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722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8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磷的燃烧B.胆矾的研碎C.氮气的液化D.酒精的挥发

【答案】A

【解答】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胆矾的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氮气的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酒精的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A。

2.(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O2B.N2C.稀有气体D.H2O

【答案】B

【解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故选:

B。

3.(2分)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CH3COOHB.CaCO3C.Ca(OH)2D.MnO2

【答案】B

【解答】A、CH3COOH是醋酸,属于酸,错误;

B、CaCO3是碳酸钙,属于盐类物质,正确;

C、Ca(OH)2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错误;

D、MnO2是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

B。

4.(2分)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  )

A.NO2B.CO2

C.SO2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B

【解答】A、NO2是空气污染物;

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SO2是空气污染物;

D、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

B。

5.(2分)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是(  )

A.CuB.AgC.ZnD.Hg

【答案】C

【解答】A、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B、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D、汞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故选:

C。

6.(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7.(2分)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NaOH+CuSO4═Na2SO4+Cu(OH)2↓

B.CaCO3+CO2+H2O=Ca(HCO3)2

C.2NaNO3

2NaNO2+O2↑

D.CuO+H2

Cu+H2O

【答案】D

【解答】A、2NaOH+CuSO4═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CO2+H2O=Ca(HCO3)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2NaNO3

2Na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CuO+H2

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8.(2分)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

【答案】C

【解答】A、在化学变化中,质子数不发生变化,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电子层数能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失去、得到还是不变,主要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故C正确;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不影响元素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

C。

9.(2分)为响应党的号召,益阳市采取了一系列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

下列措施中,益阳市不会采纳的是(  )

A.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

B.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C.整改或关停排放物不达标的企业

D.大规模围湖造田,以发展经济

【答案】D

【解答】A、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可以保护水资源;

B、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可以保护水资源;

C、整改或关停排放物不达标的企业,可以保护水资源;

D、大规模围湖造田不利于环境保护,错误;

故选:

D。

10.(2分)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

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A、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故操作错误;

B、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操作错误;

C、稀硫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操作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并用橡胶塞塞紧,故操作错误。

故选:

C。

11.(3分)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碳单质不溶于水

【答案】A

【解答】A、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B、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故选项错误。

C、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碳单质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2.(3分)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答】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13.(3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

A.闻灼烧织物产生的气味,可以区分某织物是羊毛织品还是合成纤维织品

B.电解H2O生成H2和O2,可以说明H2O是由H2和O2组成的

C.观察加入食盐振荡后生成泡沫的多少,可以区分某水样是软水还是硬水

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可以证明氧气是否集满

【答案】A

【解答】A、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闻灼烧织物产生的气味,可以区分某织物是羊毛织品还是合成纤维织品,正确;

B、电解H2O生成H2和O2,可以说明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C、区分某水样是软水还是硬水,加入的是肥皂水,错误;

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可以证明氧气是否集满,错误;

故选:

A。

14.(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

4

D.待测值为13

【答案】D

【解答】A、物质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待测值=20+5+3+28﹣30﹣3﹣8=15,反应后X、M质量减小,是生成物,Y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

(30﹣5):

(28﹣8)=5:

4,该选项说法正确;

D、待测值是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都高

C.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D.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答】A、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正确。

B、锡铅合金是一种合金,其熔点比组成它的锡、铅的熔点都要低,这也是合金的特点,故错误;

C、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汽油、酒精等都可作溶剂,故错误;

D、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故错误;

故选:

A。

16.(3分)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Y>X>Z

B.Y的溶解度为50g

C.降低温度可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T2℃时,50gH2O与50gX混合,可得到100gX的饱和溶液

【答案】A

【解答】A、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Y>X>Z正确,因为降温后Y的溶解度大于X,Z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B、Y的溶解度为50g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C、降低温度可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因为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D、T2℃时,50gH2O与50gX混合,可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50g+25g=75g,100gX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7.(3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C

【解答】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8.(3分)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