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936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docx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

澳大利亚的中国与印度新移民基本社会特征比较分析

吴丹

内容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澳大利亚面向亚洲移民政策的调整,中国移民与印度移民赴澳人数日益增加,目前,印度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移民来源国,中国紧随其后。

本文拟对当代中国新移民和印度新移民,从数量、分布、移民类型、结构、语言能力、教育水平及其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基本特征进行概要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澳大利亚中国新移民印度新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日益密切,加之国际反种族歧视浪潮的推动,限制有色人种入境的“白澳政策”在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无法继续推行下去,因此,澳大利亚政府逐步加快了移民政策的调整。

1972年惠特拉姆上台,正式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废除对亚洲移民的种族歧视政策,对亚洲国家敞开了移民大门。

随之,大量亚洲移民涌向澳洲,其中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不仅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增长显著。

作为澳洲移民人口增速最快、移民数量最大的两个亚裔族群,对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在澳洲的人口规模和分布、移民类型、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语言和教育水平、经济地位等社会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印新移民的基本社会特征及其差异性原因,分析中印两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

一、人口规模和地理分布

早在19世纪中叶,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就以契约劳工身份赴澳,在澳大利亚从事采矿、农业种植、骆驼运输(主要是印度移民)等底层行业,契约期一到,他们多数人便怀揣积蓄返回祖国不再回来。

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实施“白澳政策”,严厉限制有色人种入境,因此至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数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移民浪潮的推动下,才有大批中国人和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并成为澳大利亚目前最重要的移民来源。

1、人口规模

澳大利亚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已有318,969中国移民和295,362印度移民取得永久居留权。

而根据最新的澳大利亚移民数据报告,截至2013年6月,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分别为42万7600人和36万9700人(其中包括没有获得永久居留权的移民),各在澳洲总人口中占据近2%和1.6%。

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数量增长显著,人口规模渐趋庞大。

表一:

澳大利亚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人口数量统计

 

中国移民

印度移民

所有海外移民

时间

人口

占比

人口

占比

1941年以前

297

0.1

171

0.1

16,681

1941-1950

1,199

0.4

2,028

0.7

106,647

1951-1960

3,270

1.0

1,697

0.6

375,076

1961-1970

3,734

1.2

10,319

3.5

642,356

1971-1980

6,366

2.0

11,596

3.9

571,828

1981-1990

44,148

13.8

17,660

6.0

782,926

1991-2000

62,974

19.7

36,765

12.4

786,778

2001-2005

58,776

18.4

48,950

16.6

581,597

2006-2011

124,057

38.9

156,326

52.9

1,190,322

总计

318,969

100

295,362

100

5,294,150

 

 

 

 

 

 

 

资料来源:

AustralianBureauofStatistics(ABS),2011CensusofPopulationandHousing,BasicCommunityProfile(Australia).此表数据主要根据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模块“B10CountryofBirthofPersonbyYearofArrivalinAustralia”整理计算得出。

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

分析表一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进入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数量呈现陡然上升趋势,4.4万人的移民数量相比70年代的6000余人增长了6倍。

其后20年尽管增长速度相对平缓,但人数庞大;

(2)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中国新移民数量增长速度再次加快,前五年的移民数量几乎与20世纪90年代持平。

而2006年以来的新移民增长速度更为迅猛,2006–2011的移民数量已接近中国移民总数量的40%;(3)20世纪60年代的澳大利亚印度移民数量相比50年代已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且移民数量远多于同一时期的中国移民数量。

但直至20世纪末,印度移民数量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低缓态势,已被中国超过;(4)步入21世纪,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的热情似乎被激发,增长趋势明显,2011年人口普查前的五年中到来的印度移民数量最为庞大,15万6000人,超过澳大利亚印度移民总数的50%。

(5)总体而言,澳大利亚的中国新移民和印度新移民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出现较大的移民规模,步入21世纪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印度移民规模超越中国移民规模,增长态势更为显著。

2、地理分布

在选择移民居住地方面,中国移民与印度移民有共同的倾向,他们多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

澳大利亚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民在各州的地理分布为:

新南威尔士46.9%,维多利亚29.4%,昆士兰10.2%,西澳5.2%,南澳5%,首都领地2.1%,塔斯马尼亚0.5%,北领地0.3%;印度移民在各州的分布是:

维多利亚37.8%,新南威尔士32.3%,昆士兰10.2%,西澳10.1%,南澳6.3%,首都领地2%,北领地0.6%,塔斯马尼亚0.5%。

从下表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移民来源地,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二州确实是最受中国和印度新移民欢迎的移民地。

此外,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在各州内的分布情况是集中于首府城市。

其中悉尼最受中国人的偏爱,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居住在悉尼的中国移民有14万8000人,是新南威尔士中国移民总数的95%,全澳的50%。

而印度移民则首选墨尔本,居住在这里的有10万6000人,是维多利亚印度移民总数的95%,是全澳的36%。

表二:

澳大利亚各州新增永久移民前三位来源国2011-2012

州/领地

最大来源国

人数

第二来源国

人数

第三来源国

人数

昆士兰

新西兰

11,079

英国

4,783

印度

3,271

新南威尔士

中国

10,549

印度

7,779

英国

6,105

维多利亚

印度

9,251

中国

8,776

新西兰

6,548

西澳

英国

7,676

新西兰

5,733

印度

3,870

南澳

英国

2,436

印度

2,024

中国

1,403

首都领地

印度

648

中国

481

英国

452

北领地

菲律宾

616

印度

375

英国

255

塔斯马尼亚

印度

194

英国

186

中国

161

 

 

 

 

 

 

 

资料来源:

DIAC,MigrationtoAustralia’sstatesandterritories,2011–12,2013.p.18.

二、移民类别

澳大利亚移民类别主要分为家庭团聚类移民、技术移民和人道主义移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针对移民政策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和调整,逐步将移民计划的重点转向技术移民,吸引大批海外高新技术人员到澳洲发展,当前中国和印度新移民的主体部分就是这一类。

家庭团聚类移民是中国和印度新移民的另一重要构成部分,人道主义移民则很少,本文不作描述。

据统计,2012-2013年度,有28,892名中国移民获得永久居留权,其中技术移民56%,家庭团聚类移民39%。

同一年度,有37,719名印度移民获得永久居留权,其中技术移民和家庭团聚类移民各占77%和18%。

以上三类移民属于永久性移民,此外,还有临时性移民如留学生也是中国和印度新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技术移民

近年来,中国新移民的数量优势已被印度新移民取代,这主要归因于印度新移民中技术移民的迅速增加。

从下表三中可以看出2012-11年度印度技术移民数量比2011-10年度增加6000人,2013-12年度则比2012-11年度增加了1万人,是该年度中国技术移民数量的2倍,这是中印技术移民数量上的差异。

此外,在技术移民子类别方面,中印新移民也不同,尤其是在商业创新与投资移民类别上,中国移民的优势地位是印度移民无法企及的,事实上,来自中国的商业创新与投资移民数量在澳大利亚该类别移民所有来源国中也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吉拉德政府时期,还设立了“重要投资人”(SignificantInvestor)类别,对投资500万澳元及以上的移民没有年龄语言的要求,为中国富人移民澳大利亚提供了绿色通道。

这一政策的制定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富人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2、家庭团聚类移民

尽管澳大利亚逐渐将移民计划的天平偏向技术移民,收缩家庭团聚类移民,但来自中国的家庭团聚类移民在数量和比例上受到的影响都较小,且中国也是澳大利亚家庭团聚类移民最大的来源国。

虽然来自印度的家庭团聚类移民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因增幅无法与技术移民相比,反而所占比例有多下降。

在子类别中,两国移民的最大不同集中在父母移民上。

来自中国的家庭团聚类移民,配偶约占55%,父母约40%;而来自印度的家庭团聚类移民,配偶比例高达80%,而父母只占有10%。

分析原因:

一是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父母要养老,只能移民澳大利亚投奔子女,而印度一般是多子女家庭,父母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因此中国父母在申请该类别移民时较印度父母更为容易;二是父母移民的申请费用高昂,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中国父母并不担心这一问题,他们愿意承担高昂的移民费用,实现与子女团聚的梦想。

3、留学生

2010年前后,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技术移民政策调整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国际留学生配额有所收紧,因此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印度留学生数量减少的更为明显,如下表三所示。

但目前中国和印度依然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地。

截至2013年6月,澳大利亚持有学生签证的中国留学生7.1万,约占澳大利亚留学生总数的25%,印度留学生3万。

近年来,澳大利亚中印留学生中注册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VET)的比例在缩减。

据统计,2009年6月,中国留学生注册高等教育的比例是42%,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比例是22%;印度留学生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24%和62%。

而至2012-2013年度,中国留学生中高达86%注册的是高等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印度留学生中这一比例也增长到50%,而注册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留学生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47%,这也正是印度留学生大量流失的重要因素。

分析原因,这种变化受到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政策调整的影响,因为来自中印的很多留学生是将留学作为永久移民的跳板,而2010年7月,澳大利亚实行了新的技术移民职业列表清单SOL,删除了技术含量低的职业,如理发师、厨师等,而集中在管理类、专业类、贸易类等具有潜在增值的高新技术职业。

而此前中印留学生注册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往往就是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专业,新政策的出台,让他们毕业后难以获得永久居留权,导致留学生数量减少。

表三:

2009-2013年中国和印度移民类别和数量

年份

类别

2009–10

2010–11

2011–12

2012–13

中国

印度

中国

印度

中国

印度

中国

印度

技术移民

商业与投资类

4294

83

4791

61

4614

64

5058

48

显著才能类

13

8

12

0

15

4

9

10

雇主担保类

4499

4626

3480

4537

3235

6419

3718

8645

地区类

285

750

1411

1989

806

2575

786

2783

独立技术类

3919

8026

9823

7326

6117

10064

6032

14970

州/领地担保类

1495

4549

924

3418

972

4386

1216

7059

总人数

14505

18042

20441

17331

15759

23512

16819

33515

所占比例(%)

58.6

77.9

69.2

79.6

61.8

81.0

61.5

83.7

家庭团聚类移民

子女

522

234

514

214

640

263

673

397

配偶

5491

4243

4952

3649

5140

4468

5343

5389

父母

3841

527

3542

550

3666

737

4264

663

其他

364

99

69

13

257

21

148

49

总人数

10218

5103

9077

4426

9703

5489

10428

6498

所占比例(%)

41.3

22.0

30.7

20.3

38.0

18.9

38.2

16.2

特别资格类移民

45

19

29

11

47

17

87

38

永久移民总数

24768

23164

29547

21768

25509

29018

27334

40051

留学生

54541

29826

49852

28954

49592

33764

54015

24808

 

 

 

 

 

 

 

 

 

资料来源:

DIBP,Countryprofile:

People’sRepublicofChina(2013),Countryprofile:

RepublicofIndia(2013).;media/statistics/country-profiles/_files/india.pdf

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年龄构成与性别比例不仅可以反映出中印移民赴澳时间的长短和移民类别的不同,也会影响他们在澳的就业率、收入水平、定居模式、家庭结构等方面。

由于性别比例失调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澳洲社会的关注。

1、年龄结构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印移民都偏向年轻化,中国移民平均年龄35岁,印度移民平均年龄只有31岁,二者都低于澳大利亚总体平均年龄37岁。

从年龄结构上看,中国移民的年龄结构梯度比印度移民年龄结构梯度较为平缓。

中国移民处于20-2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约占15%,其次分布在30-49岁各年龄段的人数较为平衡,各占约5%(见图一);印度移民处于25-34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约占22%,其次分布在20-25岁和35-39岁年龄段的各站约5%,而其他年龄段的移民数量则很少(见图二)。

这种突出年轻化的年龄结构分布特点正反映出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新移民多为技术移民(技术移民对年龄有严格要求,要求在18至45岁之间)和留学生。

此外,中印移民年龄结构梯度有差异,与中印移民赴澳时间、移民类别不同有关。

2、性别比例

来自两国的移民男女比例失衡,但情况恰好相反,中国移民女性多于男性,而印度移民男性明显占优势。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移民中男性占44.4%,男女比例为80:

100。

印度移民中男性比例为55.6%,男女比例为100:

80。

从图二中我们看出,印度移民在20-24岁年龄层面上的性别比失衡更甚,接近2:

1,而这一年龄层的移民多为留学生,这有可能反映出印度社会的一种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更加重视男性的教育。

图一:

中国移民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资料来源:

DIAC,CommunityInformationSummary,China-born.见澳大利亚移民局网页:

图二:

印度移民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资料来源:

DIAC,CommunityInformationSummary,India-born.见澳大利亚移民局网页:

四、语言与教育水平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

因此中印移民对英语的使用和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他们与澳洲人的交流联系,进而影响他们获得公共服务、教育、就业的机会以及融入澳大利亚社会的能力。

教育水平是衡量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会影响到族群的职业构成、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

1、语言

澳大利亚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家中说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而汉语(包括普通话、粤语、其他方言)是英语以外的第一大语言,全澳约有3%的人口说汉语。

在中国新移民中,65%在家中说普通话,22.5%说粤语,6%说其他方言(见图三)。

在印度移民中,英语是他们家庭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占到21%,其次是印度语20%,旁遮普语19%(见图四)。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因此印度移民的英语语言能力普遍高于中国移民,只说英语或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比例高到95%,不熟练或不会说的比例只有4.2%,而在中国移民中,情况恰好相反,不熟练或不说英语的比例高达30.9%,只说英语的比例只有3%。

图三:

中国新移民家庭语言使用情况  图四:

印度新移民家庭语言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

DIAC,CommunityInformationSummary, 资料来源:

DIAC,CommunityInformation,Summary,China-born.                   India-born                              

 

2、教育水平

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新移民的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且印度移民的受教育水平更高一些。

2006年,在澳大利亚25-64岁的印度移民中,就有34%拥有大学本科学历,26%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国移民中,25%拥有大学本科学历,16%是研究生学历。

而澳大利亚所有其他25-64岁人口中只有1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不足4%。

2011年,中印新移民的教育水平再次提升,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中国和印度移民中,分别有58.5%和79.8%的移民拥有某种形式的教育学历或资格认证,分别有超过35%和超过50%的移民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远远高于澳大利亚的总体水平。

此外,与印度新移民相比,中国新移民中没有获得过学历或资格认证的比例也较高,约15%,而印度新移民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

五、社会经济地位

上述各社会特征显示,澳大利亚中印新移民在移民类型、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英语水平和教育水平上都存在差异性,这影响了他们在澳洲社会的就业率、从事的职业和收入状况。

而一个人所从事的的职业和他的收入状况是衡量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基本社会特征作一分析。

1、职业构成

由于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新移民多为技术移民类别,因此他们多从事专业类和管理类等高技术职业。

中国新移民中专业人员的比例最高,占25.8%,其次是技术和贸易人员,有14.9%,比例最低的是机械操作工和司机,只有5%。

印度新移民中专业人员的比例是28.6%,其次是文职和行政人员,占13.6%,销售人员最少,只有7.9%(见图五)。

尽管中印新移民中高技术职业的比例高于澳大利亚的平均水平,但是劳工的比例(中国11.4%,印度11%)也高于澳大利亚平均水平(9.4%)。

图五:

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新移民职业构成(2011年)

资料来源:

ABS,2011CensusofPopulationandHousing,Censusdate,QuickStatsCountryofBirth:

China,India.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

此图根据2011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整理计算绘制。

2、收入状况

尽管中国和印度新移民拥有相似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构成,但收入差距较大。

中国移民每周人均收入只有328澳元,家庭平均收入1105澳元,远远低于澳大利亚的平均水平577澳元和1481澳元;而印度移民每周人均收入是663澳元,是中国移民的2倍,家庭平均收入是1609澳元,都高于澳大利亚的平均水平(见图六)。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中国新移民的就业参与率不高,只有57.1%,而这又反应了中国新移民中留学生数量较为庞大;二是失业率高,达到11%。

相比中国,印度新移民中这两个参数分别为77%和6.3%,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使得印度移民的平均收入显著高于中国新移民;三,中印新移民所服务的领域部门不同,从而拉大收入差距。

中国新移民从事低收入行业的比例较高,有13.8%从事餐饮服务业,从事教育、医疗、法律等高收入行业的比例不足11%。

而印度新移民从事高收入行业的比例较高,有13.7%从事医疗、计算机、金融行业,从事餐饮服务业只有6.6%;四,英语语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个人收入,印度移民对英语的熟练掌握,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上沟通交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图六:

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新移民人均家庭收入状况(2011)

资料来源:

ABS,2011CensusofPopulationandHousing,Censusdate,QuickStatsCountryofBirth:

China,India.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

此图根据2011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整理计算绘制。

综上所述,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面向亚洲移民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新移民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新移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对澳大利亚统计局和移民局的人口普查资料和其他档案资料分析,我们可以对当代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新移民的基本社会特征及其差异性原因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中印新移民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移民澳洲的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数量逐渐增加,已经超越澳大利亚的传统移民来源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使得亚洲移民数量在澳大利亚新移民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其次,中印移民的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发展,移民的教育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在提升,技术移民在大幅度增加,留学生已经成为未来两国新移民的重要后备力量。

第二,中印新移民在澳分布地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和地区。

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集中了75%的中国新移民和70%印度新移民,它们的首府悉尼是中国移民的最爱,而墨尔本是印度人的首选。

这主要受到澳大利亚地理环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中印移民传统集聚地的影响。

此外,分布在其他州的移民数量也有所增加,这也反映出澳大利亚在发展边远地区方面对移民需求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