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329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ocx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1—2015)

新型工业化是益阳后发赶超的第一推动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积极构建和谐益阳、实现富民强市的客观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益阳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制定《益阳市“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200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大

战略决策以来,通过强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2007-2009年全省新型工业化综合考核中,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1、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9年,全市GDP总量达到591.62亿元,2006-2009年期间年均增长13.3%。

人均GDP为14071元,比2006年提高0.74倍。

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的26.5∶30.4∶43.1调整为2009年的24.2:

37.7:

38.1,其中二产业比重提高了7.3个百分点。

益阳工业化率为33.8%,比2006年提高个6.5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达到41.5%,比2006年提高6.5个百分点。

农业就业人口比率从2006年的52.8%下降为2009年的50%。

2、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工业强市理念逐步深化,全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一五”全部工业年均增长20.8%。

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02亿元,同比增长21.4%;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全市GDP增速快8.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8%,比2006年提高6.5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64.41亿元,居全省第10位;同比增长24.2%,增速居全省4位。

3、质量效益大幅提高。

2009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98亿元,同比增长76.3%。

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1.41%,比上年提高24.1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迈出实质性步伐,资源环境保护加强。

2009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4%,比上年多降3.9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90%以上。

4、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研发投入逐步加大,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2009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发经费支出达2.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35%。

区域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内引外联成效显著。

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7.16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54亿美元,增长84.6%;引进内资73.48亿元,增长19.7%。

内外资金的注入,推动了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3.46亿元,增长33.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1.92亿元,增长19.2%。

工业企业实力大大增强。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19家,比上年增加90家。

年产值过亿元的达到108家,比上年增加26家。

5、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2009年,全市9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8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1.2%。

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两大产业年产值均突破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64家,完成增加值38.75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23.6%,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1.8个百分点。

6、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全市上下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加强了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领导,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氛围,凝聚了合力。

全市各地把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建成了一批影响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增强了发展工业的承载力,缓解了“瓶颈”制约。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加快了中心城区和县市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为加速推进提供了逐步完善的基础平台。

(二)存在的差距

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以来,益阳工业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全市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但益阳工业化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差距,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阶段。

1、工业化水平不高。

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

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必须下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2009年,益阳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24%、50%、41.5%,相差甚远。

与全省平均水平比,2009年益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人均工业增加值474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12元。

2、新型水平差距大。

益阳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从投入产出比看,2009年,全市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21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全省1.57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

从环境污染看,2009年全市每生产1亿元GDP需排放12.5万吨废水,每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需排放252.12吨粉尘。

从科技创新看,全市规模工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22人,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8.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0.7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0.4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16个百分点。

3、工业结构不合理。

重化工业比重仍然偏大,增速偏快,“两高一资”产品比重大。

2009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98.2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增长28.1%,远高于轻工业增幅。

同时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6.5%。

从投资结构看,2009年,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49.3%、90.7%和22.5%,高耗能行业增幅较快,加大了后续经济结构调整难度。

大企业少,优强企业少,2009年全市年产值过10亿的企业只有5家,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的99%,产业竞争力弱。

4、城镇化水平滞后。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化率往往是超过工业化率的。

与全国、全省比较,我市城市化率明显偏低。

2009年全国城市化率为45.68%,全省为43.8%,我市分别低4.18、2.3个百分点。

5、经济外向度低。

受自然地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因素影响,我市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尚处于较低水平,外商投资、外贸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2009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5亿美元,其中出口1.97亿美元,进口0.2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在全省排第8位,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

二、发展形势

“十二五”益阳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在充分认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全面把握益阳特色优势,深入分析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地判断发展形势。

(一)面临的主要发展机遇

1、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机遇。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际金融市场趋稳,全球贸易止跌回升,世界经济在恢复增长中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

从国内形势看,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揽子计划还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2、实施中部崛起的机遇。

2006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以来,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我市一批工业建设项目得到国家核准,铁路、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桃花江核电站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加强。

3、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以来,我市承接了一大批沿海产业转移项目。

随着“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步伐的加快,必将促进更多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向益阳聚集。

4、建设“两型社会”的机遇。

国家设立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益阳毗邻省会长沙,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可与长株潭实现资源互补、产业配套、错位发展,把益阳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综合能源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长株潭先进制造业产业配套基地和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5、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

中央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主要由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加速推进益阳新型工业化是难得的机遇。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加大。

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二是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快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客观上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压力和制约。

三是中央在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同时,将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可能偏紧的“银根”、“地根”,力度更大的结构调整政策,工业发展所依赖的人力资源、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2、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从总量看,2009年我市GDP、财政总收入仍然处于全省第10位、第12位;从人均水平看,2009年我市人均GDP为14071元、人均财政总收入763元,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55.9%、14.9%,全省水平的69.6%、35%;从增速看,2009年GDP增速超过13%的有10个市州,财政总收入增速超过13%的有12个市州,竞争十分激烈。

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益阳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工业经济发展还处于打基础阶段,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严重等问题仍然突出。

4、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加大。

调结构、转方式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主基调。

国家将制定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市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同时将抑制钢铁、水泥、多晶硅、化肥等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对工业化低的我市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可以依托的主要优势和潜力

1、产业优势。

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能源等产业迅速成长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两个产业年产值突破了100亿元,基本形成了益阳特色的产业集群。

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得到迅速发展,全市产销过5亿元的企业达12家,一大批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进驻我市,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或即将建成投产。

2、资源优势。

益阳粮食、竹木等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

锰、锑等1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

水力、火力、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齐全,加上桃花江核电站落户益阳,益阳电力资源将处于全省首位,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3、区位优势。

益阳位于湖南中部偏北,紧靠长株潭城市群,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极利于经济发展。

益阳铁路通达全国,继长益高速之后,又有18条贯穿益阳境内的高速公路在建,宁益城际干道拉近了与长沙的距离。

4、政策和环境优势。

各级出台了支持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重点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了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建立了新型工业化考评体系,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强了优化工业经济建设软环境的各项工作,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战略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突出工业招商与项目建设,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