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86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战争.docx

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0近代中国的战争

【母题来源一】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第29题

【母题原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

【试题解析】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命题意图】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考试方向】

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方面探索的理解,体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也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

【得分要点】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近代化改革,其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洋务企业和军事国防上,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日本来讲是占据上风的,所以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获胜抱积极态度。

但洋务派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改革,内里还是封建专制制度。

所以表面强大,是实际还是不堪一击。

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最终必然失败。

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决定事物发展的本质条件,从而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母题来源二】2016年新课标卷3第30题

【母题原题】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图4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试题解析】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

【命题意图】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

本题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热点,以民族火柴工业为切入点,正体现了新课标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

【考试方向】

本题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热点,以民族火柴工业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阅读图片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得分要点】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题干中的时间1932年和“抗敌”,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给出“时间”类试题的解法,必须要从这些时间中联系到相关历史事件。

这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最能考出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功。

【母题来源三】2016年江苏卷第9题

【母题原题】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试题解析】

【解析】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命题意图】

本题以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变化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数据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要求,也体现了新课标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多种能力的命题思路。

【考试方向】

本题以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变化为载体,通过数据解读和分析的方式深入考查了考生对《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的知识点。

【得分要点】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表格中时间和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马关条约》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读此题要会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

资本输出:

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如图所示:

 

1.(2016年湖南益阳箴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日:

“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

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答案】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2.(2016届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试卷)1894年《申报》写到:

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该认识()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D.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显然反映了过于夸大了中国的实力和低估了日本的实力,对甲午战争的前景盲目乐观,故选B;“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显然没有正确分析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故A错误;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器物,但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题干没有正确分析中日双方的形势,盲目自大,因此不能说是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故D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3.(2016届浙江宁波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阅读表格外国在华设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

千元)()

年份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1895-1901

14

15732

1

140

4

3374

5

2469

1902-1907

17

20567

20

11244

4

2448

4

1716

1908-1913

6

13391

28

14946

4

1859

8

2463

总数

37

49681

49

26330

12

7681

17

6648

上述数据反映了

A.欧亚列强经济实力的强弱

B.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变化

C.英日同盟的积极作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后果

【答案】B

考点: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列强在华资本投资•特点

4.(2016届山西太原五中高三4月段测文综历史试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

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

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材料说明

A.中国门户开始被列强打开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列强联合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侵略工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出自《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

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各种性质的反帝组织。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

A、B都开始于鸦片战争后;C项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5.(2016届安徽百校论坛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卷)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答案】C

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6.(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考文综历史卷)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

“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

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

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

……(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

……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A.主张开展对外合法贸易B.彻底反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仍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D.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没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被流放之前,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是担忧朝廷无可用之兵,无可用之饷,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林则徐赞同广种鸦片,认为中国内地种植罂粟,中国百姓就不必购买外国的鸦片,则“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朝廷饷银必能保证。

由此可见,D项正确;材料中林则徐主张广种鸦片,A、C与其主张不符;林则徐并未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B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7.(2016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1939年11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出:

“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不在于中国4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而只在于以将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休的中央直系军的执日意志。

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冈材宁次意在强调()

A.日军始终把国民觉视为抗战的主要力量

B.此时田民党中央军的抗战意志十分顽强

C.中共军队在抗战初期尚未进行积极抵抗

D.中国并没有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

【答案】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抗日战争

8.(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下图为张漾兮的版画《遗嘱》,该画中有如下文字:

“我们奋斗牺牲,是争取你们的光荣生存。

我遗留田地,你们要永世地保存完整。

不准妥协、投降、卖国偷生。

朝鲜、捷克是你们的明镜。

”对此作品理解准确的是()

A.描绘了北伐战争中士兵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

B.再现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围剿的决心

C.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

D.生动地展现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答案】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