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855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docx

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

附件1:

年度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

项目申报书

 

以“模拟”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服务)性实训基地

 

申报院校:

(公章)

建设模式:

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基地名称:

填报人:

主管单位:

(公章)

填报时间:

 

*****省教育厅财政厅制

 

填报要求

一、请按照通知要求,如实填写,规范严谨,及时提交。

二、有关数字、材料和信息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

除注明者外,仅填近3年的情况。

三、文字描述要说清时间、内容、结果,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叙述简要,不得超出相应部分要求的篇幅。

四、填写文字内容的字体为楷体,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

五、此申报书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一式4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

注:

申报学校必须如实填写本表各项数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评审资格。

1、基本信息

院校基本信息

院校名称

建校时间

院校类别

■高职□中职

□职教中心

院校属性

■公办院校□民办院校

办学水平

□国家示范(骨干)□国家重点

□省级示范(重点)

□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

院校上级主管部门

*****省教育厅

全日制在校生数(人)

4170

院校法人

项目负责人

院校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基地基本信息

基地占地面积(平方米)

1100

总数(人)

39

基地建筑面积(平方米)

1500

其中:

生产、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数(人)

10

具有一年企业实践经历人数(人)

1

全日制在校生数(人)

798

具有二年企业实践经历人数(人)

1

近三年年均完成全日制在校生实训人数(人)

672

具有三年及以上企业实践经历人数(人)

8

近三年年均完成对外培训人数(人)

925

兼职教师数(人)

6

从企业聘用相关

人员数(人)

6

基地现有设备总值(万元)

441.7

基地现有设施设备可满足所选建设模式必备生产条件的比例

76%

基地是否实现财务相对独立

■是

□否

基地所覆盖的专业情况

专业类别名称

专业名称

设置时间

年招生数

在校生数

是否省级示范专业

机电类

数控技术

2004

120

304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8

150

418

电气自动化技术

2013

80

76

机电一体化

2014

40

0

模具设计与制造

2014

40

0

2、拟建实训基地可行性分析

2.1生产(服务)特征(或模拟教学产品、教学产品)分析

(产品特征、环境特征、组织特征、运行特征、生产(服务)氛围等分析)

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结合大连金州新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金州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保税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特点和调整经验,为使我院的机电类毕业生对集群内企业高技术含量的机电设备熟悉、学会操作,掌握维修和安装,节省企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再次培训,机电制造也培养大量适合企业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引入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我们申请建设区域特色的为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是可行的。

1.产品特征---典型性、先进性和流程化

实训中心覆盖5个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产品是经过精心论证,选择学生就业岗位所接触的典型机电产品。

由于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未来的需要,因此在实训基地设备购置时也考虑了技术先进性的要求,如自动化生产线、数控维修实训工作台、3D打印机等。

本实训基地的教学产品的选择是满足从三维扫描到三维打印或数控加工以及到零件检测这一加工流程。

2.环境特征----实境性教学

通过校企两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安排实训(实习)任务,建设与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融合企业文化,教学内容体现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创设企业化管理情境,开展“实境”训练。

3.组织特征----仿企业化实训

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将本实训基地建设成具有生产功能情境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

4.运行特征----自主性、高效性

实训基地采用学校自主管理模式。

学校自主性较强,能实现自我管理,达到以培训人才为目的,避免因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从而使实训内容空泛,流于形式,学生能力培养落不到实处的现象。

实训基地不仅为校内学生提供技能实训,也能承担本专业领域中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

由于机械加工实训设备价格昂贵,我们结合各专业岗位特点,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实训室全天开放和保证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仿真做任务,在课后完成实践操作环节)的情况下,优化统计出机械加工与维修实训基地所需设备,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5.生产(服务)氛围

实训基地中,制订企业化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校内也体验到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如从着装到整个生产或服务的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规范训练,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如模拟“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职业管理环境,建立“操作区、堆放区、产品区、检测区”等,进行安全操作的严格规范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2.2生产(服务)环境、设施设备分析

(生产(服务)环境与企业环境对接程度、生产(服务)设施设备与企业的一致性等分析)

1.生产(服务)环境与企业环境对接程度

*****轻工职业学院现有机械加工与维修实训基地1500余平米,按功能划分为:

仿真实训室、普通机加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实训中心、机床运行维护中心、检测中心等,实训基地现有的功能区和设备可基本满足机加与机床维修实训基地要求。

为提高实训基地设备质量,提高实训质量,拟建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将在现有区域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增加逆向工程实训室、扩建普通机加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实训中心、机床运行维护中心、检测中心等实训基地。

我院机电类专业一直与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实训(实习)任务,创设企业化管理情境,实施项目教学,开展“实境”训练,实现工作角色模拟,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训导、职业操作技能训导,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使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素养(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熏陶等。

“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角色自然转变。

实训基地中,建立“操作区、堆放区、产品区、检测区”等,从着装到整个生产或服务的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规范训练,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

2.生产(服务)设施设备与企业的一致性分析

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设备包括三轴立式铣床、数控车床、3轴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数控铣床维修实训台等,价值400余万元。

这些设备均是调研大连地区对接产业集群的典型设备后购置的,设备的系统和型号具有普遍和典型性。

拟购的教学产品还考虑了设备的先进性,能进一步完善和更新现有设施,提高实习基地的教学产品研发能力,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与企业设备实施基本保持一致。

2.3生产(服务)工艺、质量保证分析

(生产(服务)工艺与企业工艺对接程度、生产(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等分析)

1.生产(服务)工艺与企业工艺对接程度分析

引入企业机加生产工艺,校企双方共同整合教学项目,制定加工工艺,从产品生产、检测到设备维护等都制定企业标准的操作规范。

以企业的生产工艺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所学与企业要求无脱节现象。

为保证实训生产工艺与企业工艺无缝对接,我们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等作为兼职教师,对所涉及的生产工艺进行把关。

每年要求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至少2个月,将企业的先进管理与加工工艺方法,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对标准化技术文件的阅读能力。

践行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对接,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

2.生产(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分析

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我们充分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如“6s”的管理模式,实训基地按企业标准建立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对生产过程全方位监控,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检测。

在阶段性教学任务零件加工完毕后,我们还聘请企业专职质检人员来对学生完成的零件质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合格原因。

在企业质量规范指导下,实训基地一切教学活动都受到严格规范的管理,每个工序都经过质检部严格把关,确保教学任务的每道工序生产流畅、质量达标。

2.4生产(服务)人员、生产(服务)经验分析

(生产(服务)人员素质、结构、能力与企业对接程度,生产(服务)经验总结、归纳,对照企业生产(服务)的不足因素等分析)

1.生产(服务)人员素质、结构、能力与企业对接程度分析

我院的机电系从事机加与维修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丰富,9名校内专任教师和5名企业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资格者100%。

数控技术专业2013年被评为*****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2014年被评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校内专任教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组成。

由于校内教师对产品工艺和制造水平与企业有差距,企业兼职教师不定期到学校对教学实施进行指导。

同时校内专任教师还要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新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

企业兼职教师由于因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欠缺以及企业工作繁重等因素,他们的教学工作任务是不定期对校内教学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并同校内教师一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写等。

实训基地每学期举办两次生产和教学交流会,开展互听互评互促活动。

2.生产(服务)经验总结、归纳,对照企业生产(服务)的不足因素分析

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经验薄弱,但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企业生产技术先进,但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校企结合的双赢在于企业希望学校能培养他们需要的技术人才。

因此企业可参与到教学计划制定以及教学任务指导的环节中去,以此弥补专任教师的经验不足,使培养的学生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

目前本院实训基地不足之处有:

1.基地与企业真实环境一致性有待提高。

2.实训基地空间和时间开放性要加强,即要加强基地社会技术培训和服务能力。

3.基地的设备的先进性不足,培养的学生职业先进技术程度有待提高

4.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5.实践任务指导教师的生产和工艺水平以及教学方法需要加强。

2.5生产(服务)机构、生产(服务)组织分析

(生产(服务)机构与企业生产(服务)机构对接程度、生产(服务)组织与企业的生产(服务)组织一致性等分析)

实训基地按照实训环境企业化,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以及管理模式。

要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场所,实训基地设置产品设计工艺室、调度室、质检室、装配与调试室。

学生校内实训环境职业化、岗位化;打破教师和学生身分,打破教学和生产环境界限,形成以系主任为车间主任,各任课教师为班组长的实体管理网络。

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基地就是企业的一员,每个生产岗位要定人数定制度,通过制度来保证实训与生产的顺利进行。

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