中Ф(入)0.2912,即超出采用均值的概率为29.1%,其覆盖面为70.9%,如附图4.0.4一2。

以均方差法计算的数量与采用均值相比,3.8925一3.8894=0.0031h6h

(0.05亩),基本相同。

(3)以经验估工法计算:

以工级铁路I级地形的统计资料(按每千米用地)分成1.9733h6h

(29.6亩)~3.0000h6h

(45亩),>

3.0000 

h6h

(45亩)~3.6667h6h

(55亩),>

3.6667hm?

(55亩)~5.0400h6h

(75.6亩)三组,经加权平均后取得最乐观值A=2.6667h6h

(40亩),最悲观值B=5.0000(75亩),最可能值m=4.0000(60亩).

计算一定的入值时的相应指标

按一般情况,入均取0.6一0.7(P(入)为0.73、0.76),现据计算的入=0.55来计算用地数量

与采用值4.2067相比,减少0.0483h6h

(0.72亩)。

经验证后,采用附表4.0.4一2的用地数量,其覆盖面为70.9%,较为合适。

2.Ⅰ级双线

新建双线铁路资料很少,仅候西、大秦、候月、京秦、商阜等线,统计资料为:

双线用地为单线的1.253倍。

I级双线区间用地的计算值为5.2800h6h

(79.2亩)/km,如附图4.0.4一3。

单线的计算值为4.1900h6h

/km,差值5.2800一4.1900=l.0900(16.35亩)。

1.0900/4.1900=0.260,与统计均值0.253基本一致。

双线用地为单线用地的1.26倍。

据以计算双线区间用地指标,如I级地形用地指标为4.2067x1.26=5.3004h6h

/km,计算值为5.2800h6h

/km;

5.3004一5.2800=0.0204h6h

(0.31亩)/km。

因双线资料较少,难以概括全面,应稍留余地,故按单线用地另增26%计算其指标。

3.Ⅱ级单线Ⅱ级单线的轨道类型采用次重型,计算用地为4.1400h6h

/km,较Ⅰ级铁路计算值4.l900h6h

少0.0500h6h

/km,据以计算Ⅱ单线的用地指标。

Ⅰ级地形用地指标为4.1567hm?

/km,仅较计算值4.1400h6h

增加0.0l67h6h

(0.25亩)/km。

4.Ⅲ级单线

Ⅲ级单线的轨道类型采用轻型,计算用地为3.8400h6h

/km,较Ⅱ级铁路计算值4.1400少0.3000h6h

/km,据以计算Ⅲ级单线的用地指标。

Ⅰ级地形的用地指标为3.8567h6h

/km,仅较计算值3.8400h6h

增加0.0167h6h

(0.25亩)/km。

Ⅲ级铁路的统计均值为3.7406 

/km,采用值的均值为3.4574 

/km,统计均值大0.2832 

(4.2亩)/km。

因m级铁路的资料很少,仅占7.4%,故统计资料仅可参考,而以占78.5%的Ⅰ级铁路为基础,推算Ⅱ、Ⅲ级铁路的用地数量,使其符合所采用的轨道类型而成为系列。

总的衡量,I,Ⅱ,Ⅲ级国家铁路单线用地指标的平均值为(3.5594+3.7574+3.4574)13=3.7014h6h

/km,而统计值的平均值为(3.4120+3.5410+3.7406)/3=3.5645h6h

/km,采用的用地指标比统计值平均增加0.1369h6h

(2.05亩)/km,为3.8%,这是因用地指标所含单项较全所致,故采用的指标是比较合适的。

二、铁路专用线

1.I级单线I级单线的计算用地为4.0000h6h

/km,较m级国家铁路的计算用地3.8400 

/km大0.1600 

/km,据此计算I级单线的用地指标,其均值为3.6174 

/km,统计均值为3.7656hm?

/km,采用指标少0.1482 

(2.2亩)/km。

为使其系列化而采用推算的指标。

2.I级双线《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中,新增加了双线路基的规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此仍以国家铁路的计算用地方法,按单线用地的1.26倍,计算双线的用地指标,供设计新建铁路专用线双线铁路时使用。

3.Ⅱ级单线

Ⅱ级单线与Ⅱ级国家铁路路基面宽度相同,故用地指标也取一致。

4.Ⅲ级单线

Ⅲ级单线的计算用地为3.7900h6h

/km,较Ⅱ级铁路计算用地3.8400h6h

/km少0.0500h6h

/km,据此计算Ⅲ级铁路的用地指标。

总的衡量,I,Ⅱ,Ⅲ级铁路专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