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334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2页。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都

2.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B.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3.表1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表1

据表可知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4.《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

“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5.外藩首领或使臣携贡品来朝参见皇帝,唐朝必回赠丰厚物产。

回馈时必须先估定所得贡物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回馈多少,这些回赠物品多系手工业精品,有不少出自官府手工业部门。

这些回馈的手工业品

A.都来自官营手工业B.旨在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

C.与市场联系紧密D.其政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

6.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

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

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

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7.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

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

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8.右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

,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

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

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

9.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

这一现象

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

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0.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

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城市规模的扩大D.长途运输的便利

11.明嘉靖年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按亩征银;清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征地丁银。

这些改革

A.加速了新经济因素萌芽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

C.加剧明清后期政局混乱D.减轻了民众赋役负担

12.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

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A.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C.“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D.“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13.淸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而到了雍正时期“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以下关于这两种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A.淸政府允许民间对外贸易B.淸政府一度开放海禁但控制严格

C.淸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淸政府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14.“自道光年间(1821—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由此可见

A.政府统治危机严重B.中国已经全面开放

C.自然经济正在解体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15.“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

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

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16.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1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A.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7.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

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

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B.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

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D.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18.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A.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B.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C.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D.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19.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

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

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墓本工业领域。

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20.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

“(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21.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写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22.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

材料反映了

A.《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B.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C.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D.《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23.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

她说:

“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报道主题的是

A.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B.青年学生思想前卫开放

C.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D.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

2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

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

“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6.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

这种现象表明

A.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舒适休闲意识强烈

C.综合国力大大提升D.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27.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8.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实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D.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29.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

“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

”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

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30.1978年8月,中国农业代表团应邀到加拿大访问,代表团重点考察加拿大的农牧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研究、农场管理经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A.指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B.借鉴西方农业的发展模式

C.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参考

31.“(1992年)消息很快传了出来。

不久前还在说‘市场经济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那些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打开门被警察拷走的民营企业家……确定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当即抱头痛哭。

”“这条消息”指的是

A.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中国政府从此不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D.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32.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

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

材料表明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B.个体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C.私营企业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33.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观察下方的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②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