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66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docx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中心校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趣味化学实验

 

课程说明

你看见过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想亲自来动手试一试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你走进《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

在这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

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几大部分。

趣味化学实验一:

制作“叶脉书签”…………………………………(3)

趣味化学实验二:

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5)

趣味化学实验三:

自制酸碱指示剂………………………………………(6)

趣味化学实验四:

化学“冰箱”与冰袋…………………………………(8)

趣味化学实验五:

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11)

趣味化学实验六:

水下公园………………………………………………(14)

趣味化学实验七:

豆腐中钙质的检验……………………………………(16)

趣味化学实验八:

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20)

趣味化学实验九:

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22)

趣味化学实验十:

合成香精…………………………………………………(24)

趣味化学实验十一:

消字灵的制作…………………………………………(29)

 

趣味化学实验一:

制作“叶脉书签”

制作原理: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

(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

(2)电热套、烧杯(多个)、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

(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

(1)实验前采摘新鲜的树叶(以白玉兰叶为佳),落叶也可择优选用,应注意采摘树叶时要爱护植物;

(2)用电热套加热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沸腾;

(3)选5—10片大小适合的树叶放进煮沸的碱液中,要不停地将叶子摁到水下,直至沸腾,保持沸腾10分钟;

(4)不时地用镊子拿出叶子,用手感觉叶肉是否煮烂;

(5)在瓷盘里加适量水,将已煮烂的叶片放到其中,用旧牙刷刷叶肉,刷时先刷正面,按从左向右,从叶柄向叶尖,从主脉向侧脉有序地刷,直至刷掉叶肉;再将叶片翻转,用同样的方法刷,直至只剩下网状脉;

(6)将叶脉放到盛清水的烧杯中,洗去残渍;

(7)将洗尽的叶脉放到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放置24小时;

(8)24小时后,叶脉便被漂白,从过氧化氢溶液中取出叶脉,放到标本纸中压干、压展;

(9)将红水彩放到培养皿中,用水稀释3倍,并用毛笔刷到叶脉上,然后晾干;

(10)将已涂色的叶脉标本进行压膜,各人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艺术处理,这样一个精美的叶脉书签就制作成功了。

注意事项:

(1)由于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制作时应注意安全,最好戴橡胶手套进行;

(2)刷叶脉时应掌握力度,以免刷破;

(3)经过制作经验,白玉兰叶最适宜于制作叶脉标本,杨树叶与白蜡叶也可以做,只是效果差一些;

(4)用落叶制作时,氢氧化钠浓度应较高,而用新叶时可以浓度低点;

(5)由于氢氧化钠价格较贵,可以考虑用石灰水或碱面代替。

趣味化学实验二:

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背景资料:

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5.6这个数值来源于蒸馏水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溶解平衡时的酸度。

酸雨主要是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物质,大量扩散至大气层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

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造成土壤、岩石中的重金属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严重时使得鱼类大量死亡。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累积有毒金属,经食物链进入人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古迹和金属物质,造成人类经济、财物及文化遗产的损失。

实验药品:

蒸馏水、10%的硫酸、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实验仪器:

玻璃棒、烧杯、镊子、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用量筒取50mL硫酸溶液,将大小适中的块状大理石用镊子夹住,小心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大理石表面的现象;

(2)再取50mL硫酸溶液,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滴加到大理石的表面,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步骤3和4的现象异同

问题思考:

1、步骤3的现象:

2、步骤4的现象:

3、请根据已知酸雨形成及危害的资料,提出关于如何治理酸雨的可行性建议。

趣味化学实验三:

自制酸碱指示剂

背景知识:

酸碱指示剂(indicator)是指在酸性和碱性的溶液中显现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

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mL酒精溶液,搅拌。

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

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

观察现象。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资料:

石蕊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是植物提取物。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还有:

百里酚蓝

甲基橙

甲基红

溴百里酚蓝

百里酚蓝

酚酞

百里酚酞

ph1.2~2.8红变黄

3.1~4.4红变黄

4.4~6.2红变黄

6.2~7.6黄变蓝

8.0~9.6黄变蓝

8.0~9.6无色变红

9.4~10.6无色变蓝

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

背景知识:

现代家庭离不开电冰箱,尤其在夏天,储存食物可以长期不腐败。

但外出与郊游时,需要保鲜食品或致冷饮料就成了难题,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冷技术,可在夏季形成0-5℃低温小环境,食物一天不变味,饮料随时取用都凉爽可口。

实验一:

实验原理:

无机盐溶于水的过程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破坏原有无机盐的离子晶格,使无机盐的组成离于进入水溶液,这个扩散过程需吸热;然后离子与水分子化合形成水合离子,这个水合过程放热。

无机盐溶解于水时总的热效应就由这两部分的综合效应来决定。

硝酸铵等少数盐类溶解时吸热特别强烈,因而是常用的化学制冷剂。

实验用品:

硝酸铵(NH4N03)(化肥或试剂)水保温瓶或保温饭盒10号铁丝量筒(100毫升)台秤烧杯(200毫升)

实验步骤:

1.将硝酸铵在台秤上称出几份,每份120克,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封口携带备用。

2.用10号铁丝弯成一铁丝支架,以备放置待保鲜致冷的食品。

3.使用时先用烧杯盛100毫升水,然后将硝酸铵全部—次倒入烧杯中,不要搅拌。

4.将上述烧杯放入保温瓶底部,把铁支架架在其上方,最后将饮料、食品等放在铁架上,盖好保温瓶盖,连续约5个小时瓶内可保持在5℃以下。

5.使用后硝酸铵水溶液可以再生。

方法是将硝酸铵水溶液加热浓缩或在野外敞口晾晒,使水分蒸发,硝酸铵晶体析出后,可重复使用。

说明:

也可以使用氯化铵等溶解时强吸热性物质作为制冷剂。

实验二、化学“冰袋”

背景知识:

夏季储存食品离不开冰箱,但是如果家中没有冰箱,怎么办?

我们可以采取化学方法制造“冰袋”,以最简单、廉价、安全的方法,取得最低0℃的温度;外出旅游、郊游时,想致冷饮料和食品更是方便。

还可应用于其他得简便制冷的场合。

这种便携式“冰袋”最适宜制成商品,创造经济价值。

实验目的:

掌握某些铵盐镕解于结晶水的吸热反应,制造冰袋。

实验原理:

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实验用品:

硝酸铵(化肥)(NH4N03或NH4Cl)结晶碳酸纳(Na2CO3·10H2O)聚氯乙烯薄膜小袋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温度计、托盘天平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细绳(讲台上)

实验操作:

1.称取无水碳酸钠20克,加水少许,蒸发结晶得到若干碳酸钠结晶水合物。

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

3.先将制得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细绳系住(活结)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封口机(或灼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

4.使用时,只要将细绳解开,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将饮料瓶等用化学冰袋裹住降温,即可凉爽可口。

说明:

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

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趣味化学实验五:

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背景知识:

我们在侦探小说中,经常看到利用“指纹”来破案的情节。

现代的许多国家都是建立了自己的指纹档案库,装入了本国居民和一些国际犯罪分子的指纹档案。

这为通过在现场找到的指纹找到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破案的工具。

指纹鉴定的科学基础就在于,指纹人各不同,终身不变;而且只要物体表面有足够的光滑度,人手接触物体,必然留下指纹。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指纹"因人而异"的特性,并将它用于个人识别,如文书契约、断案等方面。

我国民间又有"一斗穷,二斗富"之类的说法,可见指纹是分成不同类型的。

用肉眼观察,指纹就可分1000多类。

指纹的不同形状是由纹线(乳突线)组成,纹线分叉或中断的地方叫细节点(特征点),有100个左右;细节大致又分4种:

分叉、结合、起点、终点,它们都因人而异。

仅仅机械地计算这一差异,就有4的100次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点与点之间的不同关系,说是"人各不同",是毫无问题的。

在现代社会中,指纹鉴定已被保安部门作为鉴定人物身份的有力武器,就在需要高度戒备或保密的地方也被作为一个人进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我们通常会认为鉴定指纹是专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实我们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专家。

实验一:

【碘蒸气法】指纹鉴定

实验原理:

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

碘蒸气能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