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432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医考点总结.docx

执业医考点总结

药理学

●      弱酸药的Pka是3.4,血浆中解离百分率约为99.99%

●      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反拗危象(呼吸肌麻痹)时最主要治疗是:

人工辅助呼吸

●      氯丙嗪具有α阻断作用,能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

可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用于抗精神病

●      氯丙嗪能阻断D1、D2受体

●      丙米嗪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

●      碳酸锂能使突触间隙NA浓度下降

●      异丙肾作用:

舒张血管、支气管,增加组织耗氧量

●      局麻药在神经C膜内侧阻断钠内流

●      苯二氮类药物可缩短睡眠诱导时间。

作用机制是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和突触抑制

●      苯妥英钠:

癫痫大发作首选,小发作无效,无镇静催眠作用

●      乙琥胺:

小发作首选,其它类型无效

●      卡马西平:

为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首选。

●      (原发三叉神经痛止痛有效率是80%,若无效应选射频热凝术)

●      丙戊酸钠:

癫痫各型均有效,不首选

●      安定: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      哌替啶:

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分娩前2~4小时不能应用

●      解热镇痛药:

解热机制是抑制中枢PG合成,镇痛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      强心苷:

治疗心房纤颤机制是减慢房室传导。

先心病所至的慢性心功能不全首选。

●      红霉素:

军团菌病首选     

●      阿昔洛韦:

具有抗DNA病毒作用      

●      氯霉素:

伤寒、副伤寒首选

●      头孢类: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氨基糖苷类: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喹诺酮:

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      氮芥属于细胞毒素类药物

●      只有G-菌才产生细菌内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      白喉杆菌的毒力鉴别根据:

Elek平板试验

●      核酸和衣壳是组成脊髓灰质炎、甲肝病毒的病毒体。

       

●      组成核酸分子的碱基主要有:

5种

●      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质粒(与细菌耐药性无关的结构)

●      布氏杆菌:

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      疯牛病病原体是朊病毒

●      病毒:

是以核酸为模板增殖                      

●      风疹病毒可引起先天性婴儿畸形

●      AIDS主要在人体作用CD4+T淋巴C。

结合病毒刺突gp120,其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是肺孢子虫

●      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关系最密切的是:

CD8+T细胞

免疫系统

●      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稳定、监视 

●      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识别、活化、效应

●      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

胚胎期

●      半抗原:

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      完全抗原:

具有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

●      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

C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      THl细胞分泌:

IFN-r(IL-1可抑制其分泌)                 

●      免疫球蛋白分类主要依据是:

H链

●      ADCC与NK细胞有关,T细胞不能介导ADCC效应 

●      只有T细胞才具有的表面标记为CD3分子

●      Ig具有抗原性

●      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IgE

●      C毒性T淋巴C属特异性细胞毒

●      浆C分泌抗体

●      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

●      补体在激活后可以:

裂解细菌

●      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是:

C4b2b             

●      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是:

C3bBb

●      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是:

C4b2b3b

●      TNF-a能杀伤细胞的细胞因子               

●      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IL-1

●      过敏性鼻炎属I型;新生儿溶血属II型(迟发型);

●      Arthus属III型;接触性皮炎属IV超敏反应

生化

●      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

●      全胃肠外营养液中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1:

1

●      酸性氨基酸:

天冬,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

赖、组、精氨酸

●      肽腱:

是一级结构化学键(一级结构破坏时是蛋白酶水解)

●      氢键:

是二级结构化学键(是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是维系蛋白质分子中螺旋的化学键)

●      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

是三级结构化学键

●      亚基解聚时是四级结构的破坏       

●      丝氨酸(不含氨基酸)/苏氨酸可被PKC磷酸化

●      含巯基的氨基酸是:

半胱氨酸

●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改变,与一级结构无关。

其特点是生物学活性丧失

●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其一级结构是3`,5`-磷酸二脂键(核苷酸在核酸长链上的排列顺序)

●      三叶草型是核酸二级结构;倒L型是三级结构

●      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是260nm,核酸中含量相对恒定的元素是磷

●      碱基互补原则:

A=T,C=G

●      辅基:

结构牢固,透析不易与酶蛋白分离

●      辅酶结构不牢固,反应中主要是起运载体的作用

●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

有5种

●      心脏是LDH1,肺是LDH3,肝是LDH5。

若外周血见相应器官损伤

●      TPP:

含VitB1, FAD:

含VitB2, NAD+:

含VitPP, CoA:

含泛酸

●      脂肪酸不能异生为糖

●      糖酵解途径中关键酶是:

6-磷酸果糖激酶-1

●      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是:

果糖二磷酸酶-1

●      糖原分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

磷酸化酶

●      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      参与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酶是:

HMG-CoA合成酶

●      胆固醇合成限速酶是:

HMG-CoA还原酶

●      呼吸链中的酶是:

NADH脱氢酶

●      三羧酸循环中的酶:

苹果酸脱氢酶

●      乙酰CoA从线粒体转移至胞液的途径是: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      细胞色素aa3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

●      氰化物中毒的机制是抑制C色素氧化酶

●      必需脂肪酸:

亚油、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      酮体:

主要由肝内乙酰CoA生成。

是脂肪在肝分解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

包括乙酰乙酸、β羧丁酸、丙酮

●      谷氨酰胺:

具有体内储氨,运氨,及解氨毒作用

●      氨在体内代谢:

在肝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      转氨酶的辅酶是:

磷酸吡哆醛(VitB)

●      酪氨酸可转化生成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统称)

●      RNA为模板指导DNA合成称反转录,参与的酶称反转录酶

●      反密码子UAG识别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

CUA

●      紫外线对DNA损伤主要是引起了嘧啶二聚体形成。

因此DNA修复酶加强,这种现象称诱导

●      基因表达:

指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      基因工程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是:

限制核酸内切酶

●      胆管完全阻塞性黄疸时:

尿胆原(-),尿胆红素(+)  肝内梗阻性黄疸:

尿胆原(+),尿胆红素(+)

生理学

●      神经C动作电位幅度=|静息电位|+钠平衡电位。

●      影响此幅度最主要因素是Na+浓度。

●      此时Na+通透性大,发生去极化

●      等渗液:

0.85%NaCl(同时是等张液),5%GS,1.9%尿素

●      红C生成原料是铁和蛋白质,促进红C成熟的因子是叶酸和VitB12

●      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III因子,内源性是XII

●      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抗凝血酶III和肝素(两者合用可增强III抗凝作用)

●      血型:

指红C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血型:

红C膜上凝集原:

血清中抗凝集素:

交叉配血原则

 A          A             B      受体凝集原

 B          B             A       主   次

 AB        A、B        无    凝集原(供体) 凝集素

 O         无            A、B

●      促红C生成素(EPO)产生部位主要是在:

●      心动周期=60/心率

●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      等容收缩期:

室内压上升最快。

其特点为容量不为,房室、A均瓣关节

●      快速射血期:

室内压最高。

其特点是室内压>A瓣压

●      等容舒张期:

室内压低于A瓣压,主A瓣充血关闭。

若延长会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

●      心室充盈期:

室内压最低,负压抽吸作用充盈

●      心肌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

●      心肌后负荷:

A血压(体循环高压)

●      高血压射血少:

A压高,射血期时间短

●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      大动脉瓣弹性降低时:

收缩压↑,舒张下降低

●      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Na+内流,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Ca++内流

●      (复极化)动作电位0期:

Na+内流。

●      复1期:

Ka+外流

●      复2期:

Ka+外流同时Ca++内流,又称平台期

●      复3期:

Ka+外流,Ca++内流通道关闭

●      复4期:

Na+-K+泵激活,Na+出,K+入,此期又称静息期。

膜电位稳定在-90mv,自律性形成

●      第1秒呼出83%肺活量,第2秒呼出96%,第3秒呼出99%

●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150)×呼吸频率,反映有效气体交换的指标。

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指标

●      氧容量:

指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最大O2,实际结合的O2量称氧含量。

●      血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

●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      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气体分压差

●      PCO2升高刺激了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而缺氧却刺激了外周化学感受器

●      交感抑制内脏调节作用,其余都为兴奋

●      胃的运动形式有:

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特有的运动形式)、蠕动

●      小肠的运动形式:

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特有的运动形式)、蠕动

●      胆汁可促进VitA吸收,脂肪消化吸收(具有消化功能的是胆盐)

●      壁C:

分泌内因子(内因子有保护和促进VitB12吸收),促胃液素对壁C有很强的刺激分泌作用

●      激活糜蛋白酶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