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42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docx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

公共行政概论简答题

1.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群体与政策共生共存。

(2)目标群体的边界因政策而异。

(3)目标群体的边界确定要适当。

2.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

(1)慈善不足:

公益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能募集到的资金之问存在巨大缺口。

(2)慈善活动的狹隘性:

公益活动受益对象往往贝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公益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助长慈善组织董事会成员的家长作风。

(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慈善机构中的多数志愿者都没有受过工作培训,普遍缺乏专业知识。

3.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1)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一个社会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价值:

(2)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略整体社会的偏好;

(3)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又无法安善解决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4)由于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无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而限制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5)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面及负面结果。

R

1.如何理解全球化。

(1)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全球化是与信息化和知识化相伴相成的过程。

(3)全球化是国际主体参与全球事务的过程。

(4)全球化是文化相互冲击、融合的过程。

S

1.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通常,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有如下四种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介入,:

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3.社会问题进入政策的障碍。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超重;

(5)表达方式失当。

X

1.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

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其具备以下两大特征:

-一是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把同级党委和人大所制定的政策具体化;二是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尚未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定。

因此,行政决策在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治议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政府议程比系统议程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问题经过--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且决策系统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已成为系统议程的问题并不一-定能成为政府议程的问题。

提上政府议程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系统议程的问题。

 Z

1.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

(1)技术可行性(TechnicalFeasible)。

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行性(EconomicFeasible)。

经济可行性主要关心政策规划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

(3)政治可行性(PoliticalFeasible)。

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或规划的成效。

(4)行政可行性。

(AdministrativeFeasible)。

行政可行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规划的可能性。

2.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

政策对象能接受某项政策,主要有如下原因:

(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模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是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

(3)人们遵守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

(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

(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对政策都会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过程。

当某项政策已被社会多数成员认同时,即使那些不理解或反对这项政策的人,也能经过利益比较而接受政策。

3.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

(1)加强政策宣传,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知:

(2)加强政策宣传,有助于提高目标群体的政策认知。

G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核心工具。

政府的政策要符合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现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

整体性不仅表现在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一个理想的政策过程,基本包括了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和调整等多个环节,不同的环节之问相互联系,共同对政策的质量发生作用。

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政策过程诸环节的变化,同时也将导致政策及政策体系的变化。

为保证政策机制的运行,我们需要注意政策内容、政策过程与环境之间的整体作用。

(3)超前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

政策的超前性,不仅是保证政策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合理分配社会利益的有力保证。

4)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按照权力主体来划分,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从内容上看,政策体系中的各项政策,也有不同的层次关系,可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等。

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不同类型的政策之间并非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的。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

现代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由政府职能的日益拓展所决定。

(6)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

它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上一般所讲的道德规范不同。

它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因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因为政策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

(7)公共性。

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处理或解决公共问题或公共目标的,是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也是公共政策形成与发挥作用的逻辑基础。

2、公共政策的内涵?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这里需要强调四点: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政策是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为自身管理制定准则。

6.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公益机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度量。

(2)公益机构服务的间接性。

(3)监督主体方面的缺陷。

(4)监督机制制度化不足。

9.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1)决策者价值取向的改变;

(2)政策资源的缺乏;

(3)政策环境的变化;

(4)触发机制的影响。

3.公共政策主体构成要素。

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索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1)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策环境下,各国的立法机关所拥有的权力不尽相同。

在西方,立法机关主要指国会、议会、代表大会等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2)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3)司法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着国家权力体系中重要的司法权,是不可忽略的政策主体之一。

(4)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是以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利益为核心,以拥有或参与国家政权为目的组织起来的统一思想与行动的政治组织。

(5)利益集团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聚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质、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索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

(6)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的基石。

(7)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其信息量大、覆盖率高、影响面广、冲击力强,对政策制定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西方有人将其称作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8)思想库或脑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体非常重耍的构成因素。

4.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有三个,即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

(1)全球化。

全球化通常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和各国制度的差异界限趋于模糊甚至消失。

它是以市场化与信息化为基础,不以任何国家、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进程。

(2)信息化。

信息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

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3)知识化,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被人们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

知识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则又成为知识化的重要载体。

8.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一、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1)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

(2)做好组织准备;

(3)做好物质准备;

(4)制定执行计划。

二、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1)政策实验;

(2)全面推广;

(3)指挥协调;

(4)监督控制。

三、政策执行总结阶段。

(1)绩效评估;

(2)追踪决策。

上述诸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执行过程。

只有三个阶段中的每一项功能性活动都做好了,政策执行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从而把政策目标转变为政策现实,把政策内容转变为政策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