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7345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总序号:

60-61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

《矛和盾的集合》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运用字典自己解决文章中的疑难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道理。

3.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式科学的思想方法。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不善于像课本中的主人公那样,能够善于思考,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通过学习,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评价任务二:

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三: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活动一

出示课题:

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齐读。

你知道什么是“矛”?

什么是“盾”吗?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看图,直观感受

活动二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

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结果怎样?

出示课题:

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翻开课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学习,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二)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

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活动二

 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开火车读

活动三

指读课文,读后教师评议纠正错误

学生读课文

小组合作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四

要求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三)

 

环节三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活动一

 引导学生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交流交流

活动二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课下思考

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环节四

指导写字

 活动一

出示会写的14个生字 

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通过学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五

实践活动

活动一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

学生准备事例,开始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2、通过深入了解课文,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3、通过分析课文,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评价任务二:

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评价任务三:

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活动一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矛与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复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c.结果怎样?

学生交流

环节二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活动一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分析课文,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三)

活动二

 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读完之后,思考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课文,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三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小组讨论,举例子说明

活动四

再读这段话。

再次朗读本段内容

环节三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活动一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谈谈感受。

交流课前收集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环节四

抄写词语

 活动一

同座互相读词语。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环节五

作业

活动一

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学生课下自由完成作业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评价任务一)

附:

板书设计  

矛与盾的集合

矛(进攻)

盾(集合)集合(坦克)

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总序号:

62-63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

《科利亚的木匣》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运用字典自己解决文章中的疑难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

埋木匣部分讲了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木匣及木匣里有哪些东西,为什么埋木匣和怎样埋木匣的。

挖木匣部分讲4年后,妈妈顺利挖出了自己埋的木匣,开始科利亚按原来的步数没有挖出木匣,经过认真思考后改变了步数,挖出了木匣。

最后一段讲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的道理。

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不高。

让学生默读后试着理解,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通过分析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3、通过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评价任务二: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评价任务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这篇课文围绕事物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都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活动一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通过学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活动一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学生生字新词的读音

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活动二

指名学生读生字词,并正音

个别学生朗读生字词

活动三

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义

1、却别匣和箱的字义

2、区别斧和爷免和兔抢和枪的字形

环节四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活动一

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的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二

指名汇报

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情。

通过分析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三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道理。

2、通过朗读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通过分析课文,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道理。

评价任务二:

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评价任务三: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交代学习目标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与词语,并且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

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环节二

讲读课文

 活动一

思考: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边读边思考

活动二

出示思考题:

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通过学习,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道理。

(评价任务一)

活动三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朗读,指名反馈

活动四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学生朗读,指名反馈

活动五

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通过朗读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读中悟理

活动一

科利亚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他还从挖木匣这件事里明白一个道理呢!

齐读13自然段

活动二

科利亚通过挖木匣,感悟到了自己的变化,还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周围的一切,不都是在变化吗?

通过分析课文,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三)

活动三

科利亚发现自己的变化,你们呢?

你们和以前比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环节四

揭示主旨

 活动一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

教师总结,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活动五

布置作业

活动一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学生课下自由完成作业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附: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步子小十步

(四年后)挖步子大了一倍五步

一切都在变化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案

总序号:

64-65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

《陶罐和铁罐》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运用字典自己解决文章中的疑难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管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之后,陶罐出土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鲜明,让孩子们充分的进行分角色朗读,一定会让他们学得快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懦、辩、耻”10个生字。

会写“陶、谦、虚”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谦虚、懦弱”等词语。

2、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认识“懦、辩、耻”10个生字。

会写“陶、谦、虚”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谦虚、懦弱”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三: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揭示课题

活动一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

学生齐读课题

环节二

检查读书

 活动一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二)

活动二

同桌互读课文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活动三

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

其他学生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

活动四

教师引导学生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环节三

整体感知大意

活动一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早已()了。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三)

活动二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

活动三

学生交流,教师鼓励学生。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

环节四

比较思考

 活动一

细读课文,思考:

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

边读边标画表示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生自读、标画、写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五

指导生字

活动一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含有这几个生字的词语

通过学习,认识“懦、辩、耻”10个生字。

会写“陶、谦、虚”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谦虚、懦弱”等词语。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的生字

活动三

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学生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课文,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学生能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二:

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三:

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活动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教师小结过渡:

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课文的10—17自然段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三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

环节二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活动一

认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

活动二

教师小结:

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

练习用这些生字组词

评价任务三

活动三

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活动四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子进行对照,学会自我纠正

活动五

展示学生写的字

学生互相评议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环节三

拓展练习

 

活动一

引导学生抄写词句

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活动二

引导学生表演故事

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附: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脆弱坚硬

保留不存在

各有所长

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教案

总序号:

66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

《狮子和鹿》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是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

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

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物各有所长,所短。

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学情分析

这则寓言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故事中所讲诉的道理。

3、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二:

体会故事中所讲诉的道理。

评价任务三: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活动一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活动二

师生共同回味寓意:

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氧化铁的资料

活动三

教师板书课题:

狮子和鹿

学生读课题

活动四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听录音,思考:

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呢?

通过分析课文,体会故事中所讲诉的道理。

(评价任务二)

环节二

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活动一

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

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活动二

引导学生进行闯关

同桌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评价任务三)

活动三

教师总结闯关情况

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

环节三

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活动一

引导学生摘抄课文

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通过朗读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找《伊索寓言》读一读

附: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鹿欣赏:

两只美丽的鹿

抱怨:

细长的腿

狮子追赶角差点让它送了性命

腿帮它脱离险境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案

总序号:

67-68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

《口语交际七》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古城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感受习作的快乐。

2.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的内容为—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请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

准备的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本次口语交际的知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2.通过本次交流讨论,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本次交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评价任务二:

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评价任务三: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活动一

课件展示事例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用例子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活动二

教师小结,引出话题。

学生思考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活动一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播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本次交流讨论,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活动一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连贯,通顺,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

指名学生反馈交流信息

 

环节四

评选

活动一

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学生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

2.通过本次交流讨论,开阔学生的思路。

3.通过本次交流,引导学生会编故事,并做到语句通顺,内容精彩。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引导学生学会管住自己。

评价任务二:

开阔学生的思路。

评价任务三:

引导学生会编故事,并做到语句通顺,内容精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活动一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学生听教师讲故事

环节二

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活动一

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

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通过本次交流讨论,开阔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