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899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docx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

北京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七道大题,24道小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肩荷hè漩涡xuàn媲美pì众目睽睽kuí

B.匕首bì针灸jiǔ摒弃bǐng呕心沥血ǒu

C.挨打āi裹挟xié挣脱zhēng蓬头垢面gòu

D.马匹pǐ庇护bì憎恨zēng悉悉窣窣s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收笼销声匿迹名门望族

B、废驰沧桑鳞次栉比张惶失措

C、圭臬橱窗矫揉造作推心置腹

D、鬼崇惊蛰见风驶舵拾人牙慧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①担任领导职务后,杨明华不愿创新,完全________前任的种种做法,受到舆论批评。

②井冈山峰峦叠嶂,沟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是中国的一座名山,也是我渴慕已久的旅游________。

③对媒体________宣传的所谓畅销书,我们应该多作冷静分析;对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我们应该积极添购。

A、习用胜地大肆B、袭用胜地大事

C、习用圣地大事D、袭用圣地大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丛飞病重期间,他资助过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和气度令人钦佩。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涵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C.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致使其妻儿收受贿赂八十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D.站在空旷的帝国广场上,杨晓峰突然觉得自己不名一钱。

区区两百万元,要在纽约闯出一片天下,太难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4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共同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B、文化遗产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C、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面上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也能撞击出天才的智慧火花。

D、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的目的,不仅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相反是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儿。

郭沫若的《天狗》、舒婷的《神女峰》、何其芳的《蛇》、臧克家的《老马》等作品都是现代诗歌史上著名的作品。

B、现代诗歌常常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江非的《妈妈》就从现代文明的视角,选取一系列意蕴丰富的形象,对依然生活在贫苦落后状态中的人们进行了委婉的讽刺。

C、现代散文的风格,和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动人的北平》的沉着、凝重,《合欢树》的质朴、自然,《汉家寨》的闲适、优雅,《范爱农》的含蓄、深沉等,都离不开作者独具一格的语言。

D、如果说形散神聚是现代散文的一般特征,以小见大是现代散文的基本技法,那么情理交融、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则真正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了。

《都江堰》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的大声诘问,《灯下漫笔》中“我们既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的精辟议论,意蕴何其深长。

二、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问者曰:

“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

”曰:

“犹言‘先醒’也。

”……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某臣问曰:

“王何为有忧也?

”庄王曰:

“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

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

”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

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

吾君,丽者也。

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

吾君,圣者也。

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此其后生者也。

昔郭君出郭,谓其御者曰:

“吾渴,欲饮。

”御者进清酒。

曰:

“吾饥,欲食。

”御者进干脯梁糗。

曰:

“何备也!

”御者曰:

“臣储之。

”曰:

“奚储之?

”御者曰:

“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曰:

“子知吾且亡乎?

”御者曰:

“然。

”曰:

“何不以谏也?

”御者曰:

“君喜道谀而恶至言。

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郭君作色而怒曰:

“吾所以亡者诚何哉?

”御转其辞曰:

“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曰:

“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

”御曰:

“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

”郭君闻罢甚喜,伏轼而叹曰:

“嗟乎!

夫贤人如此苦乎?

”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

恰当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受到

C.曰:

“何备也!

”备:

准备

D.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与:

赞成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

不赂者以赂者丧

B.昔者宋昭公出亡

侍御者数十人

C.君喜道谀而恶至言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子知吾且亡乎

不出,火且尽

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是以忧也

B.天下无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C.曰:

“何不以(之)谏也?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的一组是:

①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②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③御转其辞:

“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④伏轼而叹曰:

“嗟乎!

夫贤人如此苦乎?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忡,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三、现代诗歌鉴赏(9分,每小题3分)

12、阅读艾青《礁石》,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作者对“礁石”做的是纯客观的描述。

B、“礁石”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C、作者把“礁石”当作人来描写,集中,凝炼,形象感非常强,像是一尊“诗雕塑”,形成一种“美的凝聚”。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洗炼,韵律感也比较强。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一)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深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

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二)半棵树

牛汉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13、以下对《悬崖边的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首诗中,“树”只是一个切入点,在它身上融入了诗人丰盈的生活感受,以物寓人,借物起兴,给人以深广的联想与领悟。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本诗作者所以细致入微地描绘这棵树的形象,目的就是要表达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综观全诗,作者似乎并没有大悲大喜,写景抒情平实、朴素,娓娓道来,但是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14、比较分析《半棵树》和《悬崖边的树》,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标题都巧设悬念,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两首诗的开头,作者都以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交代“树’恶劣的生存环境。

C、两首诗都通过描绘“树”的形象,表现逆境中生命的顽强意志,可谓异曲同工。

D、两首诗都采用象征手法,咏物言志,意蕴深长。

四、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①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结束,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投资者忧虑经济下滑,甚至悲观地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核冬天”。

②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指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是全球需求增长的发动机。

它们的经济出现衰退,对其贸易伙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美国经济衰退会减少美国对欧洲商品的需求,其结果是,欧元区可能遭遇较大衰退。

中国出口也遇到严重问题。

2009年,中国出口将出现30年来首次下滑。

在过去几次经济下滑中,由于中国经济总量较小,要素价格也很便宜,可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增加出口。

但是,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市场份额扩大的收益不再能抵消全球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了。

出口放缓已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股票市场泡沫已经破灭,房地产泡沫似乎也要破灭。

③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可以稳定金融市场,防止大金融机构破产。

但不能刺激信贷增加,推动实体经济复苏。

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人们借钱消费,所以,需求旺盛,经济上行。

这种方式在房价上涨时是可行的,成屋可以作为抵押品,人们能借到更多的钱来消费。

现在,房价下跌,人们的财富缩水,他们没有可靠的抵押品,因此,如果7000亿美元置换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这些资金也不会通过借贷流向实体经济。

④另外,世界各国央行希望以降息来刺激需求增加。

事实上,当家庭的财富缩水、债务增加,降息不会发挥神奇功效。

只有当家庭部门减小杠杆率、改善财务状况时,信贷需求才会复燃。

然而,降息速度比通胀回落速度要快。

因此,实际利率会长期为负,这将使能源和黄金价格重新抬头,造成通货膨胀。

除救助计划和降息之外,更激进的措施还会随之而来。

如果货币需求仍富有弹性,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息来完成。

如果出现流动性陷阱,中央银行可以购买政府发生的各种票据,例如国债。

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新债市场可能无法消化。

如果美联储介入,购买这些国债,那相当于印刷货币,为财政支出埋单。

⑤面临这一困境,各国新的货币政策会出台,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它不会阻止经济衰退。

当财富像现在这样蒸发,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会重新繁荣。

在衰退之后,全球经济不会很快重新提速,投资者不会再给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人们借钱,供其消费。

这场危机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不会很快褪去。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日前爆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投资者忧心忡忡,对全球的经济状况十分悲观。

B.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到十年来最低点。

C.美元救助计划难以推动经济实体复苏,原因在房价下跌,许多人失去了借贷的可能性。

D.面对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