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35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 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卷湘教版必修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必考部分(共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B.呈带状C.呈环形D.呈团状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解析 图示村落沿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

河谷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水源充足,适宜村落的发展。

答案 1.B 2.A

读下图,回答3~4题。

3.左上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

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4.读右上图,某铁路线规划要连接A、B两点,有Ⅰ线、Ⅱ线和Ⅲ线三种方案。

综合各种因素,正确的选择是(  )

A.ⅠB.ⅡC.ⅢD.Ⅱ和Ⅲ

解析 第3题,鞍部地势相对较低,施工的工程量小,造价低。

第4题,图中Ⅰ线经过山崖处,地势险要,施工难度大;Ⅱ线虽然地势平坦,但距离较远。

因此,综合各种因素,选择Ⅲ线较为合适。

答案 3.C 4.C

5.读下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解析 由于图中没有标明等高线,故无法判定“沿等高线延伸”。

从河水的方向可以推断,该地区铁路线的分布沿山谷延伸。

答案 A

墨脱公路工程于2012年竣工通车。

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至此实现公路通达。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在墨脱县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

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对公路建设与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7.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北部 地势低,气温高

B.分布在河谷 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

C.分布在北部 地势抬升,降水较多

D.分布在河谷 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农业分布区

解析 第6题,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由于公路为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的技术条件要求高。

第7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聚落则随农业的分布而聚集。

答案 6.D 7.D

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

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74℃。

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8~9题。

8.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

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9.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解析 第8题,全球变暖主要是由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和破坏植被引起的。

第9题,由于气温升高,北温带耕作区会向高纬度延伸。

答案 8.C 9.D

读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更暖

11.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变化,后期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的气温距平都高于前十年,说明气候比前十年更暖。

第11题,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辐射所致。

答案 10.D 11.B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

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

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

A.公元100~300年B.公元600~1100年

C.公元1100~1300年D.公元1300~1800年

13.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C.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D.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负相关

解析 第12题,公元600~1100年,气候的湿润指标下降幅度大,沉积速率上升,可推断该时段内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

第13题,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沉积速率的高低,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答案 12.B 13.B

(2014·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下图为风、光互补发电应用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逆变器再根据需要将电能输送到用户。

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系统最适合运用于(  )

A.商业中心B.工矿企业C.轨道交通D.道路照明

15.该系统的广泛使用,有利于(  )

①改善大气环境 ②促进产业转移 ③优化能源结构 ④增强温室效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组以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命题素材,强化学生对自然资源特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第14题,需要考虑由于风、光发电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发电不够稳定,一般不用于对用电量大、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高的部门,因而选择道路照明。

第15题,光能、风能发电,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发电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答案 14.D 15.B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结合下表完成16~17题。

世界

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16.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17.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小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

解析 第16题,表中数据显示,缺水最严重的是海河流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用水紧张状况的核心。

第17题,塔里木河所在区域降水总量小,但区域内经济总量也小;而海河流域处于我国华北地区,该区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这是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前者的原因。

答案 16.C 17.D

读下面“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和“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回答18~19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8.根据“世界稀土产量变化统计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65~1980年,美国的稀土产量一直约占世界半数

B.中国在2005年以后,稀土产量几乎占世界全部

C.中国稀土产量的大幅提高,与突破稀土提纯的关键技术有关

D.美国稀土资源枯竭,转而大量采用较低价的中国原料

19.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B.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C.加大开采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解析 第18题,美国稀土产量减少,不是因为国内稀土资源枯竭,而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减少开采对环境造成破坏,转而大量采用较低价的中国原料。

第19题,从稀土资源的性质及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答案 18.D 19.A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

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21.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A.4~9月B.5~11月C.7~8月D.6~8月

解析 第20题,从图中看,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

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

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三种洪水均可发生。

平原洪水多于山区。

第21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

答案 20.A 21.A

读我国1961~2011年部分省区高温日数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该图示地区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递减,江苏最少,安徽最多

B.从北向南递减,江苏最多,福建最少

C.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福建最多,山东最少

D.从西南向东北递增,江西最少,山东最多

23.在图中有8处,表示这些地点从来没有出现过高温天气,其原因可能是(  )

①其中有4处位于山地,海拔较高 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短 ③其中有4处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 ④地势较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解析 由图综合分析即可得出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

有4处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有4处位于内陆,结合我国山地分布可知这4处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

答案 22.A 23.D

凌汛是河流冰坝堵塞水流的现象。

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图中哪一河段容易形成凌汛(  )

25.凌汛一般形成于一年中的(  )

A.夏季B.春秋季节

C.冬季D.初冬和初春季节

解析 本题组要抓住凌汛的概念“冰坝堵塞水流”展开分析。

形成凌汛,首先,该河要有结冰期,即应位于较高纬度;其次,下游先封冻而上游还未封冻,它应是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凌汛一般形成于河流开始封冻和开始解冻的时期,河流全部封冻或者未封冻是不会有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