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数学第35单元教案尉万水 2.docx
《数学二年级数学第35单元教案尉万水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数学第35单元教案尉万水 2.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二年级数学第35单元教案尉万水2
单元授课计划
课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单元序号
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
材
及
学
生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课时分配
共3课时新授1课时练习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
时间
2013年3月25日—2013年3月28日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2013年3月25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变2边物体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尺子
板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
创
设
情
境
,
提
出
问
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四、自我评价: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
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
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
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
(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
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
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谈话:
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认识1毫米。
谈话:
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
(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
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
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
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谈话:
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
。
(3),认识1分米。
谈话:
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
(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
(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
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
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
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
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
圈是多少米吗?
几圈是1千米呢?
(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
谈话:
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
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小结。
谈话: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
长度单位。
1、
(1)同桌交流上面学过的内容。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要求:
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3、自主练习的第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学生口答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
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
同桌比划1毫米的长度
指名口答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来
同桌互相说
班内交流
同学们用手比划
猜一猜
学生动手测量
独立填写
学生自由发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猜测—验证-认识-巩固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
继续通过猜测-验证-认识-巩固加深对1分米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亲身经历1千米有多长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感知1毫米的长度有多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一下,了解1毫米的长度。
指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认识-巩固加深对1分米1千米的认识。
指导学生,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
四、自我评价: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谈收获
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作业
内容
自主练习1、2、3
量一量自己手腕一圈的长大约是多少?
。
教学
反思
本节教学,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通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案序号
2
授课时间
2013年3月26日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点难点
教学重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
导入
二、
基本练习:
)
三、综合练习
四、实践测量
五、自我评价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了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下面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3)3千米=()米7厘米=()毫米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
(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3、填写长度单位(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谈话:
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1)一棵树高7()
(2)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3)一把小刀长6()
(4)课桌高70()
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
(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
(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谈话: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
(教师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
如:
1分米-3厘米=()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3、做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
(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4、自主练习第8题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谈话:
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
指生说
小组讨论
学生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
指生回答
先测量
后交流
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独立填写后班内交流。
自由发言
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生谈收获
复习巩固
通过练习回顾
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了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培养概括能力回顾整理
指导学生正确用手表示较短的长度单位,加深了理解(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桌子的宽度,加深学生对长度的理解。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作业内容
完成《基训》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和凳子的高度各是多少?
计算出它们相差多少。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并能狗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案序号
3
授课时间
2013年3月27日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点难点教学重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教学准备
黑板学具:
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
板书设计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010101000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四、全课小结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记住的?
1分米呢?
1米怎么比划?
(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
质疑:
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
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
你还记得吗?
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010101000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37页图2)
(2)谈话:
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
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谈话:
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
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课件出示:
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提问:
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
“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
(3)师小结: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
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揭示课题:
动手量一量
(2)课件出示:
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小组讨论:
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
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并做出回答
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学生比划不出来
学生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口答
生准备好课前作业进行交流
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指生回答
生说想法
先测量
后交流
分小组测量
。
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生谈收获
复习巩固使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了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培养概括能力回顾整理
指导学生利用学具对身边的桌椅进行测量,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
指导学生动手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作业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补充练习
作业内容
完成《基训》
测量教室公物桌子的高度椅子的高度
测量动作跳远迈一步长立定跳远度
测量
足球一周长,排球一周长,数学书厚,数学本子厚
估一估
量一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7km=( )m
(2)9m=( )dm
(3)3m=( )cm
(4)80000米=( )千米
(5)300分米=( )米
(6)9100毫米=( )分米
(7)150cm=( )dm
(8)6000米=( )千米
二.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三.解决问题。
(1)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哪座桥长?
长出多少米?
(2)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小明坚持每天跑3圈,他每天跑多少米?
(3)从甲地到乙地,如果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乘汽车只需2小时,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小兵身高1米2分米,小军的身高比小兵身高的2倍少9分米,小军身高是多少?
他们俩谁高,高出多少分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测试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李奕菲
A
祁心洁
A
李泓凯
A
祁新雨
A
李子圣
B
张宗庆
A
张亚菲
A
李茹心
B
祁广浩
A
祁同洁
A
尉先铭
A
祁伟
B
张立超
B
臧浩志
B
张行强
C
李等新
A
张涛
A
张颖茹
C
桑秉喆
A
祁宝伟
A
朱子硏
C
张晴晴
A
李建东
B
李雪静
A
孔佳琦
C
祁莹
A
李梦瑶
B
臧殿龙
B
李登瑞
A
李家乐
B
朱守烁
A
张楼中心小学
单元讲评课教案
(第1页)
年月日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单元过关人数
31人
单元过关率
76%
教学目标
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讲评重点。
难点
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2.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
直尺米尺测绳
测试卷
板
书
设
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填空:
(1)7km=( )m
(2)9m=( )dm(3)3m=( )cm(4)150cm=( )dm
(5)80000米=( )千米(6)300分米=( )米(7)9100毫米=( )分米
二.解决问题。
(1)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哪座桥长?
长出多少米?
(2)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小明坚持每天跑3圈,他每天跑多少米?
单
元
过
关
情
况
共
性
问
题
个
性
问
题
1.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掌握较差。
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有部分学生关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较差。
单元讲评课教案
(第2页)
得
失
原
因
分
析
1.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为了使测量更方便,准确。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
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
3.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须加强指导。
补
救
错
施
1.利用直尺测绳,指导学生重点认识长度单位1毫米;1厘米;;1分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
2.指导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根据平时及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
4.出示习题加强训练。
单元授课计划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单元序号
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并会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
材
及
学
生
分
析
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
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
因此,学好本单元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难点:
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课时分配
信息窗1————2课时信息窗2————2课时
信息窗3————2课时信息窗4————2课时
我学会了吗————2课时
时间
2013年4月1日————年月日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2013年4月1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点
学难
重点
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准备
等
教具
挂图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1、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57+29=86(只)
答:
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86只。
2、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
57-29=28(只)
答:
保育员比清洁工多28只。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1、谈话: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挂图。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