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52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肯定过去 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肯定过去展望未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肯定过去展望未来

努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新的跨越发展

──在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龙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富荣

(2012年2月4日)

同志们:

我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过去,客观评价我县2011年和近几年教育工作

(一)充分肯定2011年教育工作

2011年,我们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城镇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9.7%,小学入学率达99.5%,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合格率达80.37%,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达53.23%。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达98%。

全州初三毕业统考七科总分前10名,我县占5人;前50名,我县占25人;前100名,我县占41人。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90.19%。

2937人参加高考,本科总上线1931人,上线率为65.75%,居全州第一。

本一、本二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全县中职实际招生2127人,毕业生参加省州文化技能测试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98%以上。

2011年,我县作为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县,扎实开展了以“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门好才艺、一项好运动”的“四个一”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工程。

在全国高中学生数、理、化、生四科联赛(湖南预赛区)上,42人获州一等奖。

14件学生电脑作品获省一等奖。

先后组织举办了城镇中学男子篮球运动会、城镇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和第25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在全县第25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有37人(次)打破了12项县记录。

出台了《龙山县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和《龙山县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两个专门文件,大力推行微型课题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工作。

全县共申报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37个,州级24个。

全县教师微型课题县级立项226个,校级1513个,12项课题获省州奖励。

石羔初中被认定为省级课改样板校,华塘初中、华塘小学、靛房学校为州级课改样板校。

龙山三小、龙山四小、华塘小学、新城小学等四所学校被评为州课改成果优秀单位。

龙山一小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示范校”,龙山二小被评为“省十佳书香校园”。

2011年,我们投入1830万元建成了15所合格学校,完成省定任务数的750%。

新迁建的里耶民中正式投入使用,龙山三小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

贾坝、召市、他砂、隆头、苗儿滩、农车等乡镇中心校校园环境全面改善,完成了学校配套建设,配齐配足了教学设施设备。

总投资1197万元,实施了靛房学校、塔泥小学等6所校安工程项目校建设,完成了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洗车河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

投资469万元,全面完成特殊学校配套建设。

投入180万元,为石羔正南、桶车下池、兴隆烟棚、召市团结、茅坪水沙坪等片小进行了必要的维护和改造,保证了基本教学需要。

2011年,我们制定了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学校各项管理更加具体、细致,落到了实处。

积极推行小班教学,要求学校均衡编班。

规范城镇学校招生行为,严禁大班额学校无序接收转插学生。

严肃中职招生纪律。

制定下发了《龙山县加强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管理暂行办法》,采取对实验教学、信息技术专职人员实行单列考核、发放津贴等措施,加强常规教学薄弱环节管理,整体提高全县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开展规范学校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学校后勤管理。

2011年,我们坚持“优化、规范、激励、提高”的方针,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公开招聘特岗教师86名,分配定向师范生43名,充实了农村学校专业教师力量。

通过公开招考,24名农村优秀教师进入龙山三小工作。

对在编不在岗教师进行全面清理,86名在编未在岗教师全部返岗。

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教师请假、借用、停薪留职、脱产进修、提前退养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规范了教师岗位管理。

继续实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和校长职级制。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财政预算负担比例由67%提高到100%,并将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向边远地区予以倾斜。

召开了全县教育系统“退管”工作会议,对历史遗留的安葬费、退休教师安家费等进行全面清理,并落实到位。

继续深入开展“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教育活动,全面启动了“十二五”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培训教师3900多人次,教师年参训率达95%以上。

教师参加各类竞赛评比活动获国家级二等奖1个,省一等奖92个,二等奖129个。

高级中学周向阳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

五小彭大卫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中南六省、区)第九届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活动,荣获一等奖。

2011年,我们着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县本级预算安排教育资金19673万元,比2010年预算增加3468万元,增长21.8%。

师训费由上年的100万元提高到130万元。

向上争取教育专项资金3024万元,比2010年增加590万元,增长24%。

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学杂费811.6万元,为34367名农村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1598万余元,共发放普高国家助学金428.8万元,落实中职学生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等政策性资助金179.91万元。

为454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68.81万元。

争取到湖南君见律师事务所、澳门大专教育助学金、湖南宋祖英助学金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金235万元,校内自助达92万元,解决了7000多名贫困生入学和生活困难问题。

落实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组织开展了4次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督导评估。

建立健全了教育督导通报和公示制度,推动了教育督导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落实了综治安全责任和安全工作责任制,所有学校安全工作考核进入了一类。

大力推行“关爱工程”,以村或联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全县共成立家长学校80所,有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1所,州级4所,县级18所。

新增县级示范性家长学校13所,民办留守儿童学校3所。

切实加强党风行风建设,狠抓违规人情宴请治理工作,共制止规宴请20起。

全面推行党务公开,通过专栏、网站、简报、电子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公开重大决策8项,公开办事程序37项,公开各项管理规章63项,公开其它信息800余项,有力地弘扬了民主风气,推进了服务型机关建设。

聘请了30位行风评议员,开展教育行风评议活动,树立了教育良好形象。

工会、计生、建整扶贫、审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有声有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发展成效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确立了建设教育强县战略,全县教育系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绩有目共睹,不可否认。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稳步提高。

2011年,城镇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9.7%,比2005年提高了15.2个百分点。

小学入学率稳定在99.5%以上,初中生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2011年达53.23%,比200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2011年达8686人,比2005年增加2678人,职业教育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三类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由2005年的53.1%提高到2011年的82.3%。

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5年的8.1年提高到2011年的9.2年,人们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

全县上下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意识,出台了一系列过硬的措施。

先后开展了“教学常规落实年”、“素质教育质量年”、“科研兴教年”、“学校管理年”等主题活动。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设立了教学质量优胜奖和进步奖。

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各级各类学校抓质量的积极性,都感到有盼头,有劲头。

可以说,最近几年,是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

第二,学校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一是学校布局更趋合理。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确立了“做大做强城区教育,做好做优中心乡镇教育,管好确需保留的村片小,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

在城区,新建了皇仓中学和龙山五小,形成了2所高中、2所初中、5所小学齐头并进的格局,城区共增加学位1万多个,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

在农村,组建了乌鸦、兴隆、三元、内溪、农车、洗车、苗儿滩、咱果、靛房等9所九年制学校。

根据桂塘镇实际,增设了初中部。

合并了召市初中和镇中、西湖初中和红岩初中,加之村片小学生锐减,村片小自然消亡近400所。

目前,我县中小学总数由2005年的579所减少到现在的163所。

与2005年相比,全县在县城就读的高中生由89.5%提高到95.6%;初中生由21.4%提高到39%;小学生在县城、中心小学、村片小就读比例分别由2005年的16.4%、52.3%、31.3%变为现在的36.9%、50.5%、12.6%。

学校布局更趋合理,使更多学生享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提高了教育规模效益,基本形成了教育发展的良性格局。

二是学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总投资1.2亿多元,全面完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新建、改扩建学生宿舍58栋,学生食堂55栋,总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完成了全县6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使全县所有农村初中和中心完小都具备了寄宿功能。

同时,探索对小学一、二年级低龄寄宿生实行“六有”“保育式”管理。

从2008年开始,我县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种功能室达300多间,装备教学仪器及体卫设施10万余件,购置图书30万余册。

投入1800余万元,为全县所有中小学都建成了远程教育站点,100%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接通了宽带网。

到去年,我县共建成了53所合格学校。

这些学校“教育设施基本齐全、校园安全整洁、教学管理规范、校园文化积极向上”,中心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基本消除了中心乡镇薄弱学校,城乡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其经验和成效可以概括为思路正、标准高、质量好、数量大、效益高。

思路正,即确立的“做大做强城区教育,做好做优中心乡镇教育,管好确需保留的村片小”的学校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思路和理念是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了发展潮流,是有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

标准高,即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建一所,成一所,避免了重复建设和低档次、低品位的建设。

质量好,即真正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数量大,即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都有新建或改建。

效益高,即坚持用好每一分钱,不浪费一分钱,十分注重使用效益。

第三,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建立了教师调整补充长效机制。

2006-2011年我县共招聘889名大学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其中90%进入农村学校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问题。

全县净增艺体、信息技术等专任教师126名,其中音乐49名,美术31名,体育43名,信息技术3名。

教师年龄、学科专业结构明显优化。

自2007年来,共有400多名城区优秀教师下到农村学校支教,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为农村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管理方法,促进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建立了教师培训提高机制,解决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

坚持常念一个“紧箍咒”。

把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

针对教师从教不安心、敬业精神不强等相对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爱学校、爱学生、爱家庭”的“三爱”教育活动,“教风、考风、招风”的“三风”整治活动,对顶风违纪、严重影响教师形象的严肃查处,引领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师德风尚。

积极开展教师学历教育,鼓励教师通过脱产、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历。

现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2%、95%、96%,比5年前分别提高了8%、6%和3%。

全面落实“国培”、“省培”任务,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