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15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docx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

第十三章采购与支出循环审计

一、大纲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二)内控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三)应付账款审计

(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五)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二、本章重点、难点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会计报表项目

表11-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会计报表项目

业务循环

资产负债表项目

利润表项目

购货与付款循环

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2.主要业务活动及凭证和会计记录

表11-2购货与付收款循环中主要业务活动及对应的凭证和记录

主要业务活动

对应的凭证和记录

相关的主要部门

相关的认定

重要控制点

1.请购商品和劳务

请购单

仓库、有关部门

请购单不编号,但要经过签字批准

2.编制订购单

订购单

采购部门

完整性

订购单预先编号,送至供应商及有关部门,独立检查处理

3.验收商品

验收单、订购单

验收部门

完整性、存在或发生

验收单一式多联、预先编号

4.储存已验收商品

验收单上签收

仓库、请购部门

存在或发生

保管与采购职责分离

5.编制付款凭单

付款凭单、验收单、订货单、供应商发票

应付凭单部门

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完整性

预先编号,并经过适当批准

6.确认与记录负债

应付账款明细账、应付凭单登记簿、供应商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卖方对账单、转账凭证

应付账款部门、会计部门

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

记录现金收支的人员不得经手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独立检查入账及时性及金额正确性

7.支付负债

付款凭单、支票

应付凭单部门、财务部门

存在或发生、完整性、估价或分摊

支票预先编号,已签署的支票的相关凭证要注销

8.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支票、付款凭证

会计部门

存在或发生、估价或分摊、完整性

独立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

 

(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1.概述

(1)对每一项内部控制目标,也是注册会计师实施相应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所要达到的审计目标。

(2)对购货与付款循环,注册会计师往往采用属性抽样审计方法,通常选择相对较低的可容忍误差。

(3)该循环中会计报表项目所涉及的业务交易量和金额的大小往往十分悬殊,在审计时,通常要将其中大额的和不寻常的项目筛选出来,百分之百地加以测试。

2.购货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的特殊之处

(1)所登记的购货都确已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并符合购货方的最大利益;

(2)发生的购货都已记录;

(3)购货交易的估价正确。

①由于许多资产、负债和费用项目的估价有赖于交易在采购明细账上的正确记录,因此,这些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购货交易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评价。

②被审计单位对永续盘存手续中的购入环节的内部控制,一般应作为审计中对购入业务进行控制测试的对象之一,在审计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这些控制能有效地运行,并且永续盘存记录中又能反映出存货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则还可以因此减少存货监盘和存货单位成本测试的工作量。

3.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由于购货和付款业务同属一个交易循环,因此,付款业务的部分测试可安排在测试购货业务时一并执行,但是,其他付款业务测试仍需单独实施。

4.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表11-3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关键内部控制点

重要控制程序

主要控制测试

1.预算制度(最重要的部分)

编制预算,合理运用资金

检查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是否均依据预算,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应检查其是否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

2.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当局的书面认可。

不仅要检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授权批准制度本身是否完善,还要关注授权批准制度有否得到切实执行。

3.账簿记录制度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被审计单位还须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4.职责分工制度

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要划分责任,专人负责

5.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

6.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

7.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应了解和评价盘点制度,查询盘盈、盘亏的处理

8.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固定资产的保险对企业非常重要。

了解固定资产的保险情况

(三)应付账款审计

l.审计目标

(1)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2)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3)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账表核对)

(2)进行分析性复核。

①本期期末余额与上期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

②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

③计算应付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④利用存货、主营业务收人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减变动幅度,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3)函证应付账款。

①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这是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购货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

②如果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经济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

③函证对象应为金额较大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④函证方式最好采用肯定形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

⑤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

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为了防止企业低估债务,注册会计师应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计应付账款。

①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及有材料入库单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

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③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5)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

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

(6)结合预付账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否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面同时挂账的项目;结合其他应付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无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

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或会计误差调整。

(7)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注意其是否可能发生呆账收益。

(8)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付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

(9)验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1.固定资产审计

(1)审计目标

①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②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⑤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⑥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①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期初余额的审计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A在连续常年审计的情况下,应注意本期期初余额与上期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审定数核对相符。

B在被审计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借调、参阅前任注册会计师有关工作底稿,如果以前期间均由具有良好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则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范围通常仅限于一般性复核。

C如果被审计单位以往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在初次审计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进行较全面的审计,尤其是当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资产总额比重较高时。

最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审计自设立起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中的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

②分析性复核

A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比较,可能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

B本期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总成本。

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的错误。

C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总成本。

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的错误。

D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E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

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

F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③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加

A对于外购固定资产,通过核对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发运凭证等文件,抽查测试其计价是否正确,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如果是房屋,还应检查契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B对于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应检查其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是否正确,与在建工程相关的记录是否核对相符,借款费用化利息金额是否恰当;对已经在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经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完成后,是否及时调整。

C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检查其入账价值与投资合同中关于固定资产作价的规定是否一致;须经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是否有评估报告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确认固定资产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D对干更新改造增加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是否真实;重新确定的剩余折旧年限是否恰当。

E对于因债务人抵债而获得的固定资产,应检查产权过户手续是否齐备,固定资产计价及确认的损益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F对于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应检查是否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涉及补价的,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G对于因其他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应检查相关的原始凭证,核对其计价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法律手续是否齐全。

④审查固定资产的减少

主要目的:

查明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做适当的会计处理。

审计要点:

A检查授权批准文件;

B检查会计处理,验证金额准确性;

C结合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抽查转销是否正确;

D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

a复核本期是否有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替换了原有固定资产;

b分析营业外收支等账户,查明有无处置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收支;

c追查停产产品专用设备的处理情况;

d向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查询本期有无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

⑤验证固定资产所有权

A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经审核采购发票、购货合同等予以确定;

B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尚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C对融资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