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再分析.docx
《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再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再分析
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再分析
【摘要】
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性质一直是学生家长与学校争执的焦点。
无论是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还是从学校承担民事责任与监护责任的比较、从民法基本原则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衡量看,学校都不承担监护责任。
学校应当承担过错推定的教育管理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对家长与学校来说都是不幸的。
如何合理划分学校与家长的责任,使伤害事故得到妥善处理,是家长与学校都非常关注的事情。
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
但是,一方面,《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政府部门规章,效力等级较低;另一方面,家长、律师甚至法官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性质还存在种种错误认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要求学校承担监护责任的诉讼请求以及要求学校承担监护责任的裁决。
因此,有必要对学校伤害事故中的学校责任性质作进一步的剖析,以便澄清认识、妥善的解决学生伤害事故,既维护学生及其家长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一、学校不承担监护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许多家长认为学校应当承担监护责任,有许多律师和法官也倾向于这种观点。
但是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
学校承担监护责任没有法律依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
人们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就是说,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人民法院判决学校承担监护责任都必须有法律依据。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教育法》第三十九条、《教师法》第八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条等法律规定是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
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上述法律规范只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并没有规定学校的监护责任。
依照上述规定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只能说是对法律的曲解。
也有人试图根据《意见》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认为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委托监护关系。
这也是毫无道理的。
我们知道,委托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它必须在当事人双方之间自愿达成一致意见。
但是一般情况下,学校是根本不可能、也不愿意与家长达成这种意思表示一致的。
学校承担的责任不同于监护责任:
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的民事责任虽然与监护责任非常相似,但是加以仔细剖析,就可以发现学校的民事责任明显不同于监护责任。
从责任的承担主体看,《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了监护人的范围,主要有父母监护、亲属朋友监护、单位监护三种情况,学校一般不会成为学生的监护人。
当然,在未成年人的父母一方是学校职工、父母双亡或丧失监护能力、又没有《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监护人时,学校有可能以单位监护人的身份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或者,学校与未成年人的家长达成一致意见、愿意担当未成年人的委托监护人时,学校也可能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但是这都属于例外情况,并不能代表普遍情况。
从职责范围看,监护的职责主要有: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代理进行民事诉讼。
很明显,学校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与监护职责只有部分重合。
从承担责任的主观要件看,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不管监护人是否有过错,监护人都要承担监护责任。
从《意见》第一百六十条的规定看,学校承担过错责任,只有在主观上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
从承担责任的时间看,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不受时间限制,不管被监护人是否在监护人控制之中监护人都要承担监护责任。
而依据《意见》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学校只对其管理学生期间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一旦离开了学校的管理活动,学校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从责任的减免看,《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责任。
但是学校只要有过错就要承担民事责任,未征得受损害者的同意,不能随便减免学校的责任。
从责任的承担方式看,监护人承担的是补充责任。
对于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先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对于不足部分,再由监护人适当赔偿。
但是学校一旦承担民事责任就只能从自己财产中支付,并且要全额支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承担的民事责任与监护责任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千万不可将学校的民事责任与监护责任混为一谈。
学校不能承担监护责任:
除了上述分析之外,学校不承担监护责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学校承担监护责任不但违背民法基本原则,而且违背国家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
1.学校承担监护责任违背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不但违背自愿原则,而且违背公平原则。
首先,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违背了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亦称意思自治原则,指民事主体得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自愿的进行种种私法上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P62基于此项原则,笔者认为学生家长依照《意见》第二十二条之规定要求学校、法院依据《意见》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学校承担委托监护责任明显违背了自愿原则。
监护责任的转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项,对学校而言是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对监护人而言是责任的减轻,学校与监护人都应该慎重考虑。
以这种责任转移为内容的委托合同关系首先应建立在当事双方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在形式上一般应该采用书面形式。
但是学校一般不会接受这样的委托,也就是说委托合同根本就没有成立。
在形式上也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这种合同成立的书面形式。
认为学生上学就是家长将监护责任口头委托转移到了学校,只能说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依照这种一厢情愿让学校承担委托监护责任明显违背了民法自愿原则。
其次,学校承担监护责任明显违背了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也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人民法院在进行民事裁判时必须衡量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做到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
追求公平,权利与义务相一致、责任的适当性就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要享受权利就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同样,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享受一定的权利。
监护职责既有权利的内容,又有义务的内容。
在事实层面,家长将未成年人交给学校时并没有将监护职责中的权利部分转移给学校,如对未成年人财产的监管与处分等。
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却要学校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这对学校明显不公平。
即使是家长将监护职责的全部权利与义务转移给学校,对学校也是不公平的。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宗旨,其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教书育人方面。
如果让学校承担起监护责任,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监护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责任,父母双方承担起一个甚至三四个孩子的监护责任还不要紧,但要让学校承担起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孩子的监护责任,其责任的适当性就出现了问题,这同样也会导致承担责任的不公平。
2.学校承担监护责任违背国家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
我们党在十五大上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
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审时度势做出的英明决策。
为实现这一决策,许多法律对发展教育事业做了明确规定,如《教育法》第四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七十一条对教育发展战略、保障以及相关责任都做了明确规定。
《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不能用于担保的学校财产。
但是如果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就会发生一系列与国家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相违背的结果。
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无疑会加大学校承担事故损害赔偿的机会,对于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赔偿请求,学校用什么来偿还呢?
用财政拨款承担赔偿责任,但目前的财政拨款基本上是保证教师的工资,这样就势必会占用教师的工资,不但违反了《劳动法》与《教师法》,而且还会降低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用固定资产去赔,就会造成学校因办学条件不足而被迫关闭,还哪谈得上优先发展教育战略?
再进一步说,学校关闭了,社会公众没有了受教育的场所,社会公共利益也无从保障。
正因为上面所述,学校不应该也不可能承担监护责任。
对于这种观点,越来越多的法律界人士、学生家长逐渐认同。
基于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二、学校承担过错推定的教育管理责任:
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不承担监护责任,那么学校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根据法律的规定,再结合民法学的一般原理,笔者认为学校应当承担过错推定的教育管理责任。
学校应当承担教育管理责任:
对于学校承担责任的性质,有专家认为学校应当承担保护责任。
【2】P20但是笔者认为定性为教育管理责任较好。
第一,保护一词容易引起误解,而教育管理本身就包含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保护、管理,涵盖了保护的含义,比保护责任更为完善。
第二,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是教育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用教育管理责任更为贴切。
第三,从《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看,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责任。
从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看,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
【3】P20《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十三条又对学校不承担责任的学校管理之外的人身伤害事故做出了规定。
依据该规定,学校承担责任的范围不在于学生是否在校内,而主要考虑学生是否在学校的管理职责范围之内。
因此学校承担责任的性质定性为教育管理责任更为准确。
学校应当承担存在主观过错的教育管理责任:
学校承担责任时自然要牵涉到承担责任的主观过错问题。
依照民法的一般原理,民事主体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三种情况:
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无过错责任要由法律作特别规定,公平责任要由法官在裁决时加以衡量。
在法律没有作特别规定时,侵权行为人只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正如上文分析,监护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因此不适合学校承担。
那么学校在承担管理责任时,如果仍然让学校承担无过错责任,就其结果而言,与监护责任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同样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基于种种考虑,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学校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而司法解释《意见》第一百六十条又明确规定了学校的过错责任,特别是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此学校只应对其管理过错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对于学校管理的过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做了明确的细化规定,如第九条前十一项从学校活动场地、提供饮食服务、教师的行为诸方面明确规定了教师在管理中存在的十一种过错情况,最后一项则做了概括规定:
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二条从学校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的反面角度规定了学校不承担责任的意外事故的种种情况:
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学生自杀、自伤的;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判定学校在管理活动中是否有过错的客观标准。
因此,学校只对自己的管理过错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应当承担过错推定的教育管理责任:
依照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受到伤害的学生要想获得赔偿,应该由受到伤害的学生及其家长举证证明学校的过错。
但是我们知道,未成年人离开其监护人之后,监护人就失去了对未成年人的控制,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不是在监护人的控制之下,而是在学校的控制之下,要让监护人来证明学校的管理过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对保护学生及其监护人的利益非常不利。
因此从公平原则来考虑,应该由学校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即: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首先推定学校有过错,如果学校能够证明自己确实尽到了管理责任,不存在过错情形,学校就不承担责任。
如果学校不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那么就推定其有过错,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过错推定责任仍然属于过错责任,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受损害一方进行更周密保护的一种过错归责类型。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于举证责任并未作明确规定。
这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司法解释,或者在将来制定民法典时对过错推定的情况作专门规定。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前,甚至出台之后,有些家长对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责任的性质不够了解从而向学校满天要价、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结果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还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有些学校领导对这种责任的性质不够了解,害怕承担监护责任,结果导致因噎废食,不敢举行各种活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实,作为学校,正确认识了学校责任的性质,只要尽到了自己的管理职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作为家长,正确认识了学校责任的性质,就可以提出各种合理的、容易为学校接受的要求,使问题妥善得到解决。
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能够使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得以运转。
【出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1期
【参考文献】
【1】寇志新:
民法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学校不承担监护责任只承担保护责任【J】人民教育,2003
【3】张永华:
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标准和赔偿依据【J】人民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