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2275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docx

毕节慢行交通项目前期基础资料

毕节基本情况简介

毕节地处乌蒙山腹地,是川滇黔锁钥,贵州高原屋脊,长江珠江屏障。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西邻云南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泸州市,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

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日照1231小时、气温13.09℃、降雨量1129.04mm、无霜期266天,森林覆盖率40.03%。

毕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清凉宜人,是休闲避暑、居住置业的宜居宜业之地。

在2011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0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辖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等8个县(区)、9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总面积26853km2。

毕节是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践行以人为本,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多年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国家各部委都积极支持、帮助和参与了试验区的建设发展。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国办函﹝2013﹞35号)号文件批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地推进了毕节试验区的快速发展,毕节试验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试验基地。

2007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毕节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以每年不低于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0.67%。

随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毕节飞雄机场的建成通航、市域“三横三纵”铁路主干网络、市域“三横三纵三联络”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变化,加上毕节丰富各类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如煤、硫、铁、硅、砂、粘土、草炭、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等储量丰富,农副土特产品如白蒜、大豆、芸豆、竹荪、柑桔、茶叶、马铃薯、蚕茧等绿色环保,名贵药材如白蒜、天麻、半夏、杜仲、党参、五倍子等产量丰富),使毕节市作为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贵阳市、遵义市共同构成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金三角”,将得到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倾斜和帮扶,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更加凸显,毕节市城镇化发展即将迎来持续的加速发展期。

2011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对毕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产业发展战略结构等作出了初步安排,规划提出“建设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核心及示范窗口,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目标。

未来10—20年间,新的毕节市中心城区将着力建设成为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物流中心、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刘伯温预言“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云贵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毕节亦然。

但毕节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地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朴实的毕节人民诚邀各地各界朋友参与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建设,也欢迎各地各界朋友常到毕节试验区做客!

 

毕节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前言

毕节试验区,地处乌蒙山腹地,是川滇黔锁钥,贵州高原屋脊,长江珠江屏障。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西邻云南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泸州市,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

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日照1231小时、气温13.09℃、降雨量1129.04mm、无霜期266天,森林覆盖率40.03%。

毕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清凉宜人,是休闲避暑、居住置业的宜居宜业城市。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践行以人为本,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

多年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国家各部委都积极支持、帮助和参与了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毕节试验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试验基地。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毕节试验区已形成区域开发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可望建设成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核心及示范窗口城市。

2007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毕节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以每年不低于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6.18%。

随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变化,毕节市作为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贵阳市、遵义市共同构成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金三角”,将得到更大的支持和更多的倾斜和帮扶,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更加凸显,毕节市城镇化发展即将迎来持续的加速发展期。

未来10—20年间,毕节市中心城区将着力建设成为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物流中心、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毕节原来是地区,在编规划均体现地区的建制。

在2011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0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辖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

现在将《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更名由为《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规划成果不变。

 

◆第一章概述

●编制目的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落户,毕节试验区在党中央、各民主党派帮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机会,毕节市城市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为适应新时期毕节城市发展要求,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等,制定《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于2011年4月28日获批,黔府函〔2011〕79号)。

●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10——2030年。

其中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0——2030年。

●规划层次

本规划编制分为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大方县、毕节市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毕节市协调发展规划,范围为毕节市辖区,总面积26853km2;

七星关区和大方县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七星关区、大方县辖区,总面积6920km2;

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面积约964km2。

 

◆第二章毕节市城镇协调规划

●规划范围

毕节市市域,包括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等9个县市区、9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总面积26853km2,2010年末总人口833万余人。

●综合交通规划

机场:

到2012年建成一座民用4C级机场——飞雄机场,航站区2020年满足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200吨的目标。

铁路:

市域规划形成“三横三纵”铁路主干网络。

三横:

包括国家规划的成(都)贵(阳)高铁、昭(通)黔(江)铁路,省地规划的水(六盘水)纳(雍)织(金)铁路;三纵:

包括国家规划的隆(昌)黄(桶)铁路,省地规划的毕(节)水(城)兴(义)城际铁路、金(沙)黔(西)织(金)城际铁路。

成贵高铁、昭黔线、隆黄铁路、毕水兴铁路在毕节市中心城市范围采取“四线共廊”。

客运枢纽布置于梨树组团,货运主站布置于竹园组团。

公路:

市域规划形成“三横三纵三联络”的高速公路网络。

一横由遵义至七星关区段杭瑞高速、毕(节)威(宁)高速和威(宁)宣(宁)高速公路组成;二横由息(烽)至黔(西)高速、黔(西)至大(方)高速公路组成;三横由清(镇)至织(金)段和织(金)至纳(雍)段厦蓉高速、纳雍至六盘水高速公路组成。

一纵由遵(义)至黔(西)、黔(西)至织(金)、织(金)至普(定)等高速公路组成;二纵由七星关区至生机段和七星关区至纳雍段厦蓉高速、纳雍至六枝等高速公路组成;三纵由威宁至昭通、威宁至六盘水等高速公路组成。

一联络为北环高速,联系七星关城区与大方县城;二联络为南环高速,起点于南箐与毕威高速连通,东西向联系七星关城区与大方县城;三联络为七星关区至镇雄高速公路,联系七星关区与云南镇雄。

●城镇空间格局

以集中城镇化为导向,积极引导毕节市城镇化空间从“大分散、小集中”走向“大集中、小分散”,通过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大调整,构筑“中心城市——一般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乡”的城镇体系,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城镇化布局模式。

●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层面空间格局强调“大集中、小分散”,集中发展一个市级城市核心。

规划在毕节市形成“一心、一带、两翼”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

依托七星关城区和大方县城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带:

经由黔西县、大方县和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县等城市和沿线城镇所形成的市域东西向城镇发展带。

根据人口、经济、产业、交通、用地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上述地区形成密集的城镇群。

依托城镇发展带集中毕节市域的交通廊道、居住和服务功能等,带动一带周边城镇发展。

两翼:

围绕东西向城镇发展带所形成的北翼和南翼。

北翼由金沙县和百里杜鹃管委会组成,主要为旅游服务功能;南翼由纳雍县和织金县组成,主要为产业集聚功能。

依托百里杜鹃景区等众多的旅游景点,整合毕节市的旅游资源,并联合周边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利用特色优势资源,结合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的布点,积极促进毕节市的产业聚集和优化;最终形成北翼和南翼错位发展、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战略结构

以“园区集中,集群发展”为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能源产业、新型煤化工产业、装配制造业、绿色食品及制药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及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优势产业。

规划在全市形成“一带两翼”的产业空间结构。

以“黔大七赫威”为一带实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以“织纳”、“百金”为两翼实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

重点发展三个产业基地和九个工业园区,实现一县一重点工业园的目标(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毕节试验区(黔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毕节试验区(大方)药品食品工业园、七星关区黔西北工业园、大方县新型循环经济工业园、黔西县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金沙县工业园、织金县工业园、纳雍县工业园、威宁县工业园、赫章县工业园)。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东依贵阳,全面对接黔中经济圈,着力建设七星关——大方——黔西城镇密集带;

北联成渝、衔接泛珠,构建川滇黔三省交汇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协同发展,促进黔西北地区的全面协调与合作。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中心提升,以“区域融合、协同发展”强化毕节市中心城市的中心地位。

空间集聚,以“大集中、小分散布局”推进毕节市中心城市集聚规模发展。

产业多元,以“大项目建设”带动七星关区、大方县经济社会腾飞。

枢纽整合,以“新城建设”拓展毕节市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空间。

城乡宜居,以“宜居城乡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章七星关区和大方县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

包括七星关区域和大方县域。

七星关区辖41个镇、乡、办事处,面积3414.9km2。

大方县辖36个乡镇,面积3505.2km2,合计为6920km2。

●公路网规划

建设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镇)公路为基础,以农村公路网为补充,高效、快捷、通畅的公路运输网络,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主骨架公路网——“一环六射”

规划在七星关区和大方县范围内构建“一环六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总里程约为349km,其中环线92.5km,射线256.5km。

◇干线公路网——“三横三纵五联络”

规划在七星关区和大方县范围内构建“三横三纵五联络”的干线公路网络,总里程约为820km,其中横线295km,纵线298km,联络线227km。

●产业布局规划

七星关区和大方县重点发展产业:

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及汽车工业,轻工、加工贸易及物流业,特色农产品及高原绿色食品,旅游产业,房地产、高端的稀土产业以及陶瓷、信息等其他产业。

在七星关区和大方县范围内形成一条主要的经济产业发展带和五个产业集聚区的“一带、五区”产业布局结构。

一带:

七星关区和大方县东西向综合经济产业带。

该经济产业带涵盖了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及汽车工业、轻工、加工贸易及物流产业、旅游、房地产业等众多产业门类。

五区:

七星关区和大方县北部产业集聚区(能源产业和其他产业)、东北部产业集聚区(能源产业、特色农产品及高原绿色食品、旅游产业)、东部产业集聚区(能源产业、旅游产业、稀土和陶瓷等产业)、西部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产品及高原绿色食品、旅游产业)和南部产业集聚区(能源产业;轻工、加工贸易及物流产业、旅游产业)。

●人口规模

2015年,七星关区和大方县总人口2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镇人口达到82万人左右;2020年,七星关区和大方县总人口24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城镇人口约124万人;2030年,七星关区和大方县总人口31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城镇人口达到220万人左右。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中心提升,以“区域融合、协同发展”强化毕节市中心城市的中心地位。

空间集聚,以“大集中、小分散布局”推进中心城区集聚规模发展。

产业多元,以“大项目建设”带动七星关、大方县经济社会腾飞。

枢纽整合,以“新城建设”拓展毕节市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空间。

城乡宜居,以“宜居城乡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在七星关区和大方县范围内形成“一心、三区、四轴、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

七星关城区+大方城区所形成的毕节市中心城市。

三区:

七星关区和大方县南部城镇经济区、北部农业生态区和东部旅游产业区。

四轴:

由一主三副四条轴线共同构成。

分别指东西向七星关区和大方县城镇发展主轴;七星关区往林口镇的南北向城镇培育次轴;大方往雨冲的东西向旅游发展次轴和大方往鸡场的南北向产业发展次轴。

多点:

围绕毕节市中心城市及城镇发展轴周边散布的多个重点城镇。

 

◆第四章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

毕节市中心城市总规划面积为964km2。

包括七星关区所辖的市东办事处、市西办事处、流仓桥办事处、三板桥办事处、大新桥办事处、观音桥办事处、海子街镇、梨树镇、鸭池镇等9个镇、办事处,及八寨镇、田坝桥镇、小坝镇、长春堡镇、朱昌镇、岔河镇、千溪彝族苗族乡等5个镇的部分辖区,面积579km2。

大方县所辖的大方城关镇,文阁乡、双山镇、东关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彝族白族仡佬族乡的部分区域,面积385km2。

●城市性质

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核心及示范窗口,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规划至2030年人口规模为160万人。

其中2015年人口规模为65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为105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90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8m2;其中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78km2,人均120m2;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24km2,人均118m2;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90km2,人均118m2。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一览表

指标

规划期限

人口规模

(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

(km2)

人均建设用地

(m2/人)

2009年(现状)

45

32

72

2015年(近期)

65

78

120

2020年(中期)

105

124

118

2030年(远期)

160

190

118

●城市发展目标

◇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突出产业特色,打造创业之城;突出交通条件,打造枢纽之城;突出城市魅力,打造精品之城;突出生态优先,打造宜居之城;将毕节市中心城市建成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宜业宜居城市。

◇四大分目标

特色毕节、创业之城;便利毕节、枢纽之城;魅力毕节、精品之城;生态毕节、宜居之城。

●规划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概括为“一体两翼,一轴三核,一带六园”。

◇一体两翼

以七星关——大方“双城一体”建设为核心,重点建设中部的城市发展新区,带动东西两翼即西部七星关老城区和东部大方县城区的同城发展。

中部城市发展新区是近期七星关——大方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核心区,依托梨树新客站和飞雄机场等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承接区域消费人群,提供产业、展贸、商业、教育医疗、休闲娱乐、郊野游憩等职能,是未来毕节市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

西部七星关老城区是毕节市近中期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毕节行政中心、城东片区和德溪片区为重点,以居住、商业和文娱功能为主导,构建整个毕节市中心城市的西部居住生活中心。

东部大方县城区包括大方县城区、西南侧的新铺工业组团、东北侧的东关工业组团和西北侧的竹园物流组团。

东部大方县城区是中心城区重要的产业拓展片区,未来在大方县城的周边陆续建设一系列的产业发展组团,大方县城成为辐射周边产业发展的综合型服务中心,为周边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一轴三核

“一轴三核”指以依托东西交通走廊及城市发展空间形成的城市发展轴,串联西部七星关老城区、中部城市发展新区、东部大方县城区三个公共服务核心。

城市空间拓展轴:

七星关老城区——梨树新城——双山产业基地——大方县城的一条城市拓展轴,是城镇化的动力轴;毕节市中心城市的城市拓展依托此轴线,分别由七星关老城区和大方县城两端向中部推进,逐步形成毕节市的新城市格局,实现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发展。

西部七星关行政文化核心:

指毕节市行政中心,规划期内打造毕节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行政职能为首位,兼顾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建设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发展房地产、星级酒店等。

中部综合服务核心:

在城市发展新区内打造包含旅游集散、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等多功能集合的服务核心。

围绕梨树新客站形成区域性商贸、办公、酒店等服务核心。

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地。

结合新区南延,建设七星关——大方一体化发展的新行政文化中心。

东部经济文化服务核心:

建设大方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铺工业园区、竹园物流园区三大产业区的经济服务中心,配套综合办公、商业金融、酒店接待等服务功能,在新县城建设新城经济中心。

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打造,形成古彝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心。

◇一带六园

贯彻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战略引导,在中心城区内自北向南形成产业发展带,串联、八寨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区、竹园物流园区、小坝产业园区、双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方东关产业园区(含毕节试验区(大方东关)药品食品工业园)、新铺产业园区等六个园区,为城市发展提供集中化的就业空间。

其中,小坝产业园区和双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毕节市工业发展大会所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

地,大方东关产业园区包括毕节试验区(大方东关)药品食品工业园。

 

●功能分区与规划指引

本次规划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划定17个发展组团,其中岔河组团、朱昌组团、文阁组团作为远景发展组团,文阁乡少部分用地划入松林组团。

城市各组团发展规划指引一览表

城市组团

用地规模

(km2)

人口规模

(万人)

功能定位

城西

毕节老城组团

25.17

32

居住、商业、行政、文体

鸭池组团

7.17

6

居住、商贸、创意产业

草堤—南箐组团

4.58

5

居住、产业

城北

白马山—青龙山组团

1.46

0.5

休闲游憩

海子街组团

12.56

5

居住、产业

小坝组团

14.28

6

产业

八寨组团

7.49

3

产业

城中

新客站组团

12.88

10

商务、商贸、居住、文体

松林新城组团

19.55

18

居住、行政、文化、体育、教育

双山组团

20.59

18.5

产业、研发、居住配套

机场组团

7.21

5

商贸、商务、空港经济

城东

竹园组团

6.73

4

物流、配送、研发

大方东关组团

26.04

15

居住、产业

大方县城组团

24.22

32

居住、商业、行政、文体

合计

189.93

160

●总用地指标

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89.93km2,其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等四项用地指标达139.16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为73.27%。

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四项建设用地规划表

用地性质

用地规模(ha)

人均指标(m2/人)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

居住用地

4361.65

27.26

22.96

工业用地

5175.14

32.34

27.25

道路广场用地

2442.31

15.26

12.86

绿地

1937.07

12.11

10.20

小计

13916.17

86.97

73.27

 

●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形成“中央绿脊、一横两纵型绿廊、绿化网络和绿化节点”的绿地系统。

●综合交通规划

◇发展目标

建立内外交通联系快捷,适应七星关——大方一体化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策略

加强川滇黔地区城市间联系,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架构,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协调发展。

加强枢纽性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

加强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主体的道路交通一体化系统建设,促进城市形成“强中心”,引导各组团城镇的发展、提高城镇的建设水平,实现网络化半小时交通圈,基本消除拥挤路段,提高干线路网的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以公交为主导的城市交通体系。

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交通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积极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

完善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合理布局社会停车场地,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应保证停车设施的配置要求。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结合公共活动中心、休闲游憩设施构建非机动车优先路径,并通过绿色慢行交通通道断面的设计创造安全、舒适的慢性交通环境。

◇建成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快速路:

规划快速干道5条,形成“二横三纵”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城市主干道:

在现状公路网及城市干道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七星关——大方双城一体化的城市干道网规划布局。

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是与主干路衔接的集散道路,主要承担各功能主要分区内部的交通,两侧建筑密集,商业活动频繁,汇集大量的人流、车流。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发展目标

构建开放性的分级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毕节市城市中心区的形象,强化社区居住生活服务、文化活动、健身康体、休闲娱乐功能,增强社区归属感、凝聚力,提高城市的可居住性。

◇发展策略

以人为本;强化城市职能;区域布局均衡;内部结构协调;质量全面提高;充分发挥公共设施触媒作用,推进城市开发。

◇公共中心体系规划

结合城市空间结构与组团布局,规划形成四级公共中心体系,即“城市级主中心——副中心——片区级中心——居住区级中心”。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特色城市风貌建设目标

保护和充分利用“山——水——谷”自然山水格局和传统景观风貌要素,塑造具有山地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园林城市。

◇景观风貌结构

规划提出景观系统的结构为“一廊、三轴、多节点”。

一廊:

是指“Y”型自然景观走廊,结合峡谷公园和自然山体,纳入松林谷生态公园,在城市中心形成一条多线延展的城市景观长廊。

三轴:

是包括一条自然景观轴和两条人文景观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