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2794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6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docx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本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与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与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1、金属与金属材料与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与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她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点:

铁、铝、铜等金属与合金的重要性质与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就是否易于回收等其她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与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就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就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

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与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

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

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与用途。

教材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与钛合金,连同在“化学技术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教学建议如下:

1、课前可以由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而引入到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

2、重点组织好教材中的“讨论”,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对有些讨论题应说出不止一个理由。

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形成以下认识: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就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就是否美观、使用就是否便利,以及废料就是否易于回收与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3、认真做好【实验8-1】与【实验8-2】,这就是使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的改变会使其性能发生改变的重要依据,也就是为什么目前纯金属只有90余种,但由这些纯金属按一定组成与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的原因。

4、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与用途表,以及钛与钛合金等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学生只需留有大致印象即可。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如何查阅这些资料的途径,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5、资料“金属之最”以及“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办一期化学小报或墙报等。

钢的淬火与回火实验同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且简单易做,应鼓励学生做。

三、实验说明与建议

1、【实验8-1】可以结合当地的情况,适当补充或更换合金及其组分金属。

2、【实验8-2】由于铅蒸气有毒,该实验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

四、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说明

第4题与第5题都为开放性习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理由充分即可,不追求统一的答案。

6、1000kg铁红中最多含铁700kg。

五、资料

1、铂金与白金

白金全称为“白色K金”,就是将黄金与铜、镍、锌等金属熔合在一起后所制成的一种白色合金。

其中,黄金的质量分数最多为75%。

铂就是稀有的贵金属,在首饰行业又叫做铂金,开采量只有黄金的5%。

铂金的强度与韧性都比其她贵金属高得多,1g铂金可以拉成1、6km长的细丝而不断裂,因此用铂金制作的首饰坚韧,如钻石镶嵌其中会很牢固,不易脱落。

铂金的白色光泽就是天然的,经久不会改变,而白金的色泽不就是天然的,时间长了就可能会褪色。

2000年全球铂金的消费接近100t,其中,亚洲的消费超过65t。

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我国国内生产的所有铂金首饰都应标上铂的元素符号Pt的专有标志。

通常所说的“Pt900”或“Pt950”表示首饰材料中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0%或95%。

2、常用合金

(1)钢铁

钢铁就是铁与C、Si、Mn、P、S以及少量的其她元素所组成的合金。

其中除Fe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

它就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按含碳量不同,铁碳合金分为钢与生铁两大类,钢就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

碳钢就是最常用的普通钢,冶炼方便、加工容易、价格低廉,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应用十分普遍。

按含碳量不同,碳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与高碳钢。

随含碳量升高,碳钢的硬度增加、韧性下降。

合金钢又叫特种钢,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耐腐蚀性,等等。

经常加入钢中的合金元素有Si、W、Mn、Cr、Ni、Mo、V、Ti等。

我国合金钢的资源相当丰富,除Cr、Co不足,Mn品位较低外,W、Mo、V、Ti与稀土金属储量都很高。

21世纪初,合金钢在钢的总产量中的比例将有大幅度增长。

含碳量2%~4、3%的铁碳合金称生铁。

生铁硬而脆,但耐压耐磨。

根据生铁中碳存在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与球墨铸铁。

白口铁中碳以Fe3C形态分布,断口呈银白色,质硬而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就是炼钢的原料,故又称炼钢生铁。

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分布的称灰口铁,断口呈银灰色,易切削,易铸,耐磨。

若碳以球状石墨分布则称球墨铸铁,其机械性能、加工性能接近于钢。

在铸铁中加入特种合金元素可得特种铸铁,如加入Cr,耐磨性可大幅度提高,在特种条件下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2)铝合金

铝就是分布较广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与硅,就是金属中含量最高的。

纯铝密度较低,为2、7g/cm3,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仅次于Au、Ag、Cu),延展性好、塑性高,可进行各种机械加工。

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因而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但纯铝的强度低,只有通过合金化才能得到可作结构材料使用的各种铝合金。

铝合金的突出特点就是密度小、强度高。

铝中加入Mn、Mg形成的Al-Mn、Al-Mg合金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良好的塑性与较高的强度,称为防锈铝合金,用于制造油箱、容器、管道、铆钉等。

硬铝合金的强度较防锈铝合金高,但防蚀性能有所下降,这类合金有Al-Cu-Mg系与Al-Cu-Mg-Zn系。

新近开发的高强度硬铝,强度进一步提高,而密度比普通硬铝减小15%,且能挤压成型,可用作摩托车骨架与轮圈等构件。

Al-Li合金可制作飞机零件与承受载重的高级运动器材。

目前高强度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与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侵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

纯铜呈紫红色,故又称紫铜,有极好的导热、导电性,其导电性仅次于银而居金属的第二位。

铜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与耐蚀性能,就是优良的电工用金属材料。

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铜合金有黄铜、青铜与白铜等。

Cu与Zu的合金称黄铜,其中Cu占60%~90%、Zn占40%~10%,有优良的导热性与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

再如在黄铜中加入少量Sn,称为海军黄铜,具有很好的抗海水腐蚀的能力。

在黄铜中加入少量的有润滑作用的Pb,可用作滑动轴承材料。

青铜就是人类使用历史最久的金属材料,它就是CuSn合金。

锡的加入明显地提高了铜的强度,并使其塑性得到改善,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部件与耐蚀配件。

Sn较贵,目前已大量用Al、Si、Mn来代替Sn而得到一系列青铜合金。

铝青铜的耐蚀性比锡青铜还好。

铍青铜就是强度最高的铜合金,它无磁性又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就是可与钢相竞争的弹簧材料。

白铜就是Cu-Ni合金,有优异的耐蚀性与高的电阻,故可用作苛刻腐蚀条件下工作的零部件与电阻器的材料。

3、特种合金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合金种类数以千计,现只简要地介绍其中几大类。

(1)耐蚀合金

金属材料在腐蚀性介质中所具有的抵抗介质侵蚀的能力,称金属的耐蚀性。

纯金属中耐蚀性高的通常具备下述三个条件之一:

①热力学稳定性高的金属。

通常可用其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其数值较正者稳定性较高;较负者则稳定性较低。

耐蚀性好的贵金属,如Pt、Au、Ag、Cu等就属于这一类。

②易于钝化的金属。

不少金属可在氧化性介质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致密氧化膜,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金属中最容易钝化的就是Ti、Zr、Ta、Nb、Cr与Al等。

③表面能生成难溶的与保护性能良好的腐蚀产物膜的金属。

这种情况只有在金属处于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才出现,例如,Pb与Al在H2SO4溶液中,Fe在H3PO4溶液中,Mo在盐酸中以及Zn在大气中等。

因此,工业上根据上述原理,采用合金化方法获得一系列耐蚀合金,一般有相应的三种方法:

①提高金属或合金的热力学稳定性,即向原不耐蚀的金属或合金中加入热力学稳定性高的合金元素,使形成固溶体以及提高合金的电极电势,增强其耐蚀性。

例如在Cu中加Au,在Ni中加入Cu、Cr等,即属此类。

不过这种大量加入贵金属的办法,在工业结构材料中的应用就是有限的。

②加入易钝化合金元素,如Cr、Ni、Mo等,可提高基体金属的耐蚀性。

在钢中加入适量的Cr,即可制得铬系不锈钢。

实验证明,在不锈钢中,含Cr量一般应大于13%时才能起抗蚀作用,Cr含量越高,其耐蚀性越好。

这类不锈钢在氧化介质中有很好的抗蚀性,但在非氧化性介质如稀硫酸与盐酸中,耐蚀性较差。

这就是因为非氧化性酸不易使合金生成氧化膜,同时对氧化膜还有溶解作用。

③加入能促使合金表面生成致密的腐蚀产物保护膜的合金元素,就是制取耐蚀合金的又一途径。

例如,钢能耐大气腐蚀就是由于其表面形成结构致密的化合物羟基氧化铁[FeOx·(OH)23-2x],它能起保护作用。

钢中加入Cu与P或P与Cr均可促进这种保护膜的生成,由此可用Cu、P或P、Cr制成耐大气腐蚀的低合金钢。

金属腐蚀就是工业上危害最大的自发过程,因此耐蚀合金的开发与应用,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

(2)耐热合金

这类合金又称高温合金,它对于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业部门与应用技术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般说,金属材料的熔点越高,其可使用的温度限度越高。

这就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显著下降,氧化腐蚀的趋势相应增大,因此,一般的金属材料都只能在500℃~600℃下长期工作。

能在高于700℃的高温下工作的金属通称耐热合金。

“耐热”就是指其在高温下能保持足够强度与良好的抗氧化性。

提高钢铁抗氧化性的途径有两条:

一就是在钢中加入Cr、Si、Al等合金元素,或者在钢的表面进行Cr、Si、Al合金化处理。

它们在氧化性气氛中可很快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附在钢的表面,从而有效地阻止氧化的继续进行。

二就是用各种方法在钢铁表面形成高熔点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耐高温涂层。

提高钢铁高温强度的方法很多,从结构、性质的化学观点瞧,大致有两种主要方法:

一就是增加钢中原子间在高温下的结合力。

研究指出,金属中结合力,即金属键强度大小,主要与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有关。

从周期表中瞧,ⅥB元素金属键在同一周期内最强。

因此,在钢中加入Cr、Mo、W等原子的效果最佳。

二就是加入能形成各种碳化物或金属间化合物的元素,以使钢基体强化。

由若干过渡金属与碳原子生成的碳化物属于间隙化合物,它们在金属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共价键的成分,因此硬度极大,熔点很高。

例如,加入W、Mo、V、Nb可生成WC、W2C、MoC、Mo2C、VC、NbC等碳化物,从而增加了钢铁的高温强度。

利用合金方法,除铁基耐热合金外,还可制得镍基、钼基、铌基与钨基耐热合金,它们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化学稳定性。

其中镍基合金就是最优的超耐热金属材料,组织中基体就是NiCrCo的固溶体与Ni3Al金属化合物,经处理后,其使用温度可达1000℃~1100℃。

(3)钛合金

钛就是周期表中第IVB类元素,外观似钢,熔点达1672℃,属难熔金属。

钛在地壳中含量较丰富,远高于Cu、Zn、Sn、Pb等常见金属。

我国钛的资源极为丰富,仅四川攀枝花地区发现的特大型钒钛磁铁矿中,伴生钛金属储量约达4、2亿吨,接近国外探明钛储量的总与。

纯钛机械性能强,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如有杂质,特别就是O、N、C等元素存在,会提高钛的强度与硬度,但会降低其塑性,增加脆性。

钛就是容易钝化的金属,且在含氧环境中,其钝化膜在受到破坏后还能自行愈合。

因此,钛对空气、水与若干腐蚀介质都就是稳定的。

钛与钛合金有优异的耐蚀性,只能被氢氟酸与中等浓度的强碱溶液所侵蚀。

特别就是钛对海水很稳定,将钛或钛合金放入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初,远优于不锈钢。

钛的另一重要特性就是密度小。

其强度就是不锈钢的3、5倍,铝合金的1、3倍,就是目前所有工业金属材料中最高的。

液态的钛几乎能溶解所有的金属,形成固溶体或金属化合物等各种合金。

合金元素如Al、V、Zr、Sn、Si、Mo与Mn等的加入,可改善钛的性能,以适应不同部门的需要。

例如,Ti-Al-Sn合金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可在相当高的温度下长时间工作;以Ti-Al-V合金为代表的超塑性合金,可以50%~150%地伸长加工成型,其最大伸长可达到2000%。

而一般合金的塑性加工的伸长率最大不超过30%。

由于上述优异性能,钛享有“未来的金属”的美称。

钛合金已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它就是火箭、导弹与航天飞机不可缺少的材料。

船舶、化工、电子器件与通讯设备以及若干轻工业部门中要大量应用钛合金,只就是目前钛的价格较昂贵,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4)磁性合金

材料在外加磁场中,可表现出三种情况:

①不被磁场所吸引的,叫反磁性材料;②微弱地被磁场所吸引的,叫顺磁性材料;③强烈地被磁场吸引的,称铁磁性材料,其磁性随外磁场的加强而急剧增高,并在外磁场移走后,仍能保留磁性。

金属材料中,大多数过渡金属具有顺磁性;只有Fe、Co、Ni等少数金属就是铁磁性的。

金属中组成永磁材料的主要元素就是Fe、Co、Ni与某些稀土元素。

目前使用的永磁合金有稀土钴系、铁铬钴系与锰铝碳系合金。

磁性合金在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电光学等新兴技术领域中,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

4、铝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由于铝有多种优良性能,因而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

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

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

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

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

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与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3)铝就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与炊具等。

(4)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与银),在100℃~150℃时可制成薄于0、01mm的铝箔。

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5)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与天然气管道等。

(6)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7)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与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她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与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与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8)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与焊接钢轨等。

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

铝粉与石墨、二氧化钛(或其她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煅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9)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10)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5、铜就是人类应用最早的金属

铜就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

我国就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相当于中原夏代的一些文化遗址中。

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土了较大型的青铜器。

中国商代早期的大型青铜器还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纹多为线条的兽面纹。

1939年在安阳市出土的礼器“司母戊鼎”就是殷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就是商王为其母铸造的,重达875kg,高133cm,横长110cm,宽78cm。

经检测,铜占84、11%,锡占11、64%,铅占2、79%,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又如湖南出土的盛酒器“四羊方尊”,造型逼真,结构复杂,分布在四角的四支羊头上长着卷曲的羊角,还有突出的龙头,镂空的扉边。

重34、5kg,身高58、3cm,口边长52、4cm。

它采用分铸与嵌铸等复杂的铸造工艺,充分反映出了殷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

青铜器除了礼器等外,更多就是用于制造兵器,此外也有一些青铜农具出土。

战国时期,齐国工匠已了解到随着用途不同,青铜器材料的性能也应有所变化,为此可以改变青铜中各种金属成分的比例。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取代,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的新途径,这一方法以我国为最早,就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就是一项重大贡献。

在现代,铜仍旧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居金属中的第二位,大量用于电气工业。

铜易与其她金属形成合金,铜合金种类很多,例如,青铜质坚韧,硬度高,易铸造;黄铜广泛用于制作仪器零件;白铜主要用作刀具。

铜与铁、锰、钼、硼、锌、钴等元素都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就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糖、淀粉、蛋白质、核酸、维生素与酶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铜在生命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人体中有30多种蛋白质与酶含有铜元素,现已知铜的最重要生理功能就是人血清中的铜蓝蛋白,它有催化铁的生理代谢过程功能。

铜还可以提高白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力,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

铜虽然就是生命攸关的元素,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本课题分析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与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

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建议如下: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与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就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就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与分析,就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

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就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

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就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与其她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

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就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与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就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说“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