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392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1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版含答案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展示]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课前八分钟记忆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65页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65页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源远流长

汉字

史书典籍

作用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温馨提示] 

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016·高考天津卷)

纠错: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纠错:

各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存在差异但非冲突;中华文化不是各地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地文化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3.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016·高考天津卷)

纠错: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高考总复习·政治必修3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早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诸般书体的变化。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从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汉字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

(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总结提升] 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角度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

侧重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关注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易懂问题 名师点拨)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区别

概念

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

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一定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

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

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兼容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联系

①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排除C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2.面对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书法,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

让更多的孩子们用毛笔书写美丽的汉字。

这是因为(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解析: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B错误;传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C项说法本身错误;我们之所以重视汉字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正确。

答案:

D

题组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①观点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观点正确;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时代的文化,③观点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相互借鉴,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融合统一”,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4.“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也没有涉及民族精神,C、D与材料无关。

答案:

B

[方法技巧] 区分判断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方法

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题组三 重视汉字书写 传承中华文化

2016年9月28日,巨鹿县教文广新体局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普及语言文字知识,他们分别在县教文广新体局四楼会议室举行了教师“语言文字知识竞赛”和学生“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活动。

5.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

因长期使用数码产品,许多人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

面对这一文化现象,我们要(  )

①开展汉字保卫战,因为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重视文字书写,因为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③加强汉字保护,因为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

④注重汉字传承,因为它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①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不符合题意,重视文字书写不等于重视汉字书写,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6.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象形的灵动、狂草的飘逸、小楷的娟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光大的载体。

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②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汉字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③正确;④错误,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答案:

B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内涵

意义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纠错: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2.“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

提示:

“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