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491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 湛师期末考.docx

教育学原理湛师期末考

第一章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版

主要贡献:

①提出泛智教育;

②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③确立完整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④首创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⑤论证三大教学原则;

⑥肯定教师职业。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P26(简)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探究基础的扩展

2)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4)教育学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P31(简)为什么学习教育学

1)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价值

2)对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的价值

3)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4)对家长具有一定的价值

P31辨:

教育理论能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P31辨:

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决策的正确与否

P32辨:

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P33辨:

教育理论对于家长的价值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教育包括:

自然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P122教育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包括1)教育内容;2)教育方法;

3)教育手段;4)教育环境

P36教育起源论

(1)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首倡,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在。

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

昆虫界也有教师和学生。

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

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的动物。

按照他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把教育活动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代表人物: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学者孟禄(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

他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在他所著的《教育史》(1925)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孟禄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的行为。

(4)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

P36辨:

“老猫抓小猫”→生物起源论,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的动物。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发展

1)农业社会教育:

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工业社会教育:

①现代学校出现发展;②教育生产性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和自觉性高,改革作用性大。

3)信息社会教育:

①学校发生系列变革;②教育功能将到全面理解;③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明显;④教育终身化与全民化指导改革的理念。

学校在奴隶社会产生,教师在奴隶社会出现。

(简)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2)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加快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1)终身教育理念

2)以人为本的理念

3)发展性教育理念

4)尊重教育理念

5)自我教育理念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从宏观层面上:

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地理环境等社会结构中的其它组成部分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功能就是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展现出来的,表现为教育对社会结构的各组成部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用。

从微观层面上:

教育活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体,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了教育功能,表现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可分为:

个体功能,社会功能

(1)个体功能:

是由教育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

(2)社会功能:

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1)正向功能:

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影响和作用;

(2)负向功能:

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从作用的形式看可分为:

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1)显性功能:

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2)隐性功能:

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原因?

答:

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是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具体表现为:

1.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3.标准化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4.教育内容的偏颇性等等

教育对经济,政治的负向功能,问题出在哪里?

(一) 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

(二) 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中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

 ------这是人为的结果,是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所造成的正向功能的受阻和障碍。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第三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2)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与阶段

(3)影响着人的个性特点的发展(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的概念:

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影响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但也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没有既定的目标。

(2)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自发的、盲目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3)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三.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的概念: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类特有的意

识特征。

(1)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具有选择与改造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的性质、方向和水平离不开教育的培养和训练。

四.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

是指主体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换的活动,它反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分为游戏,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源泉

(2)实践活动是儿童的遗传素质和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

(3)实践活动是社会环境发生作用的桥梁;

(4)实践活动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动力。

五.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3、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做到因材施教。

4、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第四章

(名)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

即它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待,是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了何种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换言之,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的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判选)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论

主要观点:

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

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

基本特点:

(1)倡导人性本位,强调教育的价值;

(2)尊重人的自然本性;(3)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二)社会本位论

主要观点:

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完全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代表人物:

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基本特点:

(1)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

(2)重视培养公民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

①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P387)(选择)

(1)小学教育制度;

(2)初中教育制度;(3)高中教育制度;(4)大学教育制度①学术制度---学术自由;②教学制度---学校自治;③管理制度---管理自主;④人事制度---岗位管理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①双轨学制;②单轨学制:

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用;③分支型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P392)

(1)学制形态的发展方向;

(2)各个教育阶段学制的重大变化:

①幼儿教育阶段;②小学教育阶段;③初中教育阶段;④高中教育阶段;⑤高等教育阶段;

(3)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简答)

(1)重视幼小衔接;

(4)注重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等教育;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早入学年龄;

(3)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不断融合;

(5)逐步构建立体开发的终身教育体系。

应试教育有什么表现?

素质教育如何应付?

(参考;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