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53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京津

•意义①缩短南北,东西往来时间,拉近彼此距离,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人员,物资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兵员运送,保证国防安全.

•④有利于城市之间协调发展,同城效应明显.

上海港区位分析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筑港条件:

a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码头设备和城市平面布置;b)长江,黄浦江为上海提供淡水。

•③水域条件:

水域面积广,可保证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停靠所需空间。

•④腹地广阔:

人口稠密,资源丰富,经济较发展。

•⑤城市依托强大: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天津港,大连港,香港)

第二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表现:

一方面,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另一方面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表现: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使多个城市互相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如:

株洲沿铁路发展;

日本筑波沿公路中轴线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

趋势: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城市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交通干线附近成为聚落的分布区。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商业中心——指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或城市内的区域:

如:

广州、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市的北京路、上下九、天河城、新华的商业大道

2、商业网点——由若干个商店、交通线等点和线衔接、交错而成的网

3、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4、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居民点和商业点稀少。

----受交通条件限制,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伸展,商业网点密度小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众多、方式多样,居民点和商店多。

------交通条件好,商品流通频繁,商业网点密度大。

同样,乡村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城市

5、对商业中心的影响

★普通商业区和CBD布局在城市中心,交通便捷的地区

★仓储超市多布局城市边缘且交通干线处

知识拓展——中国铁路干线的“三横五纵”

“三横”(东西向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

•陇海——兰新;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五纵”(南北向铁路干线):

•京沪;

•京九;

•京哈——京广;

•焦柳;

•宝成-成昆

运煤专线

大秦线神木——黄骅港焦作——兖州——日照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二、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机制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产生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4.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环境污染:

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③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足。

5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①从局部地区来看: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②从全球来看:

A.发达国家:

主要体现为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得到治理和缓解)

B.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a、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b、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c、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6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主要体现在:

①国际水域②生物多样性③气候变化④臭氧的消耗(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破坏等)

三、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其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这包括同代人之间和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为全球性问题。

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高,人口增加绝对数高,1/4新增产值被用于新增人口

②深源短缺令人担忧:

人均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面临的困境解析:

(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

(2)来自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

(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

①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

②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

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4)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

①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②草场严重退化

③漠化威胁形势严峻

5.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

发布时间:

1994年3月

背景:

中国总结了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有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内容:

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中国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把发展放在首位,根据国情提出了新的发展观。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1)手段:

环境___技术

(2)核心:

提高___为核心。

(3)方式:

_____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

(4)原则:

资源输入____、资源和废弃物_____。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3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1环境效益:

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2经济效益:

有利于技术改造和调整工业结构。

③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包含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三是清洁的产品。

④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

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因为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一生产制造一消费使用一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例题某酒精总厂酒精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

1影响酒精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原料

2传统的酒精生产造成什么环境问题?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3、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

有什么好处?

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了进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得到永续利用。

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资源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农业----生态农业:

用生态学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1)原理:

生态系统的观点

(2)方式: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

(3)目的: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农业的优点:

解决了燃料同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循环利用:

净化环境,保护土地

(3)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不同时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③节约能源;④节省使用自然资源;⑤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⑦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⑧爱护每一块绿地;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⑩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状况的动力;⑩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