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6632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7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案.docx

17《环境变化以后》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多媒体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在地球上生息繁衍,有的已经经历了上万年。

2.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后,这些生物又会怎样呢?

是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

还是因为环境变化而灭亡?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17环境变化以后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引导:

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与非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非生物包括哪些呢?

预设:

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等。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一段话:

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

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3.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为了适应大自然,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活动一:

交流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季节更替对生物的影响

(1)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地球上会有四季更替。

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有哪些方式来适应呢?

(2)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5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5种插图,了解这5组插图中的动植物分别是以怎样的方式来适应季节更替的?

左边三组图片是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图片1:

雷鸟在季节更替时会变换羽毛的颜色。

冬天,雷鸟的羽毛会变成白色与雪地的颜色是一样的。

图片2:

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天气温暖时,麻雀体内的脂肪含量降低,毛量减少;天气寒冷时,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毛量增加,以应对季节的变化。

图片3:

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天气温暖,北极狐的皮毛颜色为褐色,毛量稀少;冬天,为了使自己身体的颜色与白雪的颜色一样,北极狐身上的毛色也会变成白色,并且毛量增加,以应对严寒。

右边两幅图片是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上面一幅图是猴面包树,依靠粗壮的树根蓄水来度过旱季。

下面一幅图是普通的树木,一到秋天,这些树木的叶子就会变黄飘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呢?

(4)学生列举其他一些动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更多的动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

动物:

以卵或幼虫过冬,如蚕卵、蚊子的幼虫等;

储存食物过冬,如松鼠、老鼠、星鸦等;

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

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

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

夏眠过夏,如蝾螈、青蛙等;

迁徙度过旱季,如角马等。

植物:

落叶过冬,如杨树、柳树等;

树干储存水分度过旱季,如猴面包树等。

2.自然灾害对动植物的影响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动物为了应对季节更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当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动物和植物们还能适应吗?

(2)出示课本52页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些生物还能适应吗?

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预设:

旱灾使得生物缺水、脱水、生病甚至死亡。

雪灾使得气温极低,冻伤或冻死动植物,动物刨开雪层找食物时容易受伤或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土壤沙化使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植物的种子被风吹走、幼苗连根拔起、禾苗被吹干,草场退化,动物缺少水分和食物被迫迁徙甚至死亡。

森林火灾烧毁林木,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还会破坏土壤,更加不利于生物生活。

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还会加剧水污染,影响人类生活。

火山喷发影响周围环境,导致气温下降,火山灰影响生物呼吸,产生的酸雨造成危害,导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

(3)教师引导:

环境的变化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

当这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发生时,生物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4)出示课本53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

当生物无法适应这些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

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5)出示课本53页的上面两幅图片——恐龙灭绝图片和猛犸象灭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且将这两幅图片与上面的文字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粉尘,扩散至整个大气层,导致地球持续数月处于黑暗状态,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灭绝。

生物史上的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大约2万年前,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

由于栖息地缩小,草场植物减少,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锐减,最后灭绝。

(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家族的庞大,再结合恐龙的灭绝,进一步体会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巨大影响。

活动二:

了解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教师引导:

环境的变化除了火山爆发、陨石撞击地球等自然原因以外,还有很多的人为的原因。

2.出示课本53页下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哪些人类的因素影响了环境的变化?

对生物的生存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预设:

砍伐森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的栖息地。

城市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短缺,土壤结构被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缩小,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排放废气使大气受到污染,产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威胁动植物生存,损害人体健康。

石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导致鱼群死亡、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丧失。

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3.教师小结:

这些人为的因素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动植物和谐共存。

活动三:

查找资料,分析评估鱼类洄游时人们设计的鱼道是否合理

1.教师引导: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保护生物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在进行活动时都会考虑到生物原本的生存环境。

比如说鱼类。

2.出示课本5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的迁徙,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

随着人们对河流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隔流建筑物修建在自然河流中,如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自由迁徙的洄游通道,大大影响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的减少甚至灭绝。

目前,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

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3.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鱼类洄游的概念,以及人们针对鱼类洄游应对的办法。

4.提出要求:

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评估下面哪种鱼道的设计更合理?

5.出示课本54页的上面两幅图片,一幅是横隔板竖缝式鱼道示意图,一幅是原生态式鱼道示意图。

6.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两种鱼道的特点、总体结构,并想一想这两种鱼道哪一种设计更为合理?

7.学生分小组活动,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两种鱼道进行分析评估,选出设计更为合理的一种,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预设:

原生态式鱼道将鱼类通行的自然鱼道与人工鱼道相结合,更符合鱼类习性,能提高过鱼效率。

例如鱼道全长10千米,其中自然鱼道6千米,人工鱼道4千米,两类鱼道有效结合给鱼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水流条件,更接近自然条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横隔板竖缝式鱼道,能以调整过鱼孔的形式、位置、尺寸来适应不同习性鱼类的需要。

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近代鱼道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8.教师小结:

这两种鱼道设计,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活动四:

拓展活动,在藏羚羊迁徙的路上修建铁路时,应该怎样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出示藏羚羊的图片,问: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

认识。

知道他们叫什么吗?

藏羚羊。

大家知道藏羚羊生活的环境吗?

藏羚羊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区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

这些区域植被稀疏,并均为高原草本植物。

此外,这些区域气温较低,许多地方年被雪覆盖期超过6个月。

在青藏高原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寻觅足够的食物和抵御严寒,经过长期适应,藏羚羊形成了集群迁徙的习性,并且其身体上生长有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

2.教师引导:

藏羚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在要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路规划修建一条铁路,你认为如何评估铁路的修建方案?

要从哪些方面去评估呢?

3.全班交流,预设:

①尽可能绕避;②根据藏羚羊的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通道,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③通道形式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等;④听取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当地牧民的建议。

4.下面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考虑的一些方面的要求来设计一条铁路,画出设计方案。

5.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修建一条铁路,画出设计方案。

6.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说一说自己这样设计的想法以及原因,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设计比较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对设计不太合理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7.各小组针对同学们的评价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8.全班交流,评出最优设计奖。

三、课堂总结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人类在利用科技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3.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

学生分组材料: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来。

这节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首小诗。

2.出示小诗:

夏天,妈妈

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

糟了,

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

咦,花裙子怎么干啦?

冬天,爸爸

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

水结成了冰。

坏了!

缸怎么破啦?

……

3.学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教师引导:

同学们,花裙子为什么会干呢?

缸又为什么会破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会知道这些与温度有关。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1单元——冷和热。

5.冷和热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与温度有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个话题——冷热与温度。

板书课题:

1冷热和温度

二、探究

活动一:

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

1.教师出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

老师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还有一杯是温水,请同学们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钟之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体验手指插进热水、冷水、温水的感觉。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强调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进行体验。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的感受,预设:

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温暖。

4.明明是同一杯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我们用手测量温度,准确不准确呢?

(不准确)

怎样才可以准确的知道水的温度呢?

(要想知道水,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5.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温度计的外部特征及结构。

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温度计又该如何使用呢?

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些什么?

6.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师生共同阅读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边读边弄清楚这样使用温度计的原因。

预设:

用手捏住温度计的上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温度计内液面的位置;

如果温度计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量的便不是水的温度;

如果不等温度计内液柱稳定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教师再次出示课本第2页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进一步强化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

7.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练习情况,相机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并且强调温度计是易碎品,在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

8.出示几种错误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说一说这些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错在哪里?

9.教师小结: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在测量温度时,我们必须要正确的使用温度计,这样才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更加准确。

活动二:

做热水变凉实验,探究水温下降的规律

1.教师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一杯热水倒到杯子中,过一会儿,杯子中的热水就变凉了。

大家知道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

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问题:

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

还是先快后慢的下降?

或者其他?

3.教师引导:

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究竟是怎样下降的?

请同学们进行预测,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4.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做实验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阅读旁边的实验设计与记录,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支架、温度计、烧杯、热水、三脚架、实验记录表等等。

实验方法:

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

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我们使用的是热水,所以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在实验中,我们每隔两分钟就要测量一次水温,并且记录下数据,要连续测量6次到7次。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液泡始终不能离开水面或者触碰到杯壁和杯底,还要及时准确的记录数据。

各小组同学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这次实验。

5.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进展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测量温度的方法要准确,数据要记录清楚,并且填写好活动手册。

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展示各小组绘制的曲线图。

教师小结:

刚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水温下降的速度一开始很快,后来越来越慢。

7.研讨问题

问题1:

实验我们做过了,实验结论我们也得出来了,请大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比较一下,看一看你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

(有的同学一致,有的同学不一致。

教师引导:

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问题2:

我们刚刚通过实验,懂得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水温下降的速度一开始非常快,后来越来越慢。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们持续观察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

会不会一直往下降低呢?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实验记录。

活动三:

观察各种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

1.教师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2.出示课本第3页的4种温度计,引导:

你们认识这4种温度计吗?

3.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

电子水温计:

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

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

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

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4.其实还有许多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温度计,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学生不常见的温度计的图片,并作一些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增进学生对各类温度计的了解。

5.教师小结:

温度计主要的功能是测量温度,不同的温度计其特点和用途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温度计,学会了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明白了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下降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温度的知识。

 

第一单元冷和热

2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

学生分组材料: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会下降。

2.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两幅图。

引导学生看一看。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

3.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温度的高和低对温度计中的液柱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

2热胀冷缩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1.教师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体积会有变化吗?

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问题:

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是变大?

还是变小?

或者是不变?

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预测。

3.学生预测。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

4.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②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③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④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⑤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在这个实验中,有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因此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观察要仔细。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填写好实验报告。

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实验结论: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二:

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1.教师引导:

我们刚刚探究了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

2.出示问题:

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3.引导: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推测。

学生预设:

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下面我们也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预测。

4.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实验设计,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烧瓶、水槽、热水、冷水、气球等等。

实验方法:

①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

②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③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注意点:

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同样本次实验要填写好实验报告。

5.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适当的提醒。

6.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了。

实验结论:

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三: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我们发现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缩小。

那么固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2.出示一个小铜球,引导: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只小铜球来探究一下,固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3.出示问题:

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4.同样的。

下面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预测。

学生预测:

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小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们仍然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5.出示课本第5页最下面的有关铜球实验的文字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小铜球、铁圈、酒精灯、水槽、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②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③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6.教师指导并强调酒精灯的使用。

出示酒精灯,引导学生认识酒精灯,了解酒精灯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有关酒精灯使用方法的图片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意识。

教师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一边演示一边强调使用注意点,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按照步骤练习使用酒精灯,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