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55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练习题桃花源记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

(2)俨然()(3)阡陌()()(4)问津()(5)邑人()(6)诣太守()(7)垂髫()(8)发髻()(9)两鬓()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D.xún()病终E.欣然�溃酲�()往F.后suì()无问津者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6.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B.极端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语言B.告诉C.说(4)处处志之A.同“讠志”,作标记B.标记C.意志(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断绝B.独一无二的C.穷尽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6)芳草鲜美A.色彩鲜艳美丽B.新鲜美丽C.味道好D.新鲜肥美(7)屋舍俨然A.好像B.整齐的样子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二、阅读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

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

今义:

(5)宜乎众矣古义:

今义:

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

何陋之有?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填空。

(1)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我们学过唐代(人名)的(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选自《》。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10.把握两篇短文的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各题。

(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文大意?

(2)《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4)《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

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12.解释下列词语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1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孔子云:

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15.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16.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的节操和的情趣。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亵()鲜()18.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可爱者甚蕃(多)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③亭亭净植(种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21.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2.《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莲花”比喻看法:

2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2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5.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核舟记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二黍许()罔不()贻余()箬篷()糁之()轩敞()多髯()衣褶()弥勒()倚之()一楫()椎髻()篆章()壬戌()()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贻:

(3)箬篷覆之之:

(4)雕栏相望焉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

不属:

(6)其船背稍夷夷: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

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

(2)诎右臂支船通(3)左手倚一衡木通6.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

(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看见)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尚、竟然)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