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4186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docx

辽宁电大坚持工厂化办学创新高职办学

坚持工厂化办学 创新高职办学模式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辽宁装备制造学院院长姜军

在中国·沈阳第三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2010年12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辽宁装备制造学院全体师生,对参加这次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对教育部和辽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省直各厅局、合作企业、省内外高校和社会各界多年来给予我校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其发展主要取决核心科技的突破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前者依赖高科技人才,后者则要依靠大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

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科研生产基地,辽宁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装备制造业体系,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

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特点,提出要大力发展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特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从以“硬件(生产)”为中心向以“软件(服务)”为中心、具有综合工程能力(产品+服务)转变,实现“辽宁装备中国,辽宁装备世界”的战略目标。

振兴装备制造业,人才是关键,2006年,省政府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谋划,英明决策,以超强的魄力整合原辽宁电大高职院等社会资源,快速高效地兴办了辽宁装备制造学院,以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围绕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领域及其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从此,一座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校园在沈北的荒山上拔地而起,一个培养现代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势而生。

目前学院占地588亩,建筑15万平方米,开设4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近7000人,教职工656人;建有2个实训厂房、1个装备制造业博览中心、1个数字化图书馆,设备总价值6000多万元。

学院成立以来,根据省政府确立的办学定位、市场发展需要和高职教育特点,提出了“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办学理念,即借鉴企业的模式经营和管理学校,把学校办成一个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人才加工厂。

也就是像企业组织生产那样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按照人才培养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像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那样建立学校组织体系,按照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对学校运营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像工厂建设企业文化那样建设校园文化,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能够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代新人。

主要做法是:

(一)根据市场和岗位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学院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需要,依托行业企业共同建设、改造和提升特色骨干专业,在原有数控技术、自动化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柔性加工、数字化制造、无损检测技术等15个制造业高端技术专业(方向),停招了速录、旅游等9个与办学定位不相适配的专业,将文经类专业改造成为面向装备制造业管理及服务类的专业,从而形成了以制造类专业为主、涵盖服务类专业,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相对应、同辽沈地区其他机械类高校错位发展的专业布局。

同时,不断深化以突出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一起开发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

大幅删减基础课中与专业技能衔接不密切的理论内容,将行业培训标准移植到专业课教学中,课程体系更加职业化。

开展校本教材建设,聘请企业一线专家进行教材论证,建设具有工厂化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的适用性和质量。

(二)根据行业企业标准,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扬弃,既重视理论和书本知识讲授,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坚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企业品行能力要求组织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职业本领。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企业培训计划融入学院教学计划,实行“双证制”,让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探索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改革考试方式,以技能、职业素质和作品为考核重点,把考试作为学习的一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开展校企实质合作。

为了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实质化合作工作,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框架下,广开合作渠道,创新合作形式,形成了“开门办学,多元合作,共建共管,共同发展”的格局。

利用计划内招生的优势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了8个二级学院:

与沈阳黎明机械公司联办航空工装学院,与上海中锐集团联办汽车学院,与深圳中兴通讯联办通讯学院,与辽宁进化公司联办动漫游学院和国际交流培训学院,与北京安博公司联办服务外包学院,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联办嵌入式软件学院,与雄狮视觉艺术设计公司联办艺术学院(系)。

二级学院由校企双方共同投入人力、资金和设备,共同拟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进行专业、课程和资源建设,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进行管理。

校方负责配备厂房场地、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负责组织公共课、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负责开展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和教学督导,并为企业方开展支持服务。

企业方负责投入专业建设资金,提供部分专业教师等资源,负责组织专业课、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学,并全程参与招生、学生管理和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

为了让合作企业有经济回报,学校积极协助其办理培训收费资质,允许其依规在合作专业的学生中收取培训费,并要求其对这部分学生实行高服务、保就业政策。

二级学院的创立,是辽宁装备制造学院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个成功探索,不失为当前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可借鉴的模式之一。

利用校内优质的生产型实训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2厂2院:

与沈阳中航黎明民品集团合作成立航空工装公司,学院以现有的厂房设备作价入股,企业以资金和无形资产入股,形成股份合作机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双方各自以出资额对企业风险承担有限责任;与沈阳汇鑫华机电科技公司合作成立模具实训工厂,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组成非法人合作体,在开展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延伸,企业依法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并将获得的收益按协议比例通过教育基金会以赞助的形式赠予学校;与辽宁工创科技公司联合建立科技教育研究院,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教师科技能力培训;与兵总长春设备研究所联合建立柔性制造工艺研究所,在完成柔性加工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制造工艺高端研究,为学院发展占领制高点。

通过建立这种“校中厂”、“校中院”,使学校的实训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将学校的办学成本、实训成本转化成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达到了既能让学生实践、教师科研、又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双重目的。

利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平台和合作机制,创新“2+1”教学模式,开展成建制顶岗实习:

学生前2年在学校完成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3年成建制地到企业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

学院把顶岗实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纳入质量监控体系,派人进企业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聘任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辅导学生操作实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

学院与沈阳变压器、沈阳鼓风机、中航黎明等近百家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开发顶岗实习的岗位数量已远远超出了实习学生总数,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带薪顶岗实习率都达到了100%,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工种、多岗位的轮换。

成建制顶岗实习不仅是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创新,也解决了分散实习无法监控、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与此同时,学院还与沈阳机床、中有冶机、沈阳特变电等几十家企业实行“订单培养”,以企业名冠班名,设立机床班、冶修班、特变电班等,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就到这些企业工作,实现了“入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零过渡。

(四)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为了适应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借鉴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式,进一步理顺学校组织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主要领导负总责、不参与分工,其他领导分管业务、协管部门”的原则,合理调整领导分工,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变“条块分割”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打破了“划地为牢”的固有体制;将业务管理和经费审批结合起来交由分管校领导负责,实现了“事权与财权相统一、职务与责任相挂钩”,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立和完善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实施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和成本控制,有效实施增收节支,近三年学校总收入持续增长,已由2007年的不足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3亿元,通过合作办学协议引进校外资金近1.1亿元,引进世行贷款约700万美元,同时累计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从而逐步打通了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

强化目标绩效管理和督导督办体系,形成了工作布置、组织实施、检查落实、评价考核的闭环机制,保证了重点工作的完成和部门、岗位职责的履行。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行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新聘任的80多名教师基本都具有行业企业工作背景,又从企业聘请了100多名专业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同时建立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导向机制,开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不惟论文、著作论英雄,重点考察教学和科研能力,引导教职员工积极开展校本建设。

注重加强科研方向管理,鼓励教师紧密围绕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开展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特色教学资源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科研,改变科研与教学脱钩、论文和专著至上的不良倾向。

(五)根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建设新型校园文化。

注重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深入开展“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教育活动,全面增强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和责任心。

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并重,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党团组织、专兼职教师、班导师和辅导员紧密结合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问题,做到了不分校内校外,学生到哪里,教师就到哪里,辅导员就到哪里。

秉承“崇学尚用,德技双修”的校训,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和职业操守培养,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大生产的纪律要求,成为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重诚信、能协作、肯吃苦、善创新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设计符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通过举办实践技能大赛、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校园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和各种社团的主题活动等,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通过工厂化办学和校企合作,辽宁装备制造学院的办学特色已经凸显,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认可,建院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贫困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和全省大学生运动会、艺术节等均获得佳绩。

学院于2008年底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校,2009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知名媒体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知名网站多次对我校的办学模式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专题报道。

2009年6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同志在一篇新华社报道我校办学实践和成果的内参上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总结我校的经验并宣传推广到全国。

虽然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与兄弟院校相比也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将借举办本次论坛的机会,认真学习兄弟院校和企业的先进经验,努力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动学院的长远、健康发展。

经常有人问起我,究竟是什么动力在源源不断地推动我们创新实施工厂化办学和校企合作?

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由于长期在政府工作,特别是分管工业和教育的工作经历,使我对当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有着深刻的了解,深知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只有与市场相适应,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是到高校工作以后,尽管时间不长,但还是感到大学需要经营,需要按市场法则去经营,我们推行的“工厂化办学”,不是要把大学建成一个工厂,而是要用工厂的模式经营大学,校企合作恰恰是实现这种理念的策应源和助推器。

三是由于尝到了工厂化办学特别是校企合作的甜头,使我们解决了学校诸如资金短缺、人才培养盲目和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这条创新之路的信心。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历史已过百年,创造了诸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学交替”、日本的“产学结合”等成功经验。

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也非常迅猛,不断取得重大进步。

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加上体制观念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更多地被当作一种办学层次而没有被纯粹地当成一种教育类型,还不能开展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这在重学历的社会背景和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势必导致高职院校无法与普通高校公平地分享优质学苗。

二是我国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之间未能建立起升学直通车,许多中职毕业生由于惧怕高考或者参加了高考也由于成绩原因而失去了升学机会,孰不知现今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正在为录取和报到不足而十分苦恼。

三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不够突出,人才培养方向趋同,没有体现出鲜明的差别性,很难实现真正的特色发展;校企融合程度不实、不深,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及发展能力不强;一些专业设置趋同,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造成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四是我国高等教育还缺乏一个能够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分互认和转学机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能少部分地通过“专升本”渠道进入普通本科院校深造,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即使因缺乏实践技能无法充分就业,也不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像许多工科类高职院校一样,辽宁装备制造学院也存在办学资金短缺、实训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目前正处于还贷高峰期,还本付息压力很大。

如果不走工厂化办学、校企合作之路,建校初期建起来的厂房和博览中心大楼就只能是一个空壳,学校的正常运转也难以为继;如果不推行校企深度融合,就无法培养与市场和企业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就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因此,我们只有也必须高举工厂化办学、实质化合作的旗帜,把所有联办企业都变成我们的校园,才能实现惠及各方的包容性增长。

在工厂化办学、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还结识了很多有思想、有魄力、有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企业家,他们都从国家和企业长远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愿意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因此,我们积极同这些企业家进行沟通,请他们到校对教职工进行培训和讲座。

企业家们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校企合作的平台、机遇和资金,还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办学的思想、信心与智慧,使我们更加清楚了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怎么样去培养这样的人,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工厂化办学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这就给我们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国职业教育的大繁荣、大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工厂化办学理念,促进校企实质化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努力实现学院发展的新跨越。

积极探索更加广泛的交流合作形式,除了与企业合作,还要大力开展与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完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多元合作的新途径。

加速实施世行贷款项目,建设高端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综合素质训练场馆和国际交流中心,与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接轨,共享世行贷款合作高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办学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进与兵总长春设备研究所等院所的合作,联合建设国内最先进的柔性制造实训单元,实现“围绕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领域及其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全面推进与中国电信辽宁公司的合作,共同建设辽宁省数字化学习港,探索建立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构建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服务。

加快与自考体制的融合,充分利用自学考试资源举办应用本科、高技能专科等项目,探索实施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搭建和完善中高职教育立交桥。

我们相信,通过5-10年的艰苦奋斗,辽宁装备制造学院将会成为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急先锋,也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业高职院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携手并肩、同心奋进,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新跨越,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本次校企合作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