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3367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docx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

浅析《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

引言

我国多年来的扶贫实践和长期的农村调查表明,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要想根治贫困,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进而消除贫困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所要遵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这对于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这一决定的提出为背景,研究其在消除农村文化贫困方面的作用。

在此之前,众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对策,但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尚属首次。

因此,本篇论文期望能够扩充农村文化贫困相关理论,并对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文献综述

(一)农村文化贫困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将贫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专门研究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他在其所著的《五个家庭:

墨西哥文化贫困案例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贫困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哈瑞顿(1962)在其著作《另类美国》写道:

在美国,穷人是一种文化,一种制度和一种生活方式,贫困文化具有永久性格。

甘斯(Gans,1968)一反他自己以往的结构功能主义立场,从文化的角度论及了有关穷人在富裕社会中的文化适应问题。

威尔森(Wilson,1987)认为正是城市发展的错位,不仅在地理上隔离了贫困的黑人,限制了他们的机会,也因此在心理、文化上孤立了贫困者。

此外,学者MichaelJ.Austin(2007),SumitSarka(2008)等还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农村文化贫困的相关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于农村文化贫困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1987年辛秋水开始他的“文化扶贫”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人们对于农村文化贫困问题才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后众多学者开始了对于农村文化贫困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文化贫困内涵的研究

郭晓君(2001)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农村文化贫困的内涵。

吕世忠(2008)认为所谓“文化贫困”,主要是指知识层面的贫困,即通常所指的知识缺乏、知识不足或文化素质不济等。

郭晓君(2008)对农村文化贫困作了新的概括,他认为农村文化贫困既包括内涵文化贫困,又包括外延文化贫困。

温洪亮(2009)定义文化贫困为:

在贫困的范畴内,与经济贫困相对的造成经济贫困的主体性因素的缺失。

(2)农村文化贫困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贾俊民(1999)阐明了贫困文化赖以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克服贫困文化、重铸农民价值观念的对策。

次仁多吉(2003)研究了西藏贫困文化的特征、治理和改造。

李南(2006)研究了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问题,并提出制定全面的反文化贫困战略、成立专门机构,以配合整个扶贫战

略的推进。

彭振芳(2007)后来也研究了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问题。

汪燕敏,陈年红(2008)撰文对皖北地区贫困文化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王亚飞,董景荣(2008)分析了文化贫困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形成机制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文化贫困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二)对于《决定》的研究现状

《决定》是于2011年10月18日审议通过的,对于它的研究还不算太多,也不是很深入。

目前,对于《决定》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决定》的解读,一类是基于《决定》研究农村文化建设。

1、对于《决定》的解读

白瀛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保证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对《决定》进行了解读。

新华社于2012年2月13日就如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出了用好平台、拓宽渠道、完善措施等渠道。

新华网于2012年2月11日就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进行了解读。

新华社2012年01月29日就要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展开论述。

新华社2012年01月21日就怎样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提出要做好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用好和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等四方面工作。

2、基于《决定》研究农村文化建设

张志富指出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缺失,提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并给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春菊阐述了加强从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要加强农村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和充分发掘农村文化资源等解决路径。

(三)对相关文献的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农村文化贫困和《决定》的文献的回顾,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简要评价如下:

1、联系实际,紧贴时代要求

学者们对农村文化贫困的研究,是出于我国农村贫困以及文化贫困的现实,是出于改变农村贫困境遇的现实要求,是对我国走文化扶贫之路的智力支持。

他们的研究一直追随者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紧贴时代要求。

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学者们能够联系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把握政府的相关政策,提出了许多解决农村文化贫困问题的对策。

2、研究的领域较集中,缺乏广度

通过对当前文献的分析研究可发现,学者们对于农村文化贫困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贫困的内涵、现状和对策,对于《决定》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亮点解读,在内容方面没有致力于去开拓其他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在相同主题的研究中,也很少有创新的观点,大部分只停留在表层现象中。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大胆创新,扩大研究的广度。

二、当前农村文化贫困的具体表现

十六大以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村文化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城市的现代文化水平相比,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村文化贫困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投入明显不足。

首先,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较少。

从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城乡构成看,2007年对农村文化共投入56.13亿元,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为28.2%,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8%,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6个百分点。

其次,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渠道狭窄,县、镇(乡)两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仅能够维持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

二是基础设施缺失、落后。

截至2004年7月,全国农村38240个乡镇中有23687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并且大多数农村没有文化设施及活动场所,文化娱乐活动极其贫乏,大多数农民只能以看电视、打麻将来消磨业余闲暇时间。

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无财政支撑。

公共文化机构需要专项资金来保障正常运营,或者引入市场机制来维持自身运转。

但在现行体制下,市场化不足,公共财政又难以保证。

2004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4%。

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县级剧团有名无实。

(二)农村文化缺失现象严重

一方面,由于贫困等原因,农村大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还有很多人是文盲。

他们文化、科技、法律和道德知识贫乏,对先进和腐朽事物缺乏辨别力,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而不健康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主流态势。

比如说,婚育观念落后,导致超生现象严重;保守的生产观念,导致他们安于现状、求稳求全、不思变化;消极的依赖心理,使农民缺乏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先进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因而农村文化缺失,特别是大部分农民价值取向失范,道德观念混乱,对道德观念存在实用主义态度,于已有利的则为我所用,于己无用的则束之高阁,他们是明哲保身,趋利避害的一族。

在价值取向上,有少数农民重拾“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观念。

(三)文化生活贫乏

第一,农村文化活动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一直处于或有或无,或停或始的状态,成为农闲之余的一点附庸。

农村文化活动设备设施在有些农村只是摆设,利用率较低。

第二,文化工作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短缺、文化宣传工作环节薄弱等问题凸显,文娱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从政府职能来说,文化建设职能需进一步明确,政府应开展更多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人才开发以及农村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尚待完善,农民的文化创造积极性也有待发掘。

第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山区农村,很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妇女、儿童、老人,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了主体,许多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

加上有些乡镇干部对农村文化工作缺乏责任心,导致一些农村的文化活动放任自流,无法集中开展。

(四)文化建设城乡差别较大

城乡差别,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单从文化建设方面来看,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城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在投入方面,分布于城乡之间的投入极不平衡,城乡投入之比基本在8:

3。

城市文化投入是乡村文化投入的2倍多。

在文化消费方面,农民比城市居民消费要少的多。

在一些地区,农民除了看电视基本没有其他文娱生活,村里没有像样的文化组织,更不用说举行文化娱乐活动,农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产基地。

而城市居民能够参与到社区的文化组织,能够接触到政府财政支持的或私人建设的图书馆、电影院等,能够享受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农村文化贫困形成的原因

(一)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政府对于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回顾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大多是强调消除物质文化贫困,而不重视文化建设,因而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种做法是单纯地向贫困地区送钱送物,第二种做法是向贫困地区大量注入开发资金,上项目,办企业。

第一种做法完全忽视农村文化建设,不清楚农村文化贫困才是贫困的真正根源;第二种做法没有意识到消除农村文化贫困需从贫困主体——“人”入手,走文华扶贫之路。

而这两种做法的共同点是政府对于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其次,农民自身缺乏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落后观念的羁绊,农民还没有达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农村还没有形成共同积极学习、积极交流的文化氛围。

农民文化观念的淡漠又导致了大的文化环境的缺失,文化环境的缺失又反过来影响着农民的文化观念和学习观念。

大多数农民还是认为经济问题才是是首要问题,文化建设只有在经济问题解决后才有的,经济问题不解决根本谈不到文化建设,甚至有些人从来都没有想到要进行文化建设。

再次,由于政府对于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家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会比较少,比对城市的投入也会少,也不会为农村文化建设配备专业的领导小组和挖掘人才资源,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市场发展监管也相对疲软,这些都会导致农村文化贫困的形成。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虽然现在我国处于政治转制、经济转轨、文化转向的社会转型期,但长期的城乡二元化发展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差异积淀制约了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城乡的不均衡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旧有的状态。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在同一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城乡长期分设、分治、分征,致使二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别特征。

它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农村和城市享有完全不对等的社会资源,使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它是造成农村文化贫困的根本性因素。

一方面,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使政府行为存在较重的“城市偏好”,在文化建设投入方面,分布于城乡之间的投入极不平衡,城乡投入之比基本在8:

3。

城市文化投入是乡村文化投入的2倍多,这使得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二元社会结构阻碍了农民现代观念意识的成长。

如长期存在的户籍制度约束了农民个人的发展,大多数农民只得终身从事无法选择的农业劳动,而无法成为城市居民,接受现代文明和先进思想。

(三)历史因素的制约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是农村文化贫困问题产生的温床。

一方面,在小农经济状态下,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人感到不可抗拒而又无可奈何,于是只有求助于超自然力量的庇护和超现实的幻想来支撑。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广大农民施以愚民政策,这就使我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不曾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尽管上百年的反封建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这些封建残余一旦有机会还会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直至今日,我国农民仍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人格精神,农民的思想观念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落后的文化替代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是我国农村文化贫困的典型特征。

四、《决定》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作用

(一)农村文化建设赢得快速发展契机

第一,《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化的重要性关系到文化建设重要性。

然而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并没有从物质生产力发展转向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农村更是如此。

农村文化贫困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人们致力于发展经济以脱贫致富,对文化贫困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实认识不清,以致农村沉陷于相对贫困沼泽。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消除文化贫困势在必行。

《决定》对于文化重要性的阐述,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农村审视自身文化发展不足,进行文化扶贫的契机,也是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契机。

第二,《决定》指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确定了全国范围内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以这一目标为基准,完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而相比于城市,其文化建设有更多欠缺和不足。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城乡文化建设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农村应是国家政策扶持和发展的重点,而这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更是一个重要契机。

第三,《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这是国家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政策的利好带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机。

从输出角度说,农村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文化产业化进程必然涉及到农村文化的开发利用,而这个过程必然带动农村文化快速发展。

从输入角度说,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农村人口的文化需求。

农村文化贫困将会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缓解甚至完全消除。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决定》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决定,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改善农村文化缺失现象,消除农村文化贫困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去除小农意识,树立农村主流文化价值观。

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浓厚,价值观层次较低,不健康文化占据主流态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村民掌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立足科学,重视科学,掌握科学方法,破除封建迷信,树立农村先进主流文化价值观,并依靠自身力量创造美好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改变农民道德观念。

《决定》在道德建设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对自私冷漠、一切向钱看的不健康观念和行为进行了批判,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加强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这些举措,弘扬了主流道德观念,直接作用于农民主体,对于提高农民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三)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农民提供更多文化精神食粮

《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要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

农村文化贫困内在地体现在农民思想意识落后上,而外在地表现在文化内容狭隘和形式单一上。

在内容上,短暂的受教育过程,传统小农文化传承,以及对于先进文化,比如说舞蹈、曲艺等不能充分接触吸收,使得农民理解的文化比较狭隘。

在形式上,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等很大一部分形式在农村很少涉及、特别是网络形式,在农村更是存在着利用率极低的特点。

《决定》有关文化建设举措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创造出更多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对农村的渗透,不仅是农村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朝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发展,而且是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重要手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作为文化形式的一种,正对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农村注重网络文化的利用,对于开阔农民眼界,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决定》指出,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农村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村文化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农村又是文化建设最薄弱的地方,城乡差距尤为明显,农村人口基本文化权益长期得不到满足,致使农村文化贫困,进而陷入相对贫困沼泽。

《决定》对于农村基本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基本文化公共服务的完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广播电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会起到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作用。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也对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推动媒体办好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主要党报党刊在农村基层发行和赠阅的工作,会使农民的文化权益得到充分的尊重。

(五)为农村文化建设配备专业领导和专门人才

《决定》指出,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文化工作,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

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表明了党和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决心,这一行动也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后者对于文化建设更为重要。

根据《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把文化建设视为政府的一项职能来开展,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这些举措把文化建设从组织建设到任务规划都落到了实处,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人才是农村文化贫困的结果,也是农村文化贫困的原因。

正是如此,要在文化建设有了专门领导基础上,对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进行建设,为促进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进行必要的人才配备工作。

这些人才或是有丰富经验,或是有专门才艺,或是一身朝气,对于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消除农村文化贫困起到催化剂作用。

另外,人才是关键,吸收文化人才到乡镇村任职,是解决当前农村文化贫困问题的必要途径,也是为未来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基础,对于彻底消除农村文化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六)农民文化创造积极性得到重视,农民依靠自身消除文化贫困

《决定》指出,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

广大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能量,但大部分都处于未开发状态。

一方面,农村人口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还很薄弱,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这是多年来封建思想所遗留的弊病。

《决定》的提出,促使人们的意识觉醒,不仅指导政府要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且直接指导人们要改变自身意识,积极投身到文化活动与文化创造当中去,依靠自身意识改变来丰富农村文化,消除农村文化贫困。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民参加文娱活动的欲望愈加热烈。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农村地区文化活动还没有得到重视,人们文化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热情大部分处于被压抑状态。

《决定》正是为这些人搭建了舞台,使其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满足,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树立农民良好生活风貌,消除农村文化贫困。

此外,农村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民间的剪纸、泥人、戏曲等。

这些资源有些还尚未发掘,很好的例子就是农村很多人会唱戏,但他们没有表现的欲望和舞台。

根据《决定》指示,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使农民的文化热情得到释放,也有助于消除农村文化贫困。

(七)保证农村公共财政文化投入

《决定》指出,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城乡差别的存在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漠视,都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财政不足,这又使农村文化基础实施不足或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农村文化组织无经费支持。

这一连串的影响,是农村文化贫困的重要原因。

《决定》的提出,不仅解决了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使文化建设处于更重要的位置,而且《决定》提出的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相关政策,能够使农村文化建设的局面大幅度的改变。

农村文化建设有了经费支持,能够兴建自己的图书馆、文化馆,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对于特殊地区的重点财政支持政策,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极大地促进全国农村整体文化活动水平,改善文化贫困现状。

五、基于《决定》对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的对策探讨

依据《决定》,农村文化贫困的消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国家要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农村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对于农村文化建设应该重视起来。

其次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要以政策规定来保证其必要的发展,要以具体规划来稳抓落实。

如果缺少国家规划,把农村文化建设挂在嘴上,农村文化贫困的消除只是空话。

第二,保证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到位。

一是政府要作好农村文化建设预算,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二要制定向农村基层倾斜的财政政策,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充裕。

三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各界采取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运作方式,像修高速公路一样,繁荣文化市场。

第三,大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文化建设上也是如此。

文化基础设施的缺失,严重限制着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