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609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3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docx

科室三甲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资料准备参考模板

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管理

目   录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架构

(三)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四)XX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医务处下发)

(五)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目标(科室自行制定)

(六)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计划(科室自行制定)

(七)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医务处300分标准)

(八)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见xxx)

(九)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总结

二、疑难危重、死亡病人管理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见《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四)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见《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五)疑难危重、死亡病人管理培训

(六)XX科疑难危重病例统计总结分析(每季度一次)

(七)XX科死亡病例统计总结分析(每季度一次)

三、住院时间超过30天病人管理

(一)住院时间超过30天病人管理规定

(二)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上报表

(三)住院时间超过30天病人管理规定培训

(四)XX科住院时间超过30天病人统计分析(每季度一次)

四、危急值管理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培训

(三)危急值登记见《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五、医疗不良安全事件管理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二)医疗不良安全事件上报表(从电子病历中打出模板)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

(四)XX科医疗不良安全事件统计分析(每季度一次)

六、围术期管理

(一)术前讨论管理

1.术前讨论制度

2.术前讨论记录见《术前讨论记录本》

(二)非计划再手术管理

1.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制度

2.非计划再手术上报表(从电子病历中打印出空白模板)

3.非计划再手术评价分析表(从电子病历中打印出空白模板)

4.XX科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分析、总结(每季度一次汇总)

(三)手术并发症管理

1.XX科常见术后并发症及表现(自己科室制定)

2.XX科手术并发症分析总结(每季度一次)

(四)重大手术管理

1.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2.《重大疑难、特殊手术审批表》

(五)围术期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七、科室会诊管理

(一)会诊制度

(二)会诊记录(见《科室会诊登记本》)

(三)会诊制度培训

八、输血管理

(一)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二)临床输血管理培训

(三)XX科室合理用血评价分析(每月一次)

 

1.以上注明医务处下发文件或制度的一定要与医务处联系落实是否要下发,如不下发就自己制定)

2.以下模板仅供参考,请结合各科室实际情况参照编制。

 

XXX

 

第一部分X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作为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院领导应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

(3)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4)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并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5)各级责任人职权和岗位职责明确,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监督医疗、护理、医技科室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全面、系统的危机管理的书面计划。

(2)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1)核心制度包括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及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及临床用血分级审批制度等。

(2)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医疗质量简报》等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7.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的制度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运行机制。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和《标准住院流程》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对患者诊疗行为。

9.建立完整的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程序,及时发现缺陷,纠正错误,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10.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架构

 

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对本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2.根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结合本科室的质量管理特点,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年度活动计划和年终总结,制定并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并督促落实。

3.每月至少组织二次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全面排查和梳理科室质量与安全隐患,查找质量与安全管理漏洞、薄弱环节;检查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根据检查情况确定科室工作人员的奖惩,实现科室质量的持续改进。

4.根据医院《工作质量督查考核方案(修订稿)》下达的质量管理目标,收集、整理和分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与数据,并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科室的质量管理。

5.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有关质量与安全的相关要求,及时通报医院质量管理信息,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医疗、护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6.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以及质量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

7.每月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主持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反馈会,分析探讨科室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并做好分析记录。

 

XXX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医务处制定)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指标(第一批)

项目

目标值

统计

备注

床位使用率

85%-93%

 

 

平均住院日

 

依照科室化目标

床位周转次数

 

 

住院患者满意度

≥95%

 

 

甲级病案率

≥90%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95%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95%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

≥80%

 

 

尸检率

≥1.5%

 

 

处方合格率

≥95%

 

 

输血适应症合格率

≥90%

 

 

开展成分输血比例

≥90%

 

 

CT检查阳性率

≥70%

 

 

MRI检查阳性率

≥70%

 

 

大型X光检查阳性率

≥70%

 

 

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包括义诊、医疗保障、突发事件应急)

100%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100%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00%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例数

 

 

检查治疗履行告知率

100%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入组率(进入临床路径比例)

≥50%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完成率

≥70%

 

 

科室单病种质控病种数及科室患者人数

 

 

单病种质控网络上报例数及完成率

完成率100%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

≤10分钟

 

 

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危重症患者例数

 

 

危重症患者比例

 

 

抢救例数

 

 

抢救成功率

≥80%

 

 

科室重点疾病平均住院日(最常见两种疾病)

 

 

科室重点疾病治愈好转率

≥90%

 

 

科室重点疾病平均住院费用

 

 

住院时间超30天人数

 

 

15天内在住院人数

 

 

31天内再住院人数

 

 

外科科室手术比例(产科剖宫产率)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98%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3天

 

 

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手术后感染例数

 

 

离体组织病理送检率

100%

 

 

住院重点手术例数

 

 

非计划再手术例数

 

 

住院重点手术平均住院日

 

 

住院重点手术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住院重点手术患者手术死亡例数

 

 

重大手术申报例数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2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依照科室化目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依照科室化目标

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

>30%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人数及微生物送检率

送检率>80%

 

 

外科围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甲状腺、乳腺、疝等第一组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5%

 

 

医疗纠纷发生例数

 

 

 

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目标(科室自行制定)

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计划(科室自行制定)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见1号蓝皮本)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标准(科室自查可用医务处300分标准)

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与扣分标准

考核

部门

科室管理

(75分)

1、科主任按要求参加科主任会(10分)

科主任不请假缺席1次扣10分,副主任不请假缺席1次扣5分

2、科主任按要求开本科室科务会(5分)科主任每月至少开1次科务会,记录在科务会记录本中科务会记录内容要落实,要在科室后续管理中有体现,落实效果要在下次科务会记录中有记录

有会议记录,无参会人签名,无落实证据不得分

3、a.科室医师排班表内各班次标示清晰、听班人员在排班表中明确标出,附带联系方式(6分)

b.科室排班表每周在规定时间内交医务处(4分)

每月检查一次科室全月排班

原则科室每周排班1次交1次排班表,个别科室可每月排班1次

4、a.有科室人员品字架构图(医疗、护理)(1分),职责分工

(2)

科室人员紧急替代方案(3分)

b.科室评审工作小组组长、成员、联络员明确,职责清晰(4分)

c.按评审进度要求建设科室人员档案,完成医院要求的月度或阶段任务(5分)

5、科室业务学习和全员培训(25分)

a.科室“三基三严”培训季度计划(1分),科室全员服务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所用材料(2分)

b.科室“三基三严”培训季度考核档案完备真实,有每人参加考试的试卷等(6分)

c.科室业务学习本记录全员服务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重点文件学习、核心制度学习等内容,参加培训人员签字,要求参加培训率达100%(2分)

d.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本(4分)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本要求每月至少记录4次,每缺1次扣1分。

每次记录内容空洞或抄书扣1分

e.转科医师有专门带教上级医师,有培训目标。

科室月底对转科医师进行理论、技能考核、民主测评。

要求资料齐全,并按时交医务处(8分)。

医务处定期向转科医师了解科室带教质量(2分)

考核档案完备真实得分标准为:

有2012年季度真实考核试卷(理论、技能),至少1季度考1次可得分,无试卷或试卷不真实不得分,每季度最后一月查该项。

安全培训学习记录至少1月1次,可得分,无记录不得分

6、医师定期考核制度(10分)

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科室参加考试人员平均考核成绩折算后计入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1、医疗制度落实、患者安全(100分)

医疗核心制度知晓情况

(5分)

14项核心制度知晓性考试

准备14份核心制度试卷,每科1名住院医师、1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各抽取1份题目,现场闭卷考试,并签名

按卷面得分折算

会诊制度(8分)

a.会诊申请单内容填写详实,请会诊目的明确(0.5分),签发无代签名(0.5分)

b.检查会诊申请单请会诊时间和会诊到位时间,会诊到位时间符合要求(1分)

c.检查会诊后医嘱落实情况(2分)

d.检查会诊意见及医嘱是否在在病程中有体现(2分)

e.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意见填写具体,有指导意义(1分)

f.会诊医师须是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及以上医师(1分)。

(如有扣分,扣受邀科室分数)

检查所有有会诊的病历,累计各病历扣分扣至6分为止

三级医师负责制(4分)

检查运行病历2份,内科为住院10天左右病历,外科为术后病历a.检查科室医疗分组是否有三级医师框架(1分)

b.检查运行病历中是否有三级医师查房(1分)

c.检查运行病历中诊疗计划(1分)、特殊检查(1分)是否有上级医师审核确认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1份病历缺1级医师查房扣0.5分;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中未体现的1份病历扣2分,累计扣至4分

查房制度(4分)

a.检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是否做到1-2次/周。

(1分)

b、检查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查房是否有病人病情分析及诊疗措施的具体安排,并在病程记录中体现。

(1分)(1份不合格扣1分)

c、检查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在病人入院48小时内是否查房记录(1分)(1份不合格扣1分)

d、病程记录上级医师签名(1分),发现1处无签名扣1分,累至扣至4分

检查运行病历2份,病历同上

医嘱制度(8分)

a、医嘱下达后及时签名(2分),(发现1处不签名扣2分,累计扣至8分)

b、查病危、护理级别是否准确。

(1分)(1份不合格扣1分)

c、查用药医嘱是否用规范的化学名称(2分),发现用商品名1处扣1分,累计扣至2分

d、查医嘱改动是否在病程记录中有记录说明(3分),1处无说明扣1分,累计扣至3分

另抽运行病历2份,与上述2份病历一起接受该项检查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4分)

a、检查病危、病重运行病历病危、病重医嘱下达是否及时、级别合适(1分),1份不及时、或级别不合适扣1分

b、检查有无抢救记录(1分),记录是否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完毕(1分),检查抢救是否有上级医师参加抢救(1分)

1项不符合扣1分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0分)

1、检查病房疑难、危重运行病历的病历讨论制度执行情况(5分)

a、要求疑难、危重(1周以上诊断不明、病重、病危病人)病例进行病例讨论(2分),漏讨论1例扣1分,累计扣至2分。

b、病例讨论要求有各级医师参加讨论、必要时请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参加,最后主持人审核签字确认(2分)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1次讨论缺1级医师扣0.5分,缺主持人审核签字扣1分,累计扣至2分。

c、病例讨论应有主持人结论性意见(1分)。

1次讨论缺主持人结论性意见扣1分

2、检查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5分)

a要求1月至少记录2次,缺一次扣2.5分。

b、讨论要求有各级医师参加讨论、必要时请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参加,最后主持人审核签字确认。

(2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1次讨论缺1级医师扣0.5分,缺主持人审核签字扣1分,累计扣至2分。

c、讨论应有主持人结论性意见(1分)。

1次讨论缺主持人结论性意见扣1分

检查全科所有疑难、危重运行病历

值班、交接班制度(10分)

a、对照科室排班表,检查在岗情况(1分),检查值班人员是否符合资质(1分)。

1人不在岗即扣1分,发现1人不符合资质值班扣1分。

b、检查排班表,看二、三线人员是否有明确注明(1分)。

无明确注明扣1分

c、询问值班人员是否知晓二线、三线听班人员姓名及电话号码(1分)。

不知晓姓名扣0.5分,不知晓电话扣0.5分

d、要求病重、病危等重点病人、当日入院、出院、转入、转出病人进行交接(2分)

e交接班记录本(4分)

检查方法:

对照运行病历检查交接班记录本,按上述要求,漏交一名病人扣0.5分,累计扣至2分。

检查方法:

交接班记录缺1次(1个白班或1个夜班)扣0.5分,累计扣至4分。

交接班记录多数内容简单,未能交代病例要点和注意事项、未记录病情变化和处理经过的,扣2分

患者病情评估(6分)

a、查危重患者评估是否进行,无进行则直接扣至6分

b、新入院患者是否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了评估,无则直接扣至6分

危重患者收治、转科制度(4分)

a、查科室中转入患者有无转入记录(1分)

b、查有无告知患者、家属及签署意见(2分)

c、查转出前是否有相关科室会诊意见(1分)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4分)

a、检查二类、三类技术是否按要求进行申报和审批(发现1项,直接扣4分)

b、查工作人员是否在授权范围内进行高风险技术操作(发现1项,可直接扣至4分)

c、要求有创操作前进行病情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高风险有创操作前进行术前讨论(2分)

查阅全部运行病历,发现1例有创操作前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扣1分,发现1例高风险有创操作前未讨论扣1分。

(高风险技术操作名称随后发布)

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4分)

a、查新技术开展有无申报和审批(1分,无则可扣至4分)

b、查新技术开展有无效果评价及和原有老技术比较(2分)

c、查新技术开展有无授权开展(1分,无则可扣至4分)

患者知情同意(8分)

a.要求入院记录规范应用病史属实章,病人或亲属签名及签署日期无漏项(2分)

b.要求病历中病情告知书、授权委托书、手术同意书、输血协议书和特殊检查、贵重药品、使用高值耗材知情同意书等病情及治疗所需的知情同意书、告知书齐全(6分)

a.抽查运行病历2份,发现1例患者或授权亲属漏签扣1分,无签署日期扣0.5分,未盖病史属实章扣1分,累计扣至2分。

b.抽查运行病历2份,应具备的同意书、告知书缺1项(或告知书签字不齐全)扣1分。

累计扣至6分

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措施(10分)

a.要求本科室医师熟记危急值定义、常用项目数值、报告程序。

要求《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填写完整

检查《登记本》最近30天登记资料,1次接听记录不完整扣1分,累计扣至6分

b.提问当班医师危急值定义、常用项目数值、报告程序,提问2人,1人次回答不完整扣1分,回答不出扣2分

医患沟通制度(4分)

a、随机询问1名患者或家属是否知晓主管医师(1分)

b、随机询问1名患者或家属是否知晓贵重耗材价格、曾应用医保、新农合报销目录外的项目知晓情况(1分)

c、除去有保护性医疗要求的患者,随机询问1名患者或家属是否了解疾病状况、治疗情况(2分,每项1分)

临床输血管理(7分)

a、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

(2分)

b、病人有输血指征,经治医师应根据规定填写申请单,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审核签字后报送输血科(1分)。

1次未执行扣1分c、经治医师给病人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病人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途径传播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有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分)1次未签扣7分,1份同意书签署漏项扣2分。

无意识且无家属签字病人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同意,并记入病程。

有该种病人未按此要求执行扣1分。

d、输血前应检查受血者的:

转氨酶、乙肝病毒标志物、丙肝病毒标志物、梅毒、艾滋病。

(2分)未查扣2分

检查所有有输血情况的运行病历,下同。

病程记录无指征记录1例扣2分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30分)

 

(1)每月检查出院病历,统计科室月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全院平均为60%以内)

(2)每月统计科室出院病人中用抗菌药物者微生物培养和其它病原学检查送检情况。

(要求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培养送检率高于30%)

(3)检查科室现住院用抗菌药物全部患者的病程记录中抗菌药物的相关记录

(4)每月统计外科科室出院Ⅰ类手术切口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要求不高于30%)、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是否符合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开始使用的要求、疗程

(5)检查有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手术预防感染执行情况

扣分标准:

(1)按《泰山医学院附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泰医附院发(2011)22号文件要求,一般科室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60%扣5分;经医务处论证批准有使用率专有指标的科室,使用率超专有指标扣5分

(2)科室现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培养和其它病原学检查送检率:

低于30%高于15%扣5分,低于15%扣7分。

(3)外科科室Ⅰ类手术切口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于30%,低于60%扣5分,高于60%扣7分

(4)科室现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病程记录中抗菌药物的相关记录,1例病人无抗菌药物记录扣1分,有记录但内容不全(要求记录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品种、剂量、疗程、更改、停用)1例病人扣0.5分,该项累计扣至3分

注:

一般科室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60%扣5分;经医院论证批准有使用率专有指标的科室,使用率超专有指标扣5分。

在医院批准之前,按不超60%要求

医务处、

药剂科、院感科、检验科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记录本》(5分)

目前科室用自建本,以后换发统一用本,记录内容包含科室管理措施、用抗菌药物病人住院号、主要抗菌药物品种(用特殊使用级药物必须登记),登记标本送检病人住院号,Ⅰ类手术切口病人住院号及预防使用抗菌药品种和疗程,每月自查及整改,医院发布通知等,要体现出工作持续改进

有记录本且自2012年1月起每月按上述要求记录得5分。

缺1个月记录扣2分,1个月有记录但内容不全扣1分,累计扣4分。

无记录本扣5分。

药剂科、医务处检查监控临床科室指标(10分)

a、科室处方合格率(2分)

b、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分)

c、处方、医嘱合理性点评(3分)

d、Ⅰ类手术切口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点评(2分)

药剂科、医务处

3、病历管理(25分)

1、出院病历按时归档

评审A级指标:

出院病历在2个工作日之内回归病案科≥95%,在7个工作日之内回归病案科100%。

每月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