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669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docx

自编地理背记详细资料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

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球体依据:

麦哲伦环球航行;海边看船;草原看马;登高望远;月食;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4万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

3、经线和纬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特点

线圈形状

圆;每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

(东西相等,且经线之和为180°)组成经线圈

线圈间的关系

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

长度

赤道最长。

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变短,两级收缩成一点,纬线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长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表示符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母线(0°经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90°

向东、向西各分180°

重要分界线

赤道(0°)回归线(23.5°)

极圈(66.5°)极点(90°)

本初子母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经纬度与距离

纬度1°,两地之间相距111千米

纬度1°,两地之间相距111千米

数值递变

规律

北纬和南纬的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最大为90°

东经和西经的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为180°

4、

(1)高、中、低纬的划分

低纬度:

0°—30°中纬度:

30°—60°高纬度:

60°—90°

(2)五带划分

热带:

0°—23.5°(有太阳太阳直射,终年炎热)

温带:

23.5°—66.5°(四季分明)

寒带:

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3)半球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东半球

5、方法归纳

1.判断纬线的长短:

纬度越大,长度越短

2.判断纬度:

看纬度向什么方向增大,口诀:

北大北纬,南大南纬

3.判断经度:

看经度向什么方向增大,口诀:

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4.判断南北半球:

南纬都在南半球,北纬都在北半球

5.判断东西半球:

东经不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不一定在西半球。

运用方法:

东半球:

20°W—0°—160°E

西半球:

160°E—180°—20°W

6.易错点纠正:

(东经、西经)≠(东半球、西半球)≠(东边、西边)

【明确:

0°经线的东边是东经,西边是西经;而180°经线的东边是西经,西边是东经。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东半球】

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产生现象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1.四季更替

2.五带的形成

3.昼夜长短的变化(包括极昼极夜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

地球公转的特征:

1、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成66.5°的夹角,使得2、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公转地理现象

(1)太阳直射点得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最北界线为北回归线,太阳直射最南界线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即: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各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2)四季变化

二分二至日

太阳

直射点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日

北回归线

6月21或22日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冬至日

南回归线

12月22或23日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春分日

赤道

3月20或21日

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3)四季划分

月份

北半球

南半球

3、4、5月

春季

秋季

6、7、8月

夏季

冬季

9、10、11月

秋季

春季

12、1、2月

冬季

夏季

(4)五带划分

名称

范围

纬度范围

特点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N—23.5°S

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终年炎热

温带

北温带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23.5°N—66.5°N

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热量居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变化明显

南温带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23.5°S—66.5°S

寒带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

66.5°N—90°N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终年寒冷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66.5°S—90°S

(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之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太阳高度小。

以北半球为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太阳高度最大,整个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3、计算

1.时区数=经区数/15

2.未知时区=已知时区

(1小时×时区差)即:

东加西减

3.时区、日界线的计算:

自东十二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进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

即:

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第3、四课时地图、地形图的阅读

1、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手册P18、19)

1.直线型经纬网

2.曲线型经纬网

3.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

先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方向,所以逆时针方向是正东;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方向,所以逆时针方向是正东

2、等高线相关概念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

陆地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4、等高线: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高度差)

5、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同一幅图,等高距一致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6、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名称

特点

符号

区分

山顶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中心高四周低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同心圆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脊易形成分水岭

等高线凸向低海拔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等高线凸向高海拔

陡崖

等高线重叠处

TTTT

7、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高原

地势起伏小,海拔高,大于500米,边缘陡峭

山地

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

丘陵

坡度和缓,海拔低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平坦开阔,海拔低于200米

 

8、计算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陡崖的相对高度H: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

第一课时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的比例和分布

1.海陆比较:

陆地29%,海洋71%

2.海陆分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于东半球,海洋集中于西半球

2、最大或小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北美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亚洲)

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亚洲)

3、六块大陆

亚欧大陆(最大)、北美大陆、南极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全部在北半球: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全部在南半球:

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跨南、北半球:

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4、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1.大洲面积从大到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图手册P30)

2.全部位于北半球:

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南极洲

3.主要在东半球: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4.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

亚洲、大洋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

6.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美洲与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2)四大洋(见图手册P31、32)

1.大洋的面积由大到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2.位置及特征

名称

位置

主要特征

太平洋

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占海洋面积一半,四大洋面积最大最深,表面水温最高,岛屿最多

大西洋

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

非洲、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呈S,面积第二,表面温度第三

印度洋

被亚洲、非洲、南极洲、

大洋洲

大部分位于南半球,面积第三,水温第二

北冰洋

被亚洲、欧洲、非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大致以北极为中心,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小,深度最浅,水温最低

3.海峡与通道

名称

连接的海或洋

名称

连接的海或洋

马六甲海峡

太平洋与印度洋

曼德海峡

红海与印度洋

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莫桑比克海峡

南、北印度洋

土耳其海峡

黑海和地中海

麦哲伦海峡

大西洋与太平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和大西洋

白令海峡

北冰洋与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

大西洋和北海

朝鲜海峡

日本海与太平洋

第二课时世界的地形与海陆变迁

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

地形类型

地形特点

高原

地势起伏小,海拔高,大于500米,边缘陡峭

山地

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

丘陵

坡度和缓,海拔低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平坦开阔,海拔低于200米

 

2.世界之最

地形地区名称

所属大洲

地形地区名称

所属大洲

最大平原:

亚马孙平原

南美洲

最长山脉:

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

最大高原:

巴西高原

南美洲

最雄伟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亚洲

最高高原:

青藏高原

亚洲

陆地最低点:

死海

亚洲

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

非洲

最深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太平洋

3.世界两大山脉

山脉带

组成

分布

走向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太平洋东岸山脉带:

科迪勒拉山系,主体山脉是北美洲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南、北美洲西部

南北走向

太平洋西岸山脉带:

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

亚洲东部、东南部

东北—西南走向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

亚欧大陆南部和

非洲西北部

主要呈东西走向

4.七大洲地形

地形复杂:

亚洲(高原、山地广,中间高、四周低)

地形单一:

欧洲(平原为主)、非洲(高原为主)、南极洲(冰雪高原)

三大地形: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5.海底地形分为: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事例

海陆变迁

实例

证据

原因

海洋→陆地

喜马拉雅山脉

岩石中有海洋的生物化石

地壳上升

荷兰围海造陆

荷兰国土面积不扩大

人类活动

陆地→海洋

台湾海峡

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

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

2.大陆漂移假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由大西洋两岸凹凸吻合得到启发而得到

3.板块构造学说(手册P38)

(1)全球共分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板块构造

(1)红海不断扩大因为它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在不断张裂,地壳断裂下陷

(2)地中海—几千年后将消失。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挤压,地中海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相互挤压

(4)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5)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

第三课时天气和气候

1、天气和气候

1.区别:

天气—短时间、多变性;气候—较长时间,相对稳定性

2.卫星云图中: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厚

3.常用天气符号(手册P43)

4.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2、气温

1.气温的日变化及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一天中气温最低值

午后2时左右(14时)

日出前后

气温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气温的年变化及气温年较差

北半球陆地

北半球海洋

南半球陆地

南半球海洋

月平均气温最值

7月

8月

1月

2月

月平均气温最值

1月

2月

7月

8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3.联系等高线判读技巧来理解等温线

等值线形状和分布特征

稀疏区

密集区

呈封闭形状

数值向里增大

数值向外增大

代表的意义

等高线

缓坡

陡坡

山峰

盆地

等温线

温差不大

温差大

高温中心

低温中心

4.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

纬度因素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在温低,冬季相反

海陆因素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地形地势因素

5.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

(1)等温线弯曲(或凸出)遵循“高高低低”的原则,即:

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凸向高纬,反之,气温低的地区,等温线凸向低纬

(2)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受海陆影响可概括为:

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南凸,7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北凸

6.最炎热的大洲:

非洲,最寒冷的大洲:

南极洲,除南极洲以外,寒冷面积最大的洲:

亚洲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3、降水

1.三种常见的降水形式:

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降水类型

成因

分布地区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山区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我国东部地区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成的降水

赤道附近

2.降水季节变化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降水特点

典型城市

典型气候类型

全年多雨型

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各月降水量都很多

新加坡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少雨型

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各月降水量都很少

开罗

极地气候,各温度带的沙漠气候

夏季多雨型

南北纬0°—66.5°大陆东岸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北京

各温度带的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常年湿润性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湿润,各月降水均匀,雨量适中

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多雨型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罗马

地中海气候

3.降水规律:

3多3少

地区

降水量多少

原因

影响因素

两极地区

少雨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致雨

纬度位置

赤道附近地区

多雨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西岸少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气压带

东岸多雨

夏季风来自海洋

夏季风

中纬度地区

沿海地区

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海陆位置

内陆少雨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4.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世界的雨极: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

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玛沙漠

 

四、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人类活动(手册P60-63)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特点

典型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

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

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内

分干、湿两季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

降分旱、雨两季

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大陆内部和西岸

全年高温少雨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东岸

冬季最冷月气温在0—15°,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华北、东北、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

温带大陆气候

南北纬35°—70°大陆内广大地区部

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广大地区

温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冬冷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欧洲西部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极地附近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气候

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

青藏高原、落基山、

安第斯山

2.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所属

南北半球

气温变化

6、7、8三个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

温度带

(以温定带)

最冷(热)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10℃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

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

年雨型

年降水均匀,年降水量>2000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均匀,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

温带海洋气候

少雨型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少、云雾多、全年低温

寒带气候

夏雨型

夏季降水多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

冬雨型

冬季降水多

地中海气候

第四课时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数量:

2011年10月突破70亿

2.世界人口增长:

(1)影响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与经济发展水平联系密切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规律: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自然增长率:

非洲最高,欧洲最低(多为负增长国家)

人口总数:

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3.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总人数/总面积

(2)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美洲东部和平原地区。

即:

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原因:

地形上,平原、盆地面积广阔;气候上,温暖湿润;经济上,工农业发展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四大人口稀疏区:

高原山区、热带雨林、干旱沙漠地区、寒冷的极地、高纬度地区

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4.人口问题

(1)人口而难题有两种情况:

一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二是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一是资源、环境方面:

滥发深林、滥耕草原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

二是社会、经济方面:

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粮食短缺、经济贫困

(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4)科学人口观: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世界人口

(1)划分: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2)人种分布: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北美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以及大洋洲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南部

(3)南美洲号称世界人种的大熔炉,以混色人种为主(但巴西以白色人种为主)

2、世界语言和宗教

1.世界语言

语言

分布

特点

汉语

中国、中南亚

使用人口最多的

英语

欧洲西部(英国)、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亚洲南部(印度)、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部分地区

分布最广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及非洲一些国家

俄语

俄罗斯及其邻近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巴西:

葡萄牙语)

阿拉伯语

西亚、北非

 

2.宗教

基督教(第一大宗教)

伊斯兰教(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起源地

西亚(巴勒斯坦)

西亚(沙特阿拉伯)

南亚(古印度)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

南极洲、大洋洲

西亚、北非和中国西北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斯里兰卡

经典

圣经

古兰经

金刚经

宗教建筑

教堂

清真寺

寺庙

3、人类聚落

1.主要形式:

乡村和城市(乡村包括村庄和集镇),一般先有乡村,后又城市

2.环境特点

民居特色

气候特点

寒冷地区民居

墙厚、门窗小、多学地区屋顶高耸

气候严寒

东南亚高脚屋

墙薄、门窗大、斜顶、下层架空

气候湿热

北非平顶屋

墙厚、窗小、平原

干旱、日温差大

第五课时世界发展差异

第六课时认识大洲

1、亚洲

(1)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接欧洲,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南邻印度洋,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东临太平洋,东北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北临北冰洋

(2)面积和分区

1.面积:

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

2.分区:

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东南亚、中亚

(3)地形

1.地形复杂:

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呈低—高—低

3.地表起伏大,高低悬殊。

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最低点:

死海

4.亚洲高原: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5.亚洲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