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4728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docx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1课考纲解读

第01课考纲解读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第一点小说的语言鉴赏。

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

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

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赏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体会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

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提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包括性的语句。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

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艺术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散文相比,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更加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更是灵活多变。

可以说,小说包罗了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形式的情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因而,这也成了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新课标全国卷命题侧重于结构技巧、叙事艺术和表现手法的鉴赏分析,其他方面偶有涉及。

需要注意的是,命题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往往与人物形象、情节分析结合起来考查。

考生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将对艺术手法的分析与对内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要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掌握解题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点鉴赏小说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因此高考题在考查人物形象时,主要在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方面设题。

1.人物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借助于对其他人物或媒介物如人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这种手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2.人物描写的作用

(1)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

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

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5)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

它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

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

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6)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鉴赏作品形象

高考对小说形象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整体与局部。

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做整体分析或概括。

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直接与间接。

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多以这种形式出现。

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助对情节的分析或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全方位和有重点。

所谓全方位,即考查人物形象的三维层面:

思想性格、情感世界和典型意义。

有时可对这三个层面做全面考查。

有重点,就是从上述三维层面上任选一个层面做重点考查。

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高频考点,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提问方式为:

1.请简析某人物形象;2.请简析某人的性格特点。

试题难度较大。

浅谈小说形象鉴赏的切入角度

1.从描写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考生须要弄清一些描写手法的作用,如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形象等。

2.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性格。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但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考生可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具体而言,考生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然后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赏析艺术手法

小说中直接问到“表现手法”的题目,一般并不是考查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而是指想象、联想、象征、对比、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衬托)、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细节描写、白描及各种修辞手法等。

如何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烘托出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渲染某种氛围,衬托人物某种心理情感,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推动某方面情节发展,揭示了某种主题。

2.白描

本为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

在文学上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3.象征手法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对比手法

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6.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7.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8.铺垫悬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心理。

9.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10.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可考的技巧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

高考小说考查则是以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为重点的。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不限于对某种手法的判定,更在于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它常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可分为两个角度:

一是整体赏析,二是局部赏析。

品析小说的艺术技巧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考点,考查率近乎100%。

其考查形式一般为简答题,因为小说艺术技巧灵活多变,因此试题难度较大。

赏析情节构思

赏析情节与构思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赏析小说情节的叙述手法

1.叙述视角及其优点

有限

视角

即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其特点是叙述故事讲究隐藏作者的意图,故意留下一些环节让读者来推理、判断和评价,可以调动读者参与到情节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无限

视角

即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特点是作者可以随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交代、加工和处理,便于迅速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2.叙述方法及其效果

类别

释义

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3.叙述人称及其作用

类别

特点

第一人称

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人称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4.小说常见的情节结构模式除了基本模式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类型

特点、作用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欧·亨

利式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后发现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选文《牲畜林》。

横断

面式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选文《半张纸》。

意识流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选文《墙上的斑点》。

5.从哪些方面赏析小说情节的构思技巧?

构思

技巧

作用、效果分析

悬念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观题目的鉴赏

小说阅读的综合性选择题,就是给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选项或不正确的一个选项。

这四个选项涉及小说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这种客观题型看似简单,实则具有较大的难度,它涉及小说鉴赏的方方面面,而且有的选项表述内容对错参半,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考生复习时要全面盘点小说鉴赏的知识,同时强化整体阅读的意识。

解题时要善于把握选项内容的关键点和敏感点,从优选择,避免失误。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有两层内涵:

一是思想内容层面,着重回答写了什么;二是艺术表现手法层面,回答怎样写的。

解答时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将各个选项与文本内容比较对照,题文对应,从而确定选项正误。

小说客观题,错误项 4种类型

类型一:

主旨理解不够恰当

过于狭隘,或是过于拔高。

如: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塾师老汪》第

(1)题中,E.“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均不恰当。

文章并没有塑造人物群像,也没有展开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类型二:

人物形象分析有误

任意贬损,或是任意拔高。

如: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马兰花》第

(1)题中的选项A、B、D,人物分析均存在错误。

类型三:

内容理解不符合文本

情节表述,不够准确;原因分析,牵强附会。

如:

2014年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第

(1)题中,E.“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分析错误。

这篇小说情节以线性发展为主,比较平缓,只有“算账”部分稍显紧张些。

类型四:

艺术手法分析不当

或手法概括,无中生有;或手法判断,不够准确;或手法作用,效果不明;或语言特点,判断不准。

如: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鞋》第

(1)题,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表述不恰当。

小说没有使用对比手法,守明的形象与母亲的言行并不构成对比。

 

考情分析

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

1.从命题形式看,新课标全国卷2016年前小说命题都是设置4道小题:

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值25分。

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2.小说选材,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3.从命题角度看,高频考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新课标全国卷题型稳定,分析形象、分析体裁特征和探究是考查的重点。

从具体试题看,往往具有“兼容性”,也就是说有些考题不是专门针对某一考点,而是兼及多个考点。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年份/卷别

选文

类别

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鉴赏形象

分析情节

环境描写 语言艺术

审美探究

2017新课标全国卷I

天嚣

中国当代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

战争

外国

性格特征

情节作用

客观题

标题效果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当代

物象

句段作用

 

句子意蕴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

玻璃

中国当代

①性格特点

②“我”的作用

 

 

评价人物态度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

马兰花

中国当代

性格特征

明暗线索

 

情节反复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

塾师老汪

中国当代

人物形象

 

品味语言

形象比较

2016全国Ⅰ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

考查物象的作用,标题的作用

2016全国Ⅱ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考点:

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2016全国Ⅲ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考点: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考点:

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2015全国Ⅰ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考点:

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2015全国Ⅱ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

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考点:

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真题整体感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25分)

玻璃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

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

“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

“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

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

”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

“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

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

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

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

“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