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712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x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在课改中成长在创新中前行

---肥东县古城学区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

面对课程改革,肥东县古城学区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科研的基本思路,以实施新课程实验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自2003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围绕新课程计划,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切实使用好新教材。

现将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念,探索规律

从2003年开始,全校教师集中学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并利用每周四业务学习集中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和《新课程教学设计》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系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

二、立足常规,促进管理

1、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关键在领导。

近10年来,古城学区中心学校领导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

不仅重视各教研活动的开展,同时把课改工作纳入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中来。

定期组织人员到班随堂听课、评课,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聆听实验教师的心声,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实验改革。

2、建立建全教研制度,实行教师量化考核。

广大教师是实践新课程的主力军,怎样让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当中来,并始终保持着课改的热情呢?

我们采用了课改教师量化考核评分制度。

根据教师的出勤、上交材料、论著发表,各类获奖情况以及所任教科目学生综合素质等来考核教师,根据教师积分情况,评出学年度的镇级、县级课改先进个人,给努力参与到课改当中来的老师们一定的肯定和激励。

三、培训观摩,深化课改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培训等。

为了让教师了解各地、各校的课改经验,观摩到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我校在经费、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抓住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研讨。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市县新课程学习、培训、研讨近600多人次。

先后观摩了多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

在创设外出培训机会的同时,外出听课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向同教研组老师汇报听课的收获,提出自己反思性建议,共同提高教研水平。

这些举措对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培训观摩,让我校每位教师认识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

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开展教研,引领成长

近10年来,我校围绕新教材教学实践研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实战中加强培训,除了让承担新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带头上新课程的研讨课,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的导向作用外,我校还开展了全体教师的校内教学展示活动,定期举行教师说课、上课评比活动,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及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评比等,引导教师人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改实验中来。

在最近的几年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紧扣新教材开展了多项教学实践活动:

如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活动、校本教研——“教坛新星”评比活动、“送教下乡”活动、“课堂开放日”活动等。

一批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长起来。

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8人,学校教学能手12人。

五、狠抓课堂,推进改革

1、改革备课形式。

传统的备课模式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完成一份或几份全册教材的备课,“各自为政”,耗时费力,使老师疲于备课,致使每周的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率不高。

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备课形式进行改革。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学法,还要备创新点、知识延伸点。

实行单元备课负责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教研组长的分工,主备人提前一周写出本单元的教案初稿,教研会上,大家就这一单元中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研讨,然后由主备人执笔修改完成通过教案,然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处理方法,突出教师的个性与特色。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素质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

十年教龄以下的教师要写出详实的书面教案,带多门课程的教师可选取一门主要课程写详案,其余的课程可按十年教龄以上教师的要求进行备课。

十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可自主选择适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教案表达方式,如制作卡片,也可以在教材上增、减、调、换、圈、点、批、注等,但每学期必须写2篇精品书面教案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2、改革教学设计。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设计的形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中心”。

在教学教学设计中除包含教学目的等常规要求外,还要明确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措施,做到既体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又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努力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新型理念。

3、课堂教学要做到“六性三中心”。

教学目标的教育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对象的接受性,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最佳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4、作业布置与批改力求灵活。

布置作业要认真分析学情,精选能举一反三的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

通过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作业批改可采取自批、面批、互批等多种形式。

5、课后辅导要体现方法分层。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调动兴趣,第二步交给方法,第三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检查四次,教研组将不定期的调阅和抽查。

6、开展好教育教学随笔评比活动。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质性提高最有效的途径。

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写出一定篇数的教育随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点及时记录下来,找原因,写感悟,对教学进行总结,研究改进措施。

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实践反思”随笔评比活动,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由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由之路。

六、面对实际,科学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评价问题已成为我们教师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大关键性问题。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科学、规范、有效的评价将给课程改革乃至整个素质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从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着手从下列几方面尝试进行教学评价改革。

1、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我校依据安徽省教师评价标准,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为实验教师建立成长足迹档案记录。

2、在学校学科的评价改革中,我校拟定了《古城学区教学评价改革方案》,在宏观上努力体现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微观上从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操作做了具体的规定,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评价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3、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我校制定了《古城学区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努力建立家校等多渠道,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增加评价的灵活空间,以防一刀切的评价方式阻碍学生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成效卓著

近10年来,学校围绕新教材的使用,根据省、市、县教研室的通知要求,我们先后申报参加了肥东县陶研会课题研究已通过验收。

合肥市“中小学写字教学评价研究”课题已通过省级验收。

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教师”课题研究已通过验收。

安徽省“以‘同课异构’教研方式促进小学语文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已通过省级课题立项,正在研究中。

通过课题研究,领悟新教材体现的新教学理念,明确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和教学实施建议,使我校广大教师用新课程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实践。

八、主要成绩

2007年7月赵杰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学案例评获市三等奖。

2007年8月赵杰老师撰写的品德与社会叙事作品获市三等奖。

2007年10月尚华老师在写字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县一等奖。

2007年4月袁凯老师在少先队论文评比中荣获市三等奖。

2007年12月尚华老师在“教学能手”评选中荣获语文科县一等奖;赵杰老师荣获品德与社会科一等奖;王俊友老师荣获科学科县一等奖;樊明刚老师获音乐科县二等奖;郑霞老师获英语科县二等奖;王素荣老师获语言科县二等奖。

2007年7月王圣传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学论文荣获县一等奖。

2008年3月赵杰老师在教坛新星评选中荣获市三等奖。

2008年1月刘本传、赵杰老师撰写的陶研年会论文荣获市一等奖。

2008年9月尚华老师在写字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市二等奖。

2008年9月尚华老师在写字教学与评价课题研究论文评选中荣获市一等奖;赵杰、胡开敏老师荣获市二等奖;樊明刚、张平忠、郭淑仁老师荣获市三等奖。

2008年9郑霞老师的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荣获市二等奖;胡开敏老师荣获市三等奖。

2008年2月黄超老师在少先队论文评比中荣获市三等奖。

2008年9月赵杰老师在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县一等奖;张英、郭淑仁老师荣获县二等奖;胡开敏、朱家萍、张英老师荣获县三等奖。

2009年2月张平忠老师在写字教学与评价课题研究论文评选中荣获市三等奖。

2009年3月张平忠老师的课例《荔枝》荣获合肥市一等奖。

2009年3月张平忠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获市三等奖。

2009年5月张平忠老师的综合论文获县一等奖。

2009年5月张平忠老师在肥东县第一届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大奖赛中荣获信息技术科二等奖。

2009年6月张平忠老师在肥东县“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能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09年7月郭淑仁老师在写字教学与评价课题研究论文评选中荣获荣获市三等奖。

2009年7月朱家萍老师的德育论文荣获县三等奖。

2009年7月李定乐老师在县第二届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歌舞二等奖、全能三等奖。

2009年7月陈侣霞老师在县第二届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讲故事二等奖、全能三等奖。

2009年7月郭世萍老师的数学教育论文荣获合肥市三等奖。

2010年3月陈明珍老师在肥东县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比赛中荣获县级二等奖。

2010年3月李晓璇老师在古城片中青年英语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0年4月张英老师在合肥市综合实践论文评比中荣获市级二等奖。

2010年4月张平忠老师在合肥市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市级二等奖。

2010年4月张平忠老师在合肥市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市级三等奖。

2010年7月陈兴美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2010年7月陈明珍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二等奖。

2010年7月王圣传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2010年7月张英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三等奖。

2010年7月樊明刚老师在肥东县科学发展观评比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2010年7月袁凯老师在肥东县科学发展观评比中荣获县级二等奖。

2010年8月王芳老师在肥东县体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二等奖。

2010年8月郭世萍老师在肥东县数学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2010年8月张英老师在肥东县数学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二等奖。

2010年8月朱兵老师在肥东县语文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三等奖。

2010年8月王圣传老师在肥东县语文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三等奖。

2010年8月郭世萍老师在肥东县数学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一等奖。

2010年8月王圣传老师在肥东县语文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三等奖。

2010年8月张平忠老师在肥东县语文论文评比中荣获县级三等奖。

2010年10月李小旋老师在肥东县畅言语英评比中荣获县级三等奖。

2010年12月胡开敏在肥东县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县一等奖。

2010年12月李小旋在肥东县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

2010年12月张平忠在肥东县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

2010年12月袁凯在肥东县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县三等奖。

2010年12月朱兵在肥东县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县三等奖。

2010年12月张丽丽在肥东县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县三等奖。

2010年1月刘本传、樊明刚老师在合肥市校长论坛论文评比中荣获市一等奖。

2011年8月王圣传老师在肥东县语文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三等奖。

2011年6月薛典叶老师在合肥市语文论文评比中荣获市三等奖。

2011年8月赵杰老师在合肥市教育叙事论文评比中荣获市三等奖。

2011年9月关敬芬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一等奖。

2011年9月陈侣霞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一等奖。

2011年9月樊明刚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一等奖。

2011年9月王学奎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

2011年9月袁凯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

2011年9月王圣传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

2011年9月朱冬梅老师在肥东县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三等奖。

九、存在问题

1、我校教师配备结构性不合理,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都很难与课改同行。

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因而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对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提高有待于解决。

2、课改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是由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照顾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异,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新课改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使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如:

如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创新?

如何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重视科学性等等。

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

4、课改中出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倾向,新课程学习中出现的学困生的学习更应该得到关注,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的科学化、有效性的研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十、今后打算

1、重视学习机会,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干部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教学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

一是教师要有广博又精深的专业知识,新课程教材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以往分科教学形成固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需要,要创新,要改革,教师就要博闻强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二是教师要有研究能力,新课程教材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特征给了教师创新发展的空间,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优势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抓住这个机遇,准确把握课改脉搏,一如既往地实事求是的研究并尽力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继续推动课改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