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措施及手段: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
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投影出示第2页的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
图形的旋转变换、平移变换和轴对称变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看看这些物体和图案,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图案,说说它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呢?
学生到投影前叙述说明。
2、教师投影出示第3页例1的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
观察这些美丽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教师:
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投影出示例1的方格图。
教师:
观察方格中的图案,你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观察,把看到的内容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
方格中的图形是一棵树,还有小草;方格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方格中的虚线是对称轴。
(2)教师:
你怎样判断方格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出:
如果沿着方格中的虚线折叠,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所以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的A点与A’点到虚线(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B点与B’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C点与C’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所以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可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描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教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怎样能画出轴对称图形呢?
(1)投影出示例2
组织学生画一画(教师质疑:
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画完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出:
先找对称点,再把对称点连接起来。
三、拓展应用
1、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图略)
2、动手试一试,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自己动手,集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吗?
会画了吗?
板书设计: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画法:
先找对称点,再把对称点连接起来。
第二课时旋转
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
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
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互动游戏
师: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
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
“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图略)
师: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生:
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
,放在右边的角落。
师:
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
生示范。
师:
(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
生:
逆时针旋转。
(出示动画:
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
后下落)
1、揭示课题
师:
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几次提到了一个词“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
师: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
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出示动画:
几种旋转现象)
师:
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出示:
钟表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出示动画:
(指针从12指向1)
师:
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
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
到“1”。
板书:
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
到“1”
(出示动画:
指针从1指向3)
师:
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生: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
到“3”。
(出示动画:
指针从3指向6)
师: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
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
会指向几呢?
生:
12
(出示动画:
指针从6指向12)
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
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角度
师:
对!
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师:
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
(出示动画:
呈现由线段→三角形→风车图案的全过程)
师:
这是什么图案?
生:
风车。
师:
看!
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出示动画:
风车从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到图2)
2、小组活动
师:
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5、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师: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
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生1: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2:
点O的位置没有变。
生3:
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生4:
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师:
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那么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这条线段(师用鼠标指明)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
(风车从图2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到图3)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 自主画图
师: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出示:
例4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师: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实物投影出示)
3、 小结画法
师: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出示动画:
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
。
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
至OB′→连接A′B′)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师: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
师:
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
(随机演示图形的旋转)
五、全课小结应用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
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欣赏设计练习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
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
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措施及手段:
由于本单元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三维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
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
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
师生关系。
师:
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
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
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
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
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
2、4、6、8、10、16、……
师: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
3,6,9,12
改写成:
3的倍数有:
3,6,9,12,……
你是怎么找的?
(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
5,10,15,20,……
师: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因数、倍数的意义,大家能否很快说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呢?
师出示:
1、在2、3、5、8、10、12、25、40这几个数中,40的因数有几?
5的倍数有几?
2、在6、10、12、15、18、20这几个数中,哪个数是2的倍数?
哪个数是5的倍数?
师:
对于较小的数我们能很快判断它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
现在老师给几个多位数大家来判断一下。
(师板书:
3245 2963 8037 7231)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讨论、交流并计算。
集体汇报。
师:
大家通过计算判断出了结果。
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判断出一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不信,你们随意报一个数来考考老师。
生报数师回答并请两名学生计算。
师:
通过计算,你们发现老师的判断正确吗?
老师判断得又对又快,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索的新知识。
(板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
二、教学探究
1、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师:
学校要组织大家去博物馆参观,拿到票后,你们决定从哪个门入场呢?
为什么?
生观察主题图后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
请拿到票后决定走双号入口的同学起立,报出你们的座位号。
生报号,师板书。
师:
这些数是双数,还可以怎么说?
(也可以说是2的倍数)这些2的倍数看上去排列很乱,但它们却有一个规律。
请你们小组合作,先按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在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2)、生集体汇报。
师根据生的汇报概括并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举例验证。
师: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普遍规律吗?
我们现在举些较大的数来验证一下吧。
生举例验证并交流。
师:
由于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法一一验证,我们通过验证有限个数,结果是符合上面的结论。
所以今后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射个数的个位上是不是0、2、4、6、8,符合这个特征,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
2、学习奇数、偶数的概念。
(1)、自学教材第17页的奇数、偶数的含义。
(2)、师: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师:
如果把自然数作为一个整体,从自然数是不是2的倍数这个角度分类,可以怎样分?
师板书:
奇数 偶数
师:
刚才拿到票决定去双号入口的同学,你们的号码就是偶数,其他同学的就是奇数。
请学生分别举几个奇数、偶数的例子。
3、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1)、分组探索。
师:
2的倍数的特征同学们都很清楚了,那么5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然后大家交流。
(2)、汇报交流。
(3)、举例验证。
师:
同学们想出不同的方法对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你们有没有发现普遍规律呢?
生举例验证。
师根据汇报板书: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探索通时是2、5倍数的特征。
师出示数字卡片8、5、0,请同桌按要求排列。
摆出是2的倍数的数:
580 850 508
摆出是5的倍数的数:
580 850 805
摆出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
580 850
老师把学生摆出的数依次填在圈里,板书。
生观察,并填好集合圈,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是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不是0就是5。
()
(2)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3)最小的两位偶数是12。
()
(4)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
()
2、下面的数在()里填几有因数2?
填几有因数5?
35( ) 4( )0
3、用2、4、0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位数。
(1)是2的倍数。
(2)是5的倍数。
(3)同时是2、5的倍数。
4、猜数。
(1)一个三位数,它书最大的2的倍数。
(2)一个三位数,它同时是2和5的倍数,它可能是几?
(请写出3个)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使学生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新
1、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
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
怎样摆出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呢?
2、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揭示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猜想,初步感知
师: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学生进行猜想。
(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23、26、29都不是3的倍数。
(3)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且被3整除。
3、探索猜想。
(1)学生用3、4、5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3位数。
(2)学生如果提出345或354的例子,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学的内容。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
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