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2300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知识总结

 

资料一重点字音、字形

易错易混字音

易错易混字形

第一单元

贮蓄(zhù)眨眼(zhǎ)高邈(miǎo)宛转(wǎn)蓑衣(suō)

抖擞(sǒu)碣石(jié)澄清(chéng)静谧(mì)棱镜(léng)莅临(lì)发髻(jì)镶嵌(xiāngqiàn)竦峙(sǒngzhì)

吝啬(lìnsè)淅沥(xīlì)窠巢(kēcháo)澹澹(dàndàn)

萧瑟(xiāosè)酝酿(yùnliàng)咄咄逼人(duōduō)

酝酿抖擞嘹亮贮蓄澄清静谧高邈娇媚棱镜凄冷碣石澹澹竦峙吝啬屋檐睫毛干涩淅沥窠巢

第二单元

仿膳(shàn)侍弄(shì)诀别(jué)整宿(xiǔ)分歧(qí)

霎时(shà)粼粼(lín)嗅觉(xiù)祷告(dǎo)神采奕奕(yì)

匿笑(nì)并蒂(dì)攲斜(qī)柳絮(xù)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

瘫痪侍弄匿笑憔悴诀别烂漫分歧粼粼沐浴姊妹徘徊遮蔽心绪捶打荫蔽喜出望外

第三单元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绽开(zhà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lào)觅食(mì)竹筛(shāi)曲肱(gōng)蝉蜕(tuì)盔甲(kuī)脑髓(suǐ)收敛(liǎn)厥土(jué)

秕谷(bǐ)笃志(dǔ)浸满(jìn)系鞋带(jì)锡箔(xībó)

珊瑚(shānhú)搓捻(cuōniǎn)倜傥(tìtǎng)拗过去(ǎo)金叵罗(pǒ)人声鼎沸(dǐng)人迹罕至(hǎn)花团锦簇(cù)

确凿云霄鉴赏倜傥绅士绽开奥秘企盼争执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不求甚解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第四单元

殉职(xùn)狭隘(ài)热忱(chén)派遣(qiǎn)鄙视(bǐ)废墟(xū)乍看(zhà)突兀(wù)坍塌(tān)干涸(hé)戳穿(chuō)流淌(tǎng)灼人(zhuó)抽噎(yē)呻吟(shēn)晕眩(xuàn)恍惚(huǎng)

酬劳(chóu)参差不齐(cēncī)哄堂大笑(hōng)拈轻怕重(niān)

派遣殉职狭隘热忱酬劳呼啸慷慨帐篷废墟坍塌溜达突兀险躁干燥

刨根问底

见异思迁

沉默寡言

拈轻怕重

第五单元

相称(chèn)污涩(sè)婢女(bì)蜷伏(quán)惩戒(chéng)

嗔怪(chēn)一缕(lǚ)小凫(fú)麝香(shè)怅然(chàng)

羞怯(qiè)禁锢(gù)驯养(xùn)虐待(nüè)苫蔽(shàn)

咒骂(zhòu)怂恿(sǒngyǒng)蹒跚(pánshān)

懒惰怂恿乞丐怅然蜷伏惩戒冤枉虐待匍匐鹦鹉安详预警苫蔽眈眈假寐狡黠神采奕奕

第六单元

滑稽(jī)陛下(bì)头衔(xián)女娲(wā)开辟(pì)勋章(xūn)称职(chèn)御聘(yùpìn)

缥缈(piāomiǎo)澄澈(chéngchè)骇人听闻(hài)莽莽榛榛(zhēnzhēn)掺和(chānhuo)钦差大臣(qīn)随声附和(hè)

中伤(zhòng)躇步跐蹈(chúcǐ)

炫耀愚蠢妥当钦差滑稽狡猾爵士勋章缥缈澄澈气概爱慕凯歌臃肿魁梧

骇人听闻

莽莽榛榛

杞人忧天

随声附和

说明

1.字音、字形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我们复习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有时候,字音、字形的考查会直接选取课文当中的原句,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回归原文,熟悉重点字、词所在的句子。

资料二重点词义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同“婉转”。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招展,迎风摆动。

莅临: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吝啬: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干涩:

因发干而显得滞涩或不润泽;

(声音)沙哑;不圆润;

形容表情、动作生硬、做作。

淅淅沥沥: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暴怒无常:

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没有规律。

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又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各得其所:

原指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所需求的东西。

后指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位置或安排。

霎时:

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

攲斜:

倾斜,歪斜。

匿笑:

偷偷地笑。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确凿:

确实、真实。

轻捷:

轻快敏捷。

消释:

溶解。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截然不同:

形容两件事毫无共同之处。

悔恨莫及:

懊悔都来不及了。

小心翼翼: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依样画葫芦:

照别人画葫芦的样子画葫芦。

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不求甚解:

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疲惫不堪:

非常疲惫,难以忍受。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接受不过来。

油然而生:

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拈轻怕重: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取。

冷冷清清:

形容冷落、幽静、凄凉和寂寞。

漠不关心: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

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

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见异思迁: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不毛之地:

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

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恍惚: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抽噎:

抽咽;一吸一顿地哭泣。

参差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惊慌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畏罪潜逃:

害怕承担罪名而偷偷逃走。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不可救药:

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随声附和: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眉开眼笑: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疲惫不堪:

困倦得不能忍受。

莽莽榛榛:

草木丛生的样子。

杞人忧天: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说明:

1.词义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我们复习时,一定要牢记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切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语义重复、望文生义;

2.做词义辨析题时,应认真审题,联系语境,必要时,可采用排除法。

 

资料三古诗文名句

一、古诗词名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8.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1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二、古文名句

1.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3.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5.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6.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7.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8.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说明:

1.本册所涉及的古诗文不多,但每篇都很重要,我们在复习时最好做到每篇都能背诵、默写;

2.诵读古诗文时应该做到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以免默写时出错;

3.诵读古诗文时,还应当借助注释或手中的资料书,理解古诗文的大意和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也能在考试时游刃有余。

资料四文学常识

1.《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7.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8.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

(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9.《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11.《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1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3.《猫》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作者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以及《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等。

14.《动物趣谈》节选自《所罗门国王的指环》第五章,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15.《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6.《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17.《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160余篇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18.《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19.《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

20.《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作家伊索所编。

我们所熟悉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都出自《伊索寓言》。

21.《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相传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资料五名著导读

一、《朝花夕拾》

【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

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主题思想】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

阿长——不知姓名的女人。

“我”儿时的保姆

懂很多规矩,如过年要吃福橘,大年初一开口说吉利话等,喜欢背地里说长道短,睡觉摆“大”字,庸俗迷信,愚昧无知,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

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异国医学教授,“我”的恩师

声调抑扬顿挫,穿衣不太讲究。

治学严谨、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这些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觉醒的知识分子,“我”的朋友

正直、倔强、革命、热情、爱国,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一步步走向了末路。

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他的悲剧,有力地控诉了那个“吃人”的黑暗的封建社会。

父亲——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我”的父亲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西游记》

【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小说以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宫、地府统治者,专“与人间抱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英雄形象。

另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猪八戒、唐僧、沙僧、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也都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而小说中所写的众多妖魔鬼怪,则多象征社会恶势力。

对崇信道教、沉湎女色、昏庸无能、荒淫残暴、贤愚莫辨、专横独断之帝王,更作了无情嘲弄和批判。

说明作者是以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来反映现实主义的思想感情。

小说想象力丰富,将神魔与人的形象大胆地结合,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造型。

作品格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简练,生动活泼。

倍受历代读者欢迎,是长篇神魔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主要人物】

孙悟空——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

故事情节: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性格特征: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唐僧——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士人气质的人物

故事情节:

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

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佛经造诣极高、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猪八戒——一个喜剧形象

性格特征:

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猛战斗、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沙和尚——即沙僧,法名悟净,唐僧之三弟子,原为天庭卷帘将军。

平凡的经历,不招人喜爱的外貌,在取经过程中又表现一般,因而在《西游记》中不似孙悟空、猪八戒那么令人关注。

但这也代表了生活中的一种类型。

在沙僧身上,有几点重要的性格特征。

如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心不二,默默无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关键时刻不失侠义风骨。

沙僧的性格自有其复杂性和现实性。

在《西游记》的群体中,他有他独特的表现和作用。

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三、《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古希腊的精神象征。

相传其中的故事是一名叫埃塞俄比亚的黑人奴隶在监禁中创作的。

“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

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通过简短而精练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