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5278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docx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竞赛

杭锦后旗第五中学中学生“人防知识”

竞赛复习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1、人民防空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2、人民防空建设方针是:

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3、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是“走”、“(藏)”、“消”。

4、人民防空教育,就是组织教育人民,使之学会在各种危害应急条件下的(防护知识)和(生存技能)。

5、人民防空教育的目的是告诉人民,我国还面临着各种潜在的(战争威胁)。

6、人民防空技能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直接发挥作用。

7、战争灾害和自然灾害都对人们造成突然性危害,人们必须具有(应急意识和技能)。

8、现代空袭,包括高技术常规武器袭击和(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是从空中对地面(海上)目标进行的袭击。

9、根据国家规定,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10、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11、当室内人员发现空袭来临,听到第一次爆炸声时,都应视为(空袭)信息。

唤起家人开始防空行动。

12、核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大、最残酷)的战争。

13、日本是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国家。

14、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15、光辐射以光速沿直线向四周传播,其作用时间大约在(几秒到几十秒)。

16、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毁伤因素。

17、冲击波对人员可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

18、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

19、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

20、放射性物质只能用扫除或(冲洗)的方法从地面或物体上除掉。

21、人员防放射性体外照射,主要靠人防工程和(厚重材料)屏蔽遮挡。

22、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发电站。

23、毒剂杀伤途径多。

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4、毒剂杀伤范围广。

染毒空气无孔不入,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25、神经性毒剂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

26、化学事故一旦发生,有毒气体可(随风向外扩散),染毒空气所到之处都有毒害作用。

27、由于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发生化学事故时有毒气体(不易扩散),持续时间长。

28、对皮肤消毒,可概括为吸、(消)、洗三个环节。

29、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30、生物战剂气溶胶可(随风扩散),在气象、地理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

31、许多生物战剂如(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能从病人体内不断排出,使周围健康人感染,在人群中蔓延,造成传染病流行。

32、在生物战剂袭击区的人员,应根据生物战剂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接种。

33、个人防护器材按保护部位可分为(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

34、过滤式防护器材主要包括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透气式防毒服等。

35、防毒面具的面罩分(大、中、小)三个号码或1、2、3、4、5五个号码。

以便和绝大多数成年人的脸型气密配合。

36、简易防护器材是指在缺少(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根据所学的防护知识,利用(就便器材)自己制作的防护器材。

37、(按标准建设)的人防工事,被视为人员理想的防护安全设施。

38、“三防”设施齐全的人防工事不仅能有效防御空袭时的(各种杀伤破坏因素),还能保障掩蔽人员对清洁空气和进出工事的要求。

39、使用人防工事一般采用隔绝式防护和(过滤式防护)两种防护方式。

40、隔绝式防护是关闭工事所有(孔口),利用工事的(气密性)来防止受染空气进入工事的防护方式。

41、过滤式防护是使用(滤毒通风系统)的防护方式。

42、地震的大小可以用(地震震级)和烈度来衡量。

43、地震有“前震—主震—余震”特征,小震可作为大震的前兆,所以有(小震闹,大震到)一说。

44、水火无情,对付火灾,一是防,二是(灭),缺一不可,但应以防为主。

45、装有煤气的房间,应经常(开启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46、发现煤气灶、开关和管道漏气,应立即关上(总开关),停止使用煤气。

并立即(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驱散煤气。

47、发现煤气泄露,严禁火种进入,严禁(开关电灯电器),拉合电闸,杜绝一切火种。

48、在抢救煤气中毒较重的人员时,要解开衣服,(抬高头部),保持呼吸畅通。

呼吸困难者应做(人工呼吸)。

49、紧急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

50、骨折固定的顺序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第二部分单选题(请把正确答案前边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中。

1、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C)的组成部分。

A军队B民兵C国防

2、人民防空是以阻碍敌人(B)发挥效能和消除敌空袭后果为手段的防空。

A侦察卫星B空袭兵器C地面部队

3、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中的“走”就是(C)。

在战争到来之前将战时不宜留城的居民和对支援战争具有重要作用的厂矿企业疏散搬迁到相对安全地区,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A离开B移动C疏散

4、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中的“藏”就是(A)。

在敌人空袭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利用人防工事进行防护。

A隐蔽B躲避C收藏

5、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中的“消”就是消除(A)。

遭空袭后,组织人防专业队和人民群众,对损坏的各种设备设施、受伤人员进行抢险、抢修、抢救,恢复城市功能,保障生产生活的稳定。

A空袭后果B放射性沾染C核武器

6、警报通信是人民防空指挥的重要手段,它担负着战时指导群众顺利实施防空行动的(C)任务。

A报信B传达C报知

7、预先警报鸣(A),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A36秒停24秒B24秒停36秒C30秒停30秒

8、空袭警报是敌空袭兵器(A)进入本市上空时的一种警报信号。

A有明显迹象B已经C正在

9、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那么该颗原子弹的威力就是(A)。

A2万吨当量B2万吨炸药C原子弹重2万吨

10、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A)。

A五种B四种C三种

11、核爆炸时的火球中心温度可达(B),比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强千万倍。

A几百万度B几千万度C上亿度

12、核爆炸时的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其作用时间大约在(C)。

A8分钟左右B3分钟左右C几秒到几十秒

13、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它是核武器的(C)毁伤因素。

A最小B次要C主要

14、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C)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

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A5秒左右B8秒左右C十几秒

15、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就会得(C)病。

A贫血B皮肤C放射

16、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A)。

A进入人防工程B躲避在房间里C跑到户外隐蔽起来

17、核电站使用的燃料是(A)。

A铀(或钚)B天然气C优质煤

18、下列(A)是神经性毒剂。

A沙林和维埃克斯B芥子气C西埃斯和苯氯乙酮

19、芥子气的中毒症状是(B)。

A流口水、出汗B皮肤红肿、大小水疱C流泪、打喷嚏

20、对鼻孔和眼睛消毒可用大量清水或(B)的小苏打水溶液冲洗15分钟左右,并多次漱口。

A15%B20%C25%

21、对染毒服装消毒时,要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棉织品用(B)的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

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

A1%B2%C3%

22、对染毒水用煮沸法消毒时,先(B)沉淀,然后在露天或通风处煮沸。

A加入消毒剂B加入明矾C放置

23、下列(B)是致死性生物战剂。

能使人员患严重疾病,死亡率高于10%。

A布氏杆菌B鼠疫杆菌C肝炎病毒

24、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都要求扎紧“三口”。

“三口”指的是(A)。

A领口、袖口、裤口B袖口、裤口、鞋口C鞋口、领口、裤口

25、有的病菌生存能力很强,可存活(A)年,所以在掩埋带菌动物尸体时,要坚持灭菌消毒和深埋。

A10—20B20—30C30—40

26、简易防护器材能把毒气浓度降低到(A),起到了减缓伤害,增加救援机会的作用。

A一半甚至几十分之一B三分之一C几乎没有

27、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而造成地面(C)的现象。

A抖动B波动C震动

28、一次五级地震相当于一枚(B)TNT当量的原子弹在地下深处爆炸。

A1—2万吨B2—3万吨C3—4万吨

29、地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震前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离震中的(B),听到的声音也不一样。

A高度不同B距离不同C位置不同

30、为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平时家庭可做一些避震准备。

以下(C)的做法不正确。

A将床下物品清空B清理楼道保持通畅C将清出的物品放在橱柜书架等上面

31、如果发现有煤气中毒人员,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A)救助电话。

A120B119C110

32、某日,正在营业的服装城着火,火势越来越大,扑灭困难,商场应立即拨打(B)火警电话。

A120B119C110

33、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求每分钟(C)

A8—12次B12—16C14—20次

34、遇到高楼发生火灾,下列正确的做法是(C)。

A乘坐普通电梯逃生B向上逃跑C躲避到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待救援

35、发现自己家里着火,(C)的措施是不当的

A积极进行扑救B组织家庭成员及时疏散C先抢救财物

36、为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平时家庭可做一些避震准备。

以下(C)的做法不正确。

A将床下物品清空B清理楼道保持通畅C将清出的物品放在橱柜书架等上面

37、发现电器着火,(C)的处理措施是不正确的。

A先切断电源B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C用水灭火

38、遇上商场发生火灾,(B)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

A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子B随着人流逃跑

C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39、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B)。

A点眼药膏B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C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40、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路边B桥下C大树下

41、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A)。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B争先恐后逃跑C围观看热闹

第三部分多选题(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中)

1、防空应急包中的服装类有(ABC)。

A个人的衣服B简易呼吸道防护用品C皮肤防护用品D棉被

2、2、在家里发现空袭信息后,假如无法进入人防工事防护,可卧倒在(ABCD)进行防护,用枕头、被子等将头部盖住。

A墙根B墙角C桌下D床下

3、在室外听到防空警报或发现空袭症候时,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要避开(BCD)。

A树丛B高大建筑C高压电线D易燃易爆物品

4、核武器可用(ABCD)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还可制成地雷、鱼雷使用。

A导弹B火箭C火炮D飞机和舰艇

5、光辐射能使物体(ABCD),形成大面积火灾,造成人员间接杀伤。

A熔化B灼焦C炭化D燃烧

6、早期核辐射照射到(BCD)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A塑料B土壤C食盐和碱D食品

7、人防工程深入地下,具有(ABC)的特点。

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

A抗力高B防核化生武器性能全面C可长期使用D不易被发现

8、处在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会受到(ABD)的伤害。

A体外照射B体内照射C骨质受损D皮肤灼伤

9、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是(BCD)。

A人越集中伤害越少B距离越远伤害越少

C时间越短伤害越少D屏障越多(各种阻挡材料)伤害越少

10、装有毒剂的(ABCD)等都是化学武器。

A炮弹B航弹C导弹D布洒器

11、化学武器有(ABCD)等特点。

A杀伤途径多B杀伤范围广C作用时间长D制约因素多

12、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遇到(ABCD),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A刮风B下雨C下雪D气温

13、化学事故形成的原因有(ABCD)。

A自然因素B战争因素C技术性因素和人为因素D意外因素

14、化学事故有(ABCD)的特点。

A突发性强,难以预防B扩散快,受害面广

C对人员伤害途径多,形式特殊D持续时间长,消除困难

15、对化学武器和化学事故可通过(ABCD)来发现。

A听B看C闻D侦

16、为防止毒剂或有毒化学品的蒸气、毒烟、毒雾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引起中毒,可采用(ABC)的方法来防护。

A戴上防毒面具B毛巾或纱布浸上碱水捂住口鼻C用毛巾包上泥土捂住口鼻D趴下

17、生物战剂可通过(ABCD)途径侵入人体,使人得病。

A吸入B误食C接触带菌物品D带菌昆虫叮咬

18、生物武器使用后,有(ABD)等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

A污染面积广B具有传染性C容易发现D没有立即杀伤作用

19、在流行病区,要做到(ABCD)的工作。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染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

20、在流行病区,(ABC)容易被传染病传染。

A老人B儿童C体弱易病者D身体强壮者

21、为了预防传染病,在吃的方面应做到(ABCD)。

A不吃不洁净食物B不吃生冷食品C不吃小摊小贩的食品D不吃来路不明食品

22、人防工事战时是人员和物资的隐蔽场所,平时可为经济建设服务。

(ABC)都可以用作人防工事。

A地下室B地铁C坑道D战壕

23、人防工事的“三防”(防核、化、生物武器)设施有(ACD)。

A工事密闭设施B卫生设施C洗消设施D滤毒通风设施

24、地震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有一个孕育过程,期间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即地震前兆。

例如(ABCD)。

A地下水异常B动物异常C地光和地声D小震报大震

25、平时家庭最好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包上可写明姓名和联系方式等。

包内一般可放置(ABCD)

A手电筒、打火机和收音机B水和方便食品C药品D避寒遮雨物品

第四部分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人民防空的各项准备工作要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而正确的行动,才能形成整体防护能力,实现防空的目的。

(√)

2、人民防空技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不能发挥作用(×)。

3、现代空袭,大多是对重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破坏的只是目标本身,附带毁伤不大。

(√)

4、现代空袭范围大,没有“安全”地域(√)。

5、警报通信是人民防空指挥的重要手段,它担负着战时指导群众顺利实施防空行动的报知任务。

(√)

6、河南省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国防教育日),全省统一试鸣防空警报。

(√)

7、一般讲,有空袭征候时,发空袭警报。

(×)

8、预先警报鸣6秒,停6秒,时间3分钟。

(×)

9、城市遭核袭击的方式一般是空爆。

(√)

10、当今世界,核武器已失去战略威慑所用。

(×)

11、地爆时造成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分布极不均匀,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可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人员行动安全有严重影响。

(√)

12、消除地面上的放射性物质可以用扫除和水冲洗,还可以用火烧,火烧后,放射性物质就不再放出射线了。

(×)

13、一般建筑物围墙越厚、暴露临空墙的面积越小,密封性越好,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效果就越好。

(√)

14、核电站因技术原因,有时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产生杀伤破坏作用。

(×)

15、对核事故的防护,服药更有效,疏散比隐蔽更可行。

(√)

16、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时甚至达数周。

(√)

17、灾害性化学事故,可以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死亡,有较大社会危害性。

(√)

18、当人员中毒后,应当迅速判明毒剂种类,在此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

(√)

19、抗战期间,某地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怀疑敌人使用了化学武器。

(×)

20、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基本相同,凡能防护化学武器的措施均能有效地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

(√)

21、人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人要学会使用防护器材和自制、利用就便防护器材。

(√)

22、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所以,我可以随便在无证摊点买东西吃(×)。

23、我家里有立式空调、微波炉、电烤箱、电热水器等电器,夏天为了缩短做饭时间,也为了凉快,晚上回到家里,先开空调,再用微波炉做饭,同时用电热水器烧洗澡水。

(×)

24、在交叉路口,红灯亮时车辆和行人可以直行。

(×)

第五部分简答题

1、核爆炸时,处在开阔地域没有地形地物可利用的暴露人员的防护动作有哪些?

答:

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两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热浪到时停止呼吸。

2、在放射性沾染区行动时应注意哪些?

答:

应尽量减少与污染地面、物体接触,缩短停留时间,避免扬起灰尘,视情况拍打掉身上的灰尘,并进行洗消。

3、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瞳孔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4、对身体消毒的三个环节是什么,怎么做?

答:

吸:

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

消:

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药液擦拭消毒。

洗:

用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水冲洗。

5、对误食染毒食品的人员应怎样急救?

答:

误食染毒食品后,除急救外,还要尽快设法催吐或饮用甘草水、牛奶、豆浆、豆汤等,加速排泄。

6、生物战剂按结构形态分类,可分为哪六大类?

答:

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7、在疾病流行期间,怎样切断传染途径?

答:

尽量不与隔离人员和物品接触,注意包扎伤口,养成皮肤消毒习惯,不吃不洁净食物,防止吸入受染空气。

8、怎样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

答:

不吃生冷食品;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经常晾晒被褥;保持室内清洁,加强室内通风;疏通阴沟,填平死水坑,保持厕所清洁,清除杂草和垃圾;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的动物及患病的动物。

9、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防毒时间是多少?

什么情况下要更换滤毒罐?

答:

多数过滤式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在开阔的染毒地域能使用2—3次。

在化学工业事故区实际使用时间为两小时左右。

对沙林、芥子气类的毒剂防护时间更长。

当使用时间过长或防护中稍有异味时,要立即更换滤毒罐。

10、怎样制作毛巾系带口罩?

答:

选用一条浸湿拧干水、40—50厘米宽的毛巾和两条一米长的绳带。

制作时,先将毛巾短边对折,再长条对折。

夹入绳带,把四层毛巾再折两次,变成12层,固定在鼻梁上。

并用毛巾上方的两角折塞入鼻子两侧,增加密封性。

11、地震发生时,如来不及离开房屋,应采取那些措施避震?

答:

选择到比较坚固的家具(桌子、床)下躲避或迅速转移到跨度小的开间内,如厨房、厕所等处暂避,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顶在头上,或用手抱住头。

12、遇到火灾,拨打“119”火警电话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应讲清失火的地名、街道名或小区名以及门牌号。

13、家用电器着火时,怎么紧急处理?

2

答:

先将电源闸刀关闭,再用毛毯、棉被之类物品覆盖灭火,或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最好不要用水灭火。

14、某住宅楼三楼发生火灾,楼道被大火封住,被困人员如何逃生?

答:

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拴在门窗上或重物上,顺势滑下。

15、某道路交叉口发生了一起车祸,受伤者出血严重,需要止血,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

用手指压止伤口出血部位的血管,但要压在靠近心脏的一侧,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然后找止血带或绷带、三角巾、布带等进行包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