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839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docx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

文化生活第4课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材分析与试题设计(按框目分类)

一、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共两框内容。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课介绍了三目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

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具有形态的生活。

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然后从传统文化基本形式之一的习俗、展现传统文化重要标志的建筑、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作为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的思想的继承四个方面,深入传统文化继承的内部,看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如何得以延续,从传统文化精髓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继承的价值。

试题设计:

1、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C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它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C

A.传统风俗B.传统思想C.传统道德D.传统习惯

3.下列哪种传统文化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4、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C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5.下列不属于传统思想范畴的是()D

A.理论观点B.学术思想

C.道德观点D.古代文学

6.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继承的有(不定项ABCD)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7.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哪些特点(不定项AB)

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科学完整性D.落后腐朽性

8.下列属于中国传统文艺的有(不定项ABC)

A.古代文学B.传统戏曲C.传统绘画D.传统建筑

9.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的,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这说明(B)

①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B.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D.传统文化只存在与历史中

11.“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B

A.积累性B.继承性C.民族性D.稳定性

30、过年,曾经是那么让人心跳、让人憧憬、让人渴望的字眼。

贴春联、放鞭炮、围炉而坐,或携幼扶老,在热闹的人群中放声欢笑,每每这一时刻,浓浓的亲情,便流荡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

但这一切,正在逐渐淡去,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是传统文化的丧失?

抑或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变得冷漠?

似乎并不能道出问题的实质,怎样重新拾起历史文化的传承,怎样营造浓浓的过年气氛,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

你认为春节所传递的哪些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

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

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通过介绍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点,一方面应看到传统文化能够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其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会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通过介绍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点,了解作为特定民族历史发展产物的传统文化,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力量上,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一特点对在今天各民族坚持自己的民族独立性至关重要。

然后从传统文化两大特点的现实意义中,总结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

试题设计: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B)

A.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具有鲜明的时代性D.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D)

A.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C.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起消极作用

D.如果传统文化内容能顺应社会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起积极作用

3、2005年4-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

大陆民众最感动的是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

因为D

A、讲这一句话就能实现中国统一

B、国民党、亲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台湾所有的政党都是承认一个中国的

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

4、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

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

这是因为D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5、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

这说明A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6、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

“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可见不定项AC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7、由于不少地方的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

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不定项AC

A、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8、2005年5月6日,宋楚瑜率领亲民党访问团祭拜黄帝陵,在祭文中宋楚瑜庄重地读到: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

面对黄帝陵那些超过千年的古柏,宋楚瑜不由地感慨:

“这些千年古柏就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印证!

找到了“根”,不忘“本”,两岸问题就非常容易迎刃而解。

”上述事实表明( 不定项BCD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B、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9、“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

这说明(不定项BD   )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是亦步亦趋

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10.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D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11.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

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C

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D.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30・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出现的“读经热”,“四书五经热”,“国学热”。

辩题:

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帮助学生在理解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树立对待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的正确态度,并做出正确的处理选择。

本部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达到“移风易俗,古为今用”。

试题设计:

1.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媒体有关“国学启蒙班”、“少儿读经(典)热”的报道此起彼伏,仿佛让人感到“复兴传统文化”热浪袭人。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B)

A.这种行为不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B.这是对传统文化重视的一种表现

B.这是一种复古主义,在今天不值得提倡

D.有利于文化的创新

2.“读经”,这“经”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B)

A.“读经”就是读“四书五经”

B.读古典文学作品,使青年学生有一个较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基础

C.读诗经

D.应当读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不定项AD)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移风易俗

C.顺其自然D.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0辩析: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也应该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因为只有实行“优胜劣汰”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31.对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

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

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

请对观点一、二作简要评述。

31.

(1)文化继承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观点一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不科学的;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想想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想想是不科学的。

(1)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观点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遭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

 

31、"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31、

(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4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4分)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