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533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既定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既定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既定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既定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既定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既定结题报告.docx

《既定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定结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既定结题报告.docx

既定结题报告

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性因素

—《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

PL(2010)G092

课题名称: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行动研究

课题负责人:

李晓斌

所在单位:

平凉市第五中学教研室

结题日期:

2012年3月18日

一、课题提出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有效学习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效学习的发生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教”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因此如何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如何优化学校的管理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叶澜、裴娣娜、吕渭源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有效教学研究成果著作有:

叶澜《新课程理念》,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等。

2009年以来,我校在推进有效教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于2009年9月确立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课题,英语、语文等教研组从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互动、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

同时,还采取了深度反思教学评价标准和日常教学行为,细化教学管理,推进课堂教学行动改进工程、青年教师“青蓝工程”、集体研课、每年一次全校教学研讨会、“课改杯”教学论文大赛、“迎春杯”课堂教学竞赛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0年3月开始,王守仁校长带领教研人员前往山东杜郎口学校和江苏洋思中学学习先进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回来后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根据校情批判性地吸收其可用部分,并结合课题研究成果,把推进有效课堂教学作为本年度学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在总结近年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七环节”教学法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办法,2011年根据实际又提炼为“五环节”教学法。

而且还申报了平凉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行动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深度研究。

2011年,随着教与学的矛盾日益显露,教学改革难度增大,学校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教师和学生人数剧增。

随着我校与丰收子校的合并,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教师从2008年70多人增至2011年165人,学生从2008年的900人猛增到2100多人,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挑战。

(2)“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表现为:

教学效率=时间+汗水的意识根深蒂固,走入“加班加点”误区;课堂学习时间长;作业量多;课堂学习吸收率偏低;教学资料泛滥。

(3)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要求仍存在不相适应方面。

有的教学管理理念、制度,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考试形式、难度等,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

可见,我们怎样进一步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建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单位时间内效益,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基于此,我们决定把市级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行动研究》作为研究目标,并重点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宗旨,由课题组成员带领全校初、高中170多名多位教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投入了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力求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力求促进课堂教学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规范教学行动,实施教学改进,以解决新课程的教学突出问题为基础提质增效。

1、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行动研究,重构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师资保障。

2、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逐步缩小差异,使学生成为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3、学校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着力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全面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4、应用方面:

对学校而言,行动研究是从教学管理中发现问题,全面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真正解决学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对教师而言,行动研究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由教师独立体验或教师群体共同参与,使研究的成果为教师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

1、影响有效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是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

二是通过调查统计和个案分析法,找准并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2、学校有效管理、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研究。

针对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对学校而言,主要有教学管理策略、教学评价策略、质量监测策略等。

对教师而言,主要有备课策略、课堂策略、评价策略、指导策略等。

对学生而言,学生有效主动参与的策略,主要有探究、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策略。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主要是我校初中、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包括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构建、教学行为转变、专业素质发展也是不确定因素,它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成熟。

所以,实验教师是自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及实验法、调查法等。

行动研究法是“一个由实践教师发起的,对所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反应的过程”,是教师在学校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教学行动研究的主角是教师,要经过“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五个基本研究步骤,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进行研究时无须局限于采用某一种研究方法,只要是有助于研究的各种方法都可容纳、吸收并加以利用。

其主要方法有:

1、多角分析。

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对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召开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了解学生感受、变化和想法。

寻求共同认可的方案。

2、观察:

请同事或专业研究人员到课堂中来,也可委托几个同学,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由于课堂教学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因此,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事先确定,以便观察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

如根据需要,在某一堂课上只观察并记录小组讨论所占用的时间,或只观察并记录教师提问问题的类型等。

3、问卷与访谈:

问卷与访谈是获得课堂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问卷和访谈话题。

通过问卷,可以得到比较客观、数量化的材料;通过访谈可以获得对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背景、成因、过程及影响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如兴趣、动机、态度、性格等),访谈更为有效

4、教学手记:

是教师有意识地记录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并适时地分析和总结这些材料,从中获得对自己实践的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5、学生学记:

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行动研究中来,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写出来,这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有利于全面分析研究结果

6、个案分析:

对于教师来讲,个案分析主要是针对某一学生、某一班级、某一教学现象所做的分析研究,这对教学行动研究十分有用,尤其是对没有丰富研究经验的教师,多做个案分析很有必要。

四、操作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以正确理念引领——困惑,思辩,梳理,破解(2010年8月——2011年2月)

1、困惑与思辨

2010年,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我们的教学困惑与辩论也与日俱增:

一堂好课是否有标准?

如果有,标准是什么?

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时间长短与教学效率是否成正比?

教学效果=时间+汗水?

课时与教学效率是否成正比?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

……这些困惑与辩论中,一中在悄然醒悟与行动。

(1)一堂好课是否有标准?

如果有,标准是什么?

在老校区科学馆一楼阶梯教室,“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的教学沙龙辩论正在进行。

对好课的评价是多角度、多元化的。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共性的要求。

对怎样的课才是好课的看法,尺度不一,角度不同,有分歧,有争议,这对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想通过思辨,让实效在教师心中扎根。

但一点特别要关注:

原来在众多人的评课标准里,“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设计严密”、“人人称道”等词语成为一堂好课的标志性评价,而在“以生为本”新课程理念下,这些评判标准理念显然过多地强调了“老师”,忽视了真正主体“学生”。

叶澜教授提出一堂好课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而后,叶教授又完善为:

“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实)、“有生成性”(丰实)、“常态性”(平实)以及“有待完善的课”(真实)。

余文森教授认为,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和绝招。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

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

我们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相对的,但更多的从学生学习角度去评判,一堂好课关键在于:

一是看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二是看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三是看学生的学习吸收度。

(2)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从课堂的角度,教学改革最本质的问题在于:

我们能否以生为本,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科学智慧地激活学生,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吸收率。

从学校层面,有效的管指的是构建和谐自然的课堂内外教学环境,还学生以课堂内外时空,促进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

从教师层面,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一是直接短效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长效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从学生层面,有效课堂关键在于三个提高:

一是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二是提高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三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吸收度。

(3)教学时间长短与教学效率是否成正比?

实践证明,教学时间长短与教学效率非成正比例关系,一味的以时间消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传统做法是有悖于教学规律,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

如果学生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殆尽。

这就要向45分钟课堂要效能,这就要向时间叫板,腾出更多提质增效的空间,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教材、钻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最大努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教学“堂堂清”。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有时间。

黄冠群老师认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应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艾瑞堂老师也认为“教师包办太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一定好”,相反,有时“懒教师”却容易出效率。

吴建红老师则提出“老师管的多不一定是好事情”的观点。

肖吉光老师结合自己班主任实践论证了吴老师的观点,认为“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梳理与破解

现在,一中学生按课表四点半放学,自习或参加活动;节假日全放;作业不多……以至于有些家长对一中有种误解:

讲课时间少了,学生轻松了,因而担扰孩子将来高考会“吃亏”。

对于这样的认识,别说家长了,不少教育界人士也有过担心和疑问,素质教育和应试成绩似乎就是一对不能调和的矛盾。

加班加点,靠苦教苦学苦考“涨分”,是教书育人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