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05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docx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

6、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回顾作者;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4、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5、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格、风貌的写法。

情感与德育:

6、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目标2、3、4

教学难点:

目标4、5

教学方法:

圈注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及刻画人物的事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在初一年级我们学过的文章《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吧?

里面有个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鲁迅先生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即本文。

在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

课堂小测:

(完成在作业本上)

骇(hài)掳(lǔ)震悚(sǒng)

惶急:

惊慌急迫。

疮疤(chuāngbā)诘(jié)问

渴慕:

非常思慕的愿望。

疏懒:

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霹雳(pīlì):

指受到极大的震撼。

孤孀(shuāng)

三、回顾作者及了解相关知识:

1、作者回顾

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学生回答)

2、长妈妈简介

阿长(?

—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他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四、解题、图解课文:

1、解题: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而长妈妈是一个长工,一个下人,怎么与这么高深的书联系起来了呢?

(生能回答)

过渡:

正是因为阿长给鲁迅买了《山海经》,作者对阿长的看法才发生了变化,那么,在此之前,作者又认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的呢?

2、清理文章思路,图解课文:

内容(几件事)       人物性格特征

a、爱说闲话(表现阿长)→饶舌、多事

b、“大”字睡       令人讨厌、憎恶

c、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有许多繁文缛节

d、“长毛”的故事     愚昧、无知、淳朴

e、买《山海经》(详写) →热情、乐于帮助别人

总之(归纳):

  长妈妈是——劳动妇女

刻画人物:

“先抑——————后扬”,对比、互衬

(此部分是本课时的重点,先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完成)

问题设计:

a、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重点写的什么?

b、每件事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和品格,分别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c、作者先写讨厌、憎恶,但结尾又写“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在作者眼里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

巧妙的让学生悟到:

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

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

“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对比互衬中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突破了)

五、本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感觉到该怎样写人了不?

写人时首先要确立这个人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然后考虑从哪些角度去写,怎样写(写作的顺序),选材时要注意全面和突出人物主要性格为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哪些事?

重点又讲了哪件事?

切入:

买《山海经》一节。

二、精段阅读:

(指名学生朗读19~29段。

思考下列问题:

1、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

 1、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

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2、“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4、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为孩子倾注的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三、亮点赏析

(一)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A、传神的描写:

①细节描写:

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B、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C、先抑后扬法:

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二)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

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1: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

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例2: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

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四、疑点解惑: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

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五、小结:

本文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

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加深体会。

7、背影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狼藉、颓唐、琐屑……”等词语;

2、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过程与方法:

3、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4、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本文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

5、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目标3、4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

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

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

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

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背影》是写的父亲的背影。

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要弄清:

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

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

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带着疑问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课堂小测:

差(chāi)使狼藉(jí)簌簌(sù)

迂(yū)腐踌躇(chóuchú)蹒跚(pánshān)

颓(tuí)唐琐屑(suǒxiè)

(完成在作业本上)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学生回答完成)

3、写作背景: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1947年,朱自清自述: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三、课文学习: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听课文范读。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再听课文范读。

4、自读课文。

(二)小组讨论,理清行文脉落

1、全文有几次提到“背影”?

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完成下列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