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docx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
同学们,你觉得标题里面哪个字最美呀?
生齐声:
花!
师:
花,很美,一直开放在我们的心里。
那你能给花组词吗?
你能给花造句吗?
把花的美给说出来。
学生纷纷举手。
生:
百花齐放。
生:
花繁——
师:
花繁什么?
看,你们老师来了。
生齐声:
花繁叶茂!
(学生纷纷说出的词语有: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争奇斗艳、鸟语花香、百花齐放、花红柳绿、万紫千红……)
生:
绿肥红瘦
师:
绿肥红瘦,谁写呀,难住你了吧,大家知道“绿肥红瘦”谁写的?
生摇头
师:
回去要好好查,我不告诉你。
(生笑)
师:
还有没有?
生:
昙花一现。
师:
哦,昙花一现,美得惊艳。
生:
姹紫嫣红。
师:
接下来把四个字换成一句话,花的美能不能说出来?
“花儿真美呀”,-把它说成一句话。
生:
花儿真美呀,像人的笑脸。
师:
花儿真美呀,像人的笑脸。
大家笑笑看
(生笑)
师:
真的很像花,还有谁说说?
这位女同学来说。
生:
迎春花没有玫瑰那样的美,没有牡丹芬芳那么浓郁,但它用生命第一个向人们报告了春天。
师:
很有意思,你知道用什么手法来说的吗?
哎,比较,对比。
生:
学校的春天真美呀,红花绿叶,百花争艳。
师:
你们学校有这么美吗?
生齐声:
有!
师:
好,那谁能把这个会场比作一朵花?
生:
会场里摆满了即将开的花儿。
师:
蛮不错的,如果我们整个会场里都是花儿的话,那这里就是——
生齐声:
花的海洋!
师:
花的海洋,很好,看看文章里有没有“花的海洋”,找找这句话。
(生找)
师:
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师:
这是在哪个地方看到的花的海洋呀?
生齐声:
德国。
师:
作者季羡林曾两次到德国,他为德国人爱花的真切,很是惊奇,并且很感动。
那么德国的花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好吗?
生齐读全文。
二、借助课文插图走进德国的花
师:
作者具体写花的是哪个段落?
生齐答:
第3段。
师:
第3段,我们请一个同学把它读出来。
(生举手)
师:
哦,这么多手举起来了,来,你来读。
一生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
非常好!
你们看一下,这一段话就具体写到了德国的花。
编者为了让我们有直观的感受,配了几幅插图?
生:
两幅。
师:
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教师投影文章的第一幅插图。
(见课本插图)
师:
这是第一幅图,接下来看看这幅图,看看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几个词来形容它?
生纷纷举手。
师:
先别忙着举手,想一想好不好?
(生想)
师:
这里的花怎么样呢?
来最后一个男同学,你来说。
生:
花团锦簇。
师:
这里的花,花团锦簇。
请坐,一个了。
这位男同学,你来说。
生:
这里的花,姹紫嫣红。
师:
这里的花,姹紫嫣红。
请坐,还有没有?
生:
这里的花,令人应接不暇。
师:
这里的花,令人应接不暇。
我们来看一下,这里有三个词,大家发现这三个词都是四字的——
生齐声:
成语。
师:
它们都是成语。
仔细看这幅图,思考一下,这三个成语配这幅图是不是用得最妥帖呢?
(生思考)
师:
你来说。
生:
我觉得其他两个可以,但是中间那个“姹紫嫣红”不合理?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中间那个插图上的花只有一种颜色,“姹紫嫣红”不是说只有一个颜色的。
师:
听懂了吗?
“姹紫嫣红”从字面上看怎么也得几种颜色?
生齐声:
两种。
师:
一个叫什么?
生齐声:
紫色。
师:
一个叫什么?
生齐声:
红色。
师:
当然,这里是一个代码,不一定真说是紫色红色,但是“姹紫嫣红”这个成语是要形容什么?
生齐声:
花的颜色很多!
师:
可这幅图上只有几种颜色呀?
生齐声:
一种!
师:
一种颜色?
生:
两种。
师:
呵呵,一种是叶子的颜色。
花的颜色就是一种,红色。
所以我们发现这幅插图,书里面其实配得并不好。
好,这个成语我们就懂了,先把“姹紫嫣红”这个成语写写看,自己写写。
(生写)
师:
会不会写了?
好了,再想想看,除了“姹紫嫣红”形容这幅图不太妥帖之外,还有哪个词也欠妥帖?
你来说。
生:
我觉得应该是“应接不暇”。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应接不暇”是指东西很多,来不及看。
师:
那你觉得这幅图上花多不多呀?
生:
不多。
师:
我觉得对一户人家来说已经很多了。
生:
就是它颜色还可以再多些,也就感觉不是很多了。
师:
我听明白了,你是希望“应接不暇”在表现花多的时候,能把颜色的缤纷斑斓也表现出来,是吗?
生:
恩。
师:
好,先请坐,来,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生:
我也觉得应该是“应接不暇”。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应接不暇”色彩是丰富的,这里是单一的颜色,看起来不那么多彩。
师:
你就是认为这个图画花色不够丰富,是吧?
大家知道“应接不暇”什么意思吗?
生:
多得来不及看。
师:
这个成语主要强调的是多,还是可以用它来形容,因为对一户人家来说,窗口的花应该算是比较多了。
若是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那就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更是令人应接不暇。
好再考虑一下。
“花团锦簇”是什么意思?
你来说。
生:
“花团锦簇”是指花是一簇一簇地在盛开。
师:
“一簇一簇地”是怎么样的呢?
大家做一做这个动作。
(生做一簇一簇盛开的动作)
师:
好,“一簇一簇地”还得要说明花的种类要怎么样?
生齐声:
要多。
师:
这幅图能不能用“花团锦簇”来形容呢?
生:
不能,“花团锦簇”,形容花儿非常的多,颜色五彩缤纷。
师:
花儿还要紧凑在一起。
所以能不能配这幅画呢?
生:
不能。
师:
看来,编书的人还不够细心。
好,老师现在把它换一幅画。
多媒体出示。
(插图内容不变,花的颜色多了很多。
)
师:
这幅图可不可以呢?
生齐声:
可以!
师:
现在我们就会用这三个成语说话了,第一个成语怎么用?
这里的花——
生齐声:
姹紫嫣红!
师:
这里的花——
生齐声:
花团锦簇!
师:
这里的花——
生齐声:
令人应接不暇!
师:
“暇”是什么偏旁呢?
生齐声:
日字旁。
师:
什么意思?
生:
空闲。
师:
日字旁肯定与时间有关系,那这个“暇”就是空闲的意思,连看的空闲也没有了。
注意这个字很容易错写成“目”字旁。
写写看。
(生写)因此,这样的三个成语大家要记在心里了,好,一起来读一读相关句子,把课本打开。
生齐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
好了,除了这三个成语以外,你还能找出哪些四字词来说明这里的花?
整篇课文去找。
(生找,陆续有学生举手)
师:
来,你说。
生:
还有“花的海洋”。
师:
“花的海洋”,比喻,好。
现在能不能找成语,整篇课文里边找找看。
还有哪些成语印入你的眼帘?
你来说。
生:
这里的花颇耐人寻味。
师:
哦,看到没有,这里的花看了颇耐人寻味。
“颇”什么意思呀?
生齐声:
很!
师:
嗯,耐人寻味,也是一个成语,说的真好!
还有一个成语,平时可能很少遇到的,找到了吗?
生齐声:
莞尔一笑!
师:
嗯想,莞尔一笑,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东莞,是个地名。
现在谁有办法把这个成语用在花里?
先把原来这个句子读出来,好不好?
你来读。
生读: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再和上面一句连起来念一下。
生: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
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大家知道什么是莞尔一笑?
生齐声:
微微地一笑。
师:
嗯,莞尔一笑是指美好的意思,来,你们莞尔一笑,笑笑看。
生莞尔一笑。
师:
也像我一样的喽,莞尔一笑,好,谁能把这个句子改一改,改成问花?
生思考。
师:
大家把这个句子重新改一遍,改成问花的句子,自己先说说看。
(生自由说)
师:
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你来说。
生:
我曾问过我窗前的花:
你这样生长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他改得好不好?
生齐声:
好!
师:
他用了哪个词呀?
生:
生长。
师:
养花,变成“生长”,我们可以把它换成另外一个词,你这样——
生:
开花。
师:
哎,那就更有诗意了。
不经意间,我们就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什么?
生齐声:
拟人。
师投影出示修改后的句子:
我曾问过我窗台的花:
你这样开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声读。
师:
第二个句子,再来读。
生齐声读: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
你们看,这两段话串起来是不是很有味道了呢?
生齐声:
是!
师:
现在我们想办法把这个词放到心里去,好吗?
想象一下,花如果说这句话,它是怎么说的?
像花儿一样,谁来读一读?
教师念:
我曾问过我窗台的花:
你这样开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下面,谁来读?
生读: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又有三女生读。
师:
嗯,非常好!
大家一起来。
师念:
我曾问过我窗台的花:
你这样开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齐声读: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太棒了!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怎么样?
生齐声:
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
好!
这样我们就学会了几个成语了?
生齐声:
五个。
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这里的花——
生齐声:
花团锦簇。
师:
这里的花——
生齐声:
姹紫嫣红。
师:
这里的花——
生齐声:
令人应接不暇。
师:
我曾问过我窗台的花:
你这样开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齐声读: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生齐声:
耐人寻味的。
师:
这样就写出了德国的花的美,好,现在回到第三段。
考虑一下,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花的美丽?
读读看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师:
好,谁带头来读一读?
“抬头向上看”,哪个同学来读一读?
我们请个男同学来读好不好?
能不能读出花的美?
你来读。
一男生读:
: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读得很快)
师:
好,大家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齐声:
太快。
师:
太快了,你要向别人介绍美丽的东西,你一定要沉住气,把美告诉大家,来,你来。
一男生美美地读: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有感情)
师:
好,一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齐声读: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师: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
生齐声读: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
好,一起来再念一遍,看看能不能背出来。
投影出示。
其中的成语下面划线。
生看投影齐声朗读。
师:
好,闭上眼睛,老师开始读,你呢,把老师停顿的地方给我填出来,好不好?
生齐声:
好!
师:
闭上眼睛。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生齐声背: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齐声背: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师: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生齐声背:
应接不暇。
三、走进花一般的民族
师:
嗯,真好!
这就是德国花的美。
我们都是用四字成语或者四字比喻来形容的,再看看,这么美的花,你能不能再换成两字的词语来形容?
(生举手)
师:
先别忙着举手,看看这个词儿要到文章的哪一段找?
生齐声:
最后一段。
师:
嗯,好!
读一下最后一段,自己读。
(生自由读最后一段)
师:
好,你来说
生:
两个字,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奇丽”。
师:
奇丽,还有没有?
生:
我觉得还有“美丽”。
师:
美丽,还有没有?
生:
奇特。
师:
奇特,好!
接下来我们就把三个词从文章中划出来。
花的“美丽”我们已经都清楚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等,那么“奇特”“奇丽”,我想问了,德国的花,奇在什么地方?
请到文章中去找。
德国的花,奇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是“特”在什么地方?
生: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师:
他们是把花——
生:
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师:
哪个词最奇特?
生:
外面。
师:
嗯,外面,把花朝向外面,还有哪个字感觉很奇特?
生:
“都”字。
师:
点出来。
生在书上点出“都”字。
师:
还有哪句话也能看出德国的花很奇特?
生: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师: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又用哪个字了?
生齐声:
都。
师:
都有一个“都”字啊,课文当中还有吗?
生:
花朵都朝外开。
师:
每一朵花都朝外开,大家找到没有?
“都”字又来了。
生:
每一家都是这样。
师:
每一家都是这样。
“都”在了,还有没有?
你来找,
生: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师: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还有没有?
你来找
生:
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
嗯,我们都找到了,这样的话,我们就找到了德国花的美。
PPT投影: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
谁来读?
每个同学只能读一句,要读出句子里的美。
生依次朗读,一起读最后一句: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
这些“都”字说明了什么?
生:
说明了德国人都很爱花。
生:
德国人没有一家不养花。
师:
还有吗?
生:
养花成了德国人的一种生活。
师:
太棒了!
还有吗?
生:
自己的花就是给别人看的,每个德国人都这么做。
师:
哦,自己的花就是要给别人看的。
生:
我觉得这些“都”写出了德国人都愿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写出这行字,这是一种——
生齐声:
境界。
(写)
师:
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
这就是德国,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这是多么——
生齐声:
奇特的民族。
师:
我要问了,“奇特”这个词,作者在文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齐声:
民族。
师:
刚才有一位同学就用这个词来形容德国的花,你觉得可以吗?
生齐声:
不可以。
师:
先想想了,用“奇特”形容花行不行?
学而不思则罔,想想——
(学生思考后举手)
生:
我觉得可以,一切行为美皆人美。
师:
哦,善行的背后都有一颗——
生齐声:
美丽的心。
生:
我也认为可以,花美人美,都有美丽的心。
生:
我认为“奇特”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花,因为花是人养的,人奇特,花也就变得奇特。
师:
所以,同学们,用词不必拘泥。
我们有首歌怎么唱的,五十六个民族——
生齐声:
五十六朵花。
师:
所以,不经意间,其实已经把德国这个民族当做花来看了,这就是用词的高境界。
好,我们一起来说,德国的花——
生齐声:
美丽!
师:
德国的花——
生:
奇丽!
师:
德国的花——
生:
奇特!
师:
德国的花,奇丽,奇特,美丽。
德国这个民族也在作者笔下成了一朵——
生齐声:
美丽的花。
四、走进花一般的德国人
师:
所以,花美依旧,人美依旧,一切依旧,一切都没有改变,文章有没有写到德国人很美的?
生读: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
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你觉得哪一句话、哪个词写出了像一朵花呢?
生:
她的对话,还有“莞尔一笑”。
师:
莞尔一笑,笑起来像一朵花儿一样。
来,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我们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生: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声音平淡)
师:
这样读,对不对呢?
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一生再读,也平淡。
师:
听了两次了,读得对不对?
看一下,这里有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齐声:
感叹号!
师:
两个同学都读成了什么号了?
生齐声:
句号。
师:
考虑一下,能不能把感叹号改成句号?
生齐声:
不能。
PPT: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师:
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一句,一生读第二句。
师:
好,有点差别了,读出来了。
再请其他同学读读看。
一生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句,语气区别明显。
师:
好,文章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你来说。
生:
我认为用上了感叹号,更能表现德国人为他们的爱花心切感到自豪。
师:
哦,一种自豪的感觉,除了自豪以外,还能读出什么?
你来说。
生:
平静的感情,因为她觉得是应该的。
师:
向一个外国人介绍自己美丽的花,表现很平静?
平静的话就用句号呀,那作者为什么用感叹号呢?
用句号行吗?
生:
我觉得不可以,因为外国人,感叹号的话,语气强烈,外国人更能理解她的话。
师:
欧洲人是非常开朗外露的,介绍自己家美丽的花,会有一种自豪的心情。
另外用感叹号,还能显出对人的什么?
生:
热情。
师:
接下来我们读好这个感叹号,好吗?
“她莞尔一笑”,预备起。
生齐声读: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
教师竖起大拇指,并重复:
她莞尔一笑,说——
生齐声(自豪地):
正是这样!
五、走进花一般的思乡梦
师:
所以,一个小小的标点就把她读成一朵盛开的花。
所以,这就是花一样的德国人,而这件事之后,作者回去就做了一个——
生齐声:
梦。
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做梦那句话怎么读?
生齐声读: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
谁来读这句话?
生朗读,声音响亮。
师:
读梦的时候声音要响一点,还是轻一点?
生齐声:
轻一点。
师:
轻一点,别惊扰这个美丽的梦。
一起来读读看,好不好?
投影: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生齐声读,声音较轻)
师: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做个花的梦。
在梦里,作者梦到了什么?
自己想象,眼睛闭上,先别举手。
记住,作者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一个花的梦,季羡林先生这个梦里究竟是怎样的情境?
生:
我看到了,他走在街上的时候,满地是鲜花盛开。
师:
嗯,梦里处处鲜花盛开。
你来说
生:
在梦里,我看到季羡林先生被花包围着。
师:
接下来,你代季羡林说这个梦,“我”就是季羡林,你来说
生:
我,不仅看到房子的窗户上有很多花,而且天上也会落下很多花。
师:
天上也会落下很多花,真美。
接下来,考虑一下,要把思乡的主题放进去,刚才做的都是花的梦,接下来做一个思乡的梦。
生:
在梦里,我与亲朋好友团聚。
生:
在梦里,家人们朝我奔来。
生:
在梦里,云形成了家人的脸。
师:
好句子,在梦里,云形成了家人的脸,真美。
联系文章,云还可以改成什么?
生齐声:
花。
师:
嗯,花形成了家人的脸,把花和家人联系起来了。
现在作者要把花和思乡一起做,怎么办?
生:
在梦里,我看到窗户上都是花,好像家人在微笑。
生:
在梦里,我站在德国的街上,我在德国看到花都朝外开,我就想起自己的家乡。
师:
你自己的家乡花也朝外开,因为我们中国人也要像他们——
生齐声: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
这才是花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花一般的思想梦,也是要让我们走进花一般的精神家园,是希望我们这个民族也拥有我们的脊梁。
把“脊梁”这个词写写看。
(学生写)
六、“花”,“让”我们更美
师: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接下来再一起读一读这个标题。
预备起。
(生齐声读标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师:
除了“花”字美,标题中哪个字最美?
生:
在标题中除了花美,还有“自己的”、“别人”最美。
师:
“自己的”很美,人要有自己的花,民族要有自己的花。
“别人”很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哪个字上?
生:
看。
生:
我认为是“让”,很主动地为别人。
师:
看花美,但是让别人看花的“让”字更美。
我们不仅学到了花的美,还有“让”中的心灵精神之美。
这不仅是德国的脊梁,也应该成为所有民族的脊梁,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脊梁。
一起来读一读德国的花美,把花的美装进我们的内心深处,好不好?
生齐声朗读: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
好,回去好好想一想,我们怎么样做到这样的美。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