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74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中小学资料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试题共44小题,每题1.5分,共66分)

1.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

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

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

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

2.在梭伦改革之前,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

但是梭伦却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与自己属意的人……另一方面,却并不允许无限制的、任何方式的赠与。

他所允许的,只限于那些在不受逼迫无奈之下,或不在妻子劝诱之下所作的赠与。

这种变化表明

A.雅典公民的自由受到限制B.财产权摆脱血缘束缚

C.社会财富实现了合理分配D.私有财产得到了保护

3.亚里士多德说:

“梭伦政体在三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二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三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

因此群众有了力量。

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

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B.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C.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4.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

B.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

C.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

D.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

5.商鞅说: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

”“三官贫,必削。

”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7.“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

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8.苏轼认为:

“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9.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表明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

10.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的农业化

C.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1.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12.北魏统治者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这实际上就是()

A.俸禄制的雏形B.租调制的雏形

C.均田制的雏形D.迁都洛阳的先声

13.苏辙认为:

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

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

如此则恐鞭“棰”(意:

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以下各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中苏辙的观点的是()

A.青苗法增加了地方官员的额外行政负担B.青苗法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C.青苗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青苗法为官吏贪污制造机会

14.一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中写道:

“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硫远,谗佞辐餐,败坏XX.以至于此”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者,其言多为污蔑之词不足采信

B.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亲历者,所述反映了他对变法的反思

C.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分析要比其他人客观公正

D.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好友,势必为其寻找借口开脱责任

15.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6.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改革”时制作了下表,观察下表,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

名称

身份

结果

备注

商鞅变法

左庶长

成功

遭车裂

孝文帝改革

皇帝

成功

王安石变法

参知政事

失败

遭罢官

 

A.商鞅和孝文帝结局不同,孝文帝流芳百世;商鞅遗臭万年

B.商鞅遭车裂说明改革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C.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王安石官职太小,不足以左右局面

D.商鞅遭车裂、王安石遭罢官说明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17.关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改革的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联系

D.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

18.受天主教把团结互助视为社会责任的宗教传统影响,威廉一世提出:

“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

B.德国有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和经验

C.宗教传统有助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D.德国统一后君主立宪政体专制色彩浓厚

19.一书中写道:

“(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20.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

上述材料表明()

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

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

21.下列关于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采取官办方式

22.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

“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

2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B.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

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D.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24.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意义包括

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

④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

⑥由于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加上欧洲列强的干涉,最终失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D.①②③⑤⑥

26.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

这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的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改革的负面影响激化矛盾

27.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187

42000

51937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28.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

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

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A、

B、

C、

D、

29.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

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30.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1.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32.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

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

其对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有()

①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地税征收现款,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为实现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措施大同小异,其中“小异”应是()

A、制定宪法B、创办近代工厂

C、改革传统教育D、加强中央集权

34.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倒幕运动的成功

C、西方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